Skip to content

看看上海窮人的“幸福之家”

上海市中心一家老年食堂裡,29歲的瑪吉·徐(音)馬上就要吃完她的米飯和蒜茸西蘭花花了,清潔工手持海綿慢慢向她坐的地方擦過來。徐女士沒有理會她。

「你如果12點下來,阿姨打菜會少,」徐女士輕聲說。下午1點30分後,她們會發放免費的湯。她們也會像那名清潔工一樣,開始逼近那些來得晚的人,讓他們快點離開。

徐女士很熟悉同心薈社區食堂的節奏,因為為了省錢,她每天都在這裡吃飯。雖然她在外商有一份不錯的會計工作,但她對自己的未來總是有點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

「存錢才會感覺到安全感,」她說。

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不佳,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但焦慮的不只是他們。房價的毀滅性暴跌已加劇了人們的不安全感,因為中國家庭的大多數財富與房地產掛鉤。就連像徐女士這樣的年輕專業人士也覺得自己的情況不穩定。

上海的一些人正在從有政府補貼的社區中心尋求救濟,這些中心以前主要為老年人服務,但現在也吸引了更年輕的人群。社區食堂的價格實惠,菜餚豐富。有很多帶有當地特色的菜,便宜的只要十塊錢,如響油鱔絲、蒸排骨、紅燒肉。

晚餐時間,上海徐匯區天平街社區食堂。這些食堂由私人經營,但得到中共的補助。

與(西方為窮人免費提供食物的)施食處類似,中國的社區食堂由私人經營,但從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那裡得到補貼。社區食堂為身體虛弱無法自己做飯或無法出門的老年居民提供折扣餐和送餐服務。

在徐女士喜歡吃飯的那個食堂,70歲以上的用餐者享有15%的折扣。這個食堂位於去年5月開幕的一棟三層樓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午餐和晚餐時段,食堂裡擠滿了來吃飯的社區居民和在附近的商店和小型辦公室工作的人,快速組裝起來的折疊餐桌和塑膠椅子一直擺到了樓的入口處。

在食堂排隊打飯。

在食堂排隊打飯。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海靜安區同心薈社區食堂有麵條和湯。下午1點30分以後,湯免費。

上海靜安區同心薈社區食堂有麵條和湯。下午1點30分以後,湯免費。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顧客們在餐廳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上找食堂,分享最佳菜餚貼士。

顧客們在餐廳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上找食堂,分享最佳菜餚貼士。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非用餐時段,老年居民坐在裡面聊天,打發時間。天花板上巨型鐮刀鎚頭造型的燈提醒著人們誰是房子的主人。

社區食堂有過一段黑暗歷史,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發動「大躍進」時,中共用公共食堂取代了私人餐館,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學副教授李承俊(音)說。

「大躍進」的後果包括一場災難性的飢荒,食堂管理不善是造成飢荒的部分原因。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會讓他們想起毛澤東時代公共食堂的悲劇,」李承俊說。

而在近期,社區食堂是作為一個更廣泛的社會福利計畫的一部分出現的,目的是為迅速老化的人口改進膳食服務。

根據官方的新華社報道,有6000個地方組織在全國各地經營社區餐廳。上海有近20%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那裡的社區食堂已超過305個。其中許多得到稅收減免、低租金或免租金的補貼。

但這些社區食堂也已成為上海年輕打工族常去的重要場所。食堂給的菜量往往很大,可以分幾餐吃,常常能看到食客把沒吃完的菜打包帶走。

省錢的動力源自於中國老百姓不願花錢,這個相當普遍的問題已成為中國經濟疲軟的原因之一,導致高層官員在談論提振信心時有一種緊迫感。

社區食堂原本是為老年人創辦的,但正在吸引更年輕的人。

社區食堂原本是為老年人創辦的,但正在吸引更年輕的人。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有數十種不同的菜餚可供選擇,包括油燜鴨和炒蠶豆,便宜的只需十塊錢。

有數十種不同的菜餚可供選擇,包括油燜鴨和炒蠶豆,便宜的只需十塊錢。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社區食堂看起來與普通餐廳相似。上海有逾305家得到政府補助的食堂。

社區食堂看起來與普通餐廳相似。上海有逾305家得到政府補助的食堂。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說31歲的鄧春龍(音)現在缺少什麼的話,那就是信心了。鄧先生的私人健身教練業務已受到影響。有些客戶不再來他的工作室了。他說,其他人報名參加的課程數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

鄧先生身材高大,頭髮有點蓬亂,他一直在上海靜安區的社區食堂吃便宜飯,以節省開支。他最近停止了續租公寓,改為在自己的普拉提工作室睡覺。

「感覺生意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他一邊吃著肉片炒花椰菜,一邊說。 “感覺消費者沒有那麼多錢,他們願意在上面支付的錢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鄧先生說,他一年前發現這家食堂時,裡面的顧客大多是老年人,但顧客群後來擴大了。 「現在感覺年輕人很多,」他說。

在一些社區食堂裡,年輕人和老年人一起排隊,長長的隊伍有時會延伸到街上。顧客在找餐廳手機應用程式和社群媒體平台上能找到社區食堂,還有人在這些平台上分享秘訣:哪道菜最好吃,哪道菜最便宜。

「暫時不太富裕的年輕人一定要去上海社區食堂,」一名用戶在(類似Instagram的應用程式)小紅書上寫道。另一名用戶則把社區食堂描述為「窮人的幸福之家」。

現年32歲的查爾斯·梁(音)在瀏覽中國美食應用大眾點評時發現了位於上海高檔社區徐匯區的天平街道社區食堂。

這個食堂從外面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現代化餐廳,有落地窗和紅磚外牆。食堂裡面,裝滿了食客用過的各種顏色塑膠盤子的藍色塑膠箱使其更像是自助餐廳。

吃放的時候,桌邊坐著年輕和年長的用餐者。

吃放的時候,桌邊坐著年輕和年長的用餐者。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更多的年輕專業人士為了省錢已開始去食堂吃飯,他們這樣做是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不安。

更多的年輕專業人士為了省錢已開始去食堂吃飯,他們這樣做是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不安。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實惠的價格是吸引回頭客的原因。

實惠的價格是吸引回頭客的原因。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傾向於存錢,」梁先生說,他是從事平面和服裝設計的獨立工作者,他說找工作變得越來越難。上海曾在2022年實施了長達兩個月的新冠封城,他說,那件事也加重了他對前景的悲觀看法,讓他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矛盾情緒,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加謹慎。

梁先生說,他經常在這個食堂吃飯,食堂是2020年開業的。具體到他來吃飯的那個晚上,他到食堂時,每張桌子都已坐滿人。一名身穿三件式西裝的男子端著一個裝滿菜盤的托盤坐下來後,開始將食物分裝到塑膠容器中帶走。幾乎所有人都吃得很快,然後很快就離開。

當梁先生快吃完時,吃飯的人已經不多了,食堂的一些服務生和廚師也開始坐下來吃飯。其中一名服務生叫李翠萍(音),現年61歲,是來自中國中部河南省的移工。她說,她已在食堂工作了半年,最近幾個月注意到來吃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人人都歡迎,”她說。

最近的一個星期三,在長寧區江蘇路附近的另一個社區食堂裡,一名外號「胖姚子」的工人正在忙著收拾一群年輕上班族留下來的十幾個藍白相間的空盤子。他說,這個食堂正在為更多像這群剛走的人那樣的年輕人服務。

那些盤子是24歲的龍邱和他的五名同事留在那裡的,他們在一家照明設計公司工作,公司距離食堂走路大約10分鐘。龍先生和他的同事說,他們一週前才開始在食堂吃飯。

但他們已經成了回頭客,因為食堂比附近的其他餐廳更便宜,菜餚也更多。許多小餐館常常在開張幾個月後就倒閉了,龍先生說。

「我覺得對工作人而言,那種食堂就像在學校一樣會吃的比較實惠的,」龍先生說。

華客|新聞與歷史:看看上海窮人的“幸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