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1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會。

一件明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吸引了無數競拍者目光。

事實上,場內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衝著這件彌足珍貴的雞缸杯而來。

雞缸杯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是鬥彩這門燒製工藝起源於明成華年間,興起於清雍正時期,收藏圈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

蘇富比這次上拍的雞缸杯曾五易其手,之前被玫茵堂主人、瑞士銀行家Zuellig兄弟於90年代末,以2917萬港元拍得。

因此,許多藏家知道蘇富比即將上拍雞缸杯後,無不摩拳擦掌,志在必奪。

拍賣當天,雞缸杯剛報出數千萬的底價,價格便一路飆升,最後在一片驚愕中,以2.81億港元成交。

人們這才發現,天價拍下雞缸杯的居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內地藏家。

劉益謙,由此浮出水面。

因為來不及準備那麼多現金,劉益謙的黑金卡連續刷了24次,才順利完成交割。

拿到那隻比酒盅大不了多少的雞缸杯後,劉益謙隨即用這件價值不菲的古董,泡了一杯陳年普洱茶,美滋滋地一飲而盡。

現場所有人見此情形,不禁也吞了口水,滿嘴都是錢的味道。

其實,雞缸杯並非劉益謙買下的最貴收藏。

2014年,劉益謙以3.48億港元拍下一幅有600年歷史的絲繡唐卡。

2015年,他又以1.7億美元的價格拍下了義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的作品《側臥的裸女》。

不僅如此,他還先後以3.08億元拿下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又以2.25億港元買下張大千的鉅作《桃源圖》等藝術珍品,件件價值連城。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此外,還有各類少則百萬,多則上億的收藏,算起來劉益謙每年購買藝術品的花費超過10億。

如此帶有「掃貨」性質的收藏,加上他並不算文化人的出身,彭博社毫不客氣地將他比喻為「中國最俗氣的億萬富翁」。

面對「俗氣土豪」這樣的評價,劉益謙絲毫不介意。

他大大方方地表示:“我不認為土豪是個貶義詞。我本身就是個土豪,這樣聽著親切。不要認為今天搞了幾件收藏,就變成個文化人了,這沒必要裝。”

這番話更令人好奇,這個愛買藝術品的「土豪」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2

2023年,劉益謙家族以380億的身家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513名。

但就是這樣一位超級富豪,前不久還因一張站在街頭吃盒飯的照片上了熱搜。

很多人好奇,身家百億的富豪,在街頭吃盒飯為何還吃得如此有滋有味?

其實,那盒飯只是一頓「憶苦思甜」飯而已。

劉益謙事後發朋友圈解釋過:“當年在上海開出租車的時候常常吃盒飯,剛好路過這裡,覺得這家人的盒飯很好吃,於是就買了嘗下。”

沒錯,劉益謙早年就是上海一名「差頭」司機(計程車司機)。

劉益謙出生於1963年,讀書時的他常逃課,成績一塌糊塗。

初二那年,為了賺錢,他決定輟學跟舅舅做皮俱生意。

90年代,劉益謙買了兩台大眾普桑,拉著哥哥做了計程車司機生意。

那時上海的計程車司機是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雖然辛苦,但賺得也多。

當然,開出租是不可能發大財的,他的第一桶金來自股票市場。

他在城隍廟和舅舅做生意時,曾碰見一位兜售上海豫園股票的“黃牛”,經不住對方再三勸說,他咬牙花了1萬元買了100股。

「上海豫園」上市成功後,每股從100元漲到了1萬元,劉益謙果斷套現,投資的1萬元變成了真金白銀的100萬,他大為感嘆資本市場的魔力,開始持續關注。

不久,國債市場放開,但許多地方國債銷售情況不好,只能打折出售,許多被迫購買國債的普通家庭更是情願以7折價格拋售。

國債其實就是國庫券,是國家為了彌補生產建設資金不足而發行的債券。

所以,早年國債發行年利率能接近12%。

這意味著,1萬元公債只需要7000元就買到,而且每年還有1千多元的利息,一進一出,1萬元國債,不到一年就可以賺4000多。

可在當時,買賣國庫券很容易被當成“投機倒把”,這是一項重罪。

高回報意味著高風險,對於大多數謹小慎微的人來說,只能想想就算了,但對於習慣富貴險中求的人來說,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時聞名全國的“上海楊百萬”,就是靠白天坐火車去合肥等地買國債,再連夜坐火車返回上海,逐漸積累了百萬資本。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據說,劉益謙是在開出租時聽乘客提起國債賺錢,這才投身國債買賣。

那時坐得起計程車的人,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不怕花錢,「三公里收人家五六十塊,比現在還貴」。

劉益謙腦子活,常常跟那些「大款」乘客聊得火熱,學到了不少金融知識,連「股票」這個詞,都是從某個炒股的乘客口中得知。

不過,國債的殖利率依然不足以讓劉益謙的資產迅速暴漲。

在證券市場泡了一段時間後,他又發現了一個生意,那就是股票認購證。

當時一張30元的股票認購證大約有10%的中簽率,如果中簽就可以賣出很多倍的價格,溢價率很吸引人。

電視劇《繁花》的「寶總」以及身後的散戶,最早就是靠炒股票認購證發家。

於是,劉益謙成為上海第一批專職的股票認購證投資者,靠著敏銳的嗅覺與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他又賺了幾十萬。

身處上海,近水樓台,從打新股,買法人股,到炒認購證,劉益謙不斷試水各種玩法,財富也驚人地不斷飆升。

雖然年輕,可劉益謙做投資很有頭腦,用他的話說:“必須有較大的利差存在,至少要兩倍,我才會出手。”

到1993年的時候,劉益謙已是家產近千萬的富豪,完成了從草根到資本大佬的身份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的國債327事件中,劉益謙原本也是做空的一方,卻在最關鍵的時刻鬼使神差地地清倉,從而躲過了一劫。

國債期貨沒做了,劉益謙又回到了股市。

不過,他沒有參與二級市場,而是盯住了一級市場的法人股、內部員工股和轉配股。

3

劉益謙有句名言:“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會放過每一次暴富的機會。”

2000年初,劉益謙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

按照劉益謙的解釋是,名字意思是「新的理念獲得收益」。

事實也是如此,上海新理益投資成立後,劉益謙專注於二級市場的投資,法人股成為最先選中的戰場。

成立第一年,新理益便以競拍方式先後拿下瓊能源(現「綠景退」)的約950萬股法人股。

隨後新理益一發不可收,幾年時間內一口氣將北大車行(現*ST北科)、盛達資源(000603.SZ)、安琪酵母(600298.SH)、百科藥業(000627 .SZ)等上市公司的股權也接連收入囊中。

那些年,劉益謙也贏得「法人股大王」的稱號。

能從普普通通計程車司機成為資本圈長袖善舞的大佬,劉益謙背後肯定有「高人」指點,但他自身的魄力也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2004年,新理益集團收購了天茂集團前身百科藥業2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劉益謙首次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

同年年底,劉益謙透過旗下新理益集團和天茂集團聯合上海益科創業投資、海南浦海實業等多家公司成立了天平汽車保險(後稱:安盛天平保險),獲得了財險資質。

僅僅幾年時間,劉益謙的廣撒網佈局很快就迎來了收穫。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通過後,法人股流動性好轉,股價大漲,劉益謙的身家也水漲船高。

2006年,42歲的劉益謙就以12億元的身家邁入胡潤百富榜,旗下「新理益系」也逐漸成形。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此時,劉益謙不甘心當“最牛散戶”,準備模仿巴菲特式金融版圖,打造屬於自己的“新理益金融帝國”。

熟悉巴菲特投資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旗下有個波克夏‧哈撒韋金融公司,這家公司並非簡單的投資公司,而是一家融合不同類型實業資產的保險公司。

投資人都清楚,誰能擁有一家規模龐大保險公司,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座能提供源源不絕現金流的財富蓄水池。

原因很簡單,真正的高端投資實質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互相參股、持股、控股,透過產業資本對金融業的滲透以及金融機構對實業進行策略性投入,來實現複利經營。

彼時,中國許多投資者都試圖複製巴菲特的傳奇,例如復星集團的郭廣昌。

對劉益謙來說,他想複製巴菲特的投資模式,就必須擁有更多的金融執照。

2009年,新理益集團和天茂集團又聯合上海漢晟信投資、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海南博倫科技等資本玩家,發起國華人壽,再次收穫一張壽險牌照。

隨後,「財壽」雙全的劉益謙在全方位佈局金融版圖期間,又瞄準了定增市場。

根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2015年間,劉益謙曾參與包括東方電氣、保利地產、金地集團、浦發銀行、首開股份、京東方A、五礦稀土、天齊鋰業等20餘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涉及總資金約160億元,幾乎都是穩賺不賠。

2009年,劉益謙豪擲80多億元,參與投資11家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名頭又從法人股大王變成了增發大王。

一個國中都沒畢業的草根,花了20年時間,終於打造出一個價值數百億的資本帝國。

4

那時,有人稱劉益謙為「資本賭徒」。

面對質疑,他卻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風險越大,機會越大。沒風險的事,我不會去做,我只是在享受風險瞬間的快樂。”

話是如此,但風險帶來的肯定不只是「快樂」。

劉益謙曾先後入局保利地產、金地集團、首開股份等,希望在房地產市場再賺一票。

然而,他很快就領教到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起伏不定,賠到吐血。

2009年,劉益謙以24.12元/股的價格,買進保利地產4500萬股增發股票,但由於政策管控,股票被套。

一年後解禁時,保利地產的股價已經跌至11元左右,其他幾家房地產股也差不多情況。

無奈之下,劉益謙只好割肉離場,成為其少數的虧本買賣。

但是,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熱愛”,劉益謙並沒有就此退去。

他很清楚,自己在房地產圈的失利,是沒能將金融和房地產的鏈條打通,才讓自己處處被動。

為此,他又精心策劃了一局大棋。

如今,已是各地豪宅與高級商業藝術空間背後發展商的宸嘉發展,正是劉益謙旗下公司。

這家公司多個項目,均從「新理益系」 主力國華人壽手中接盤而來。

而國華人壽成立的早期,劉益謙覺得保費營收有限,對這家壽險公司並不重視。

但時間還是給了他驚喜。

2013年,國華人壽仍屬於虧損狀態。

僅僅一年後,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在資本市場中迸發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國華人壽當年營業收入80.72億元,淨利14.27億元。

劉益謙喜出望外,自此將國華人壽當作重要的資本運作平台,先後增持有研新材、國農科技、天宸股份、新世界、東湖高新、華鑫股份等7家上市公司,投資金額高達42億元。

同一時期,劉益謙又順利拿下長江證券,使得「新理益系」優勢大增,並與擁有資金優勢的國華人壽形成互補優勢。

2015年6月,A股市場出現激烈震盪,雖然央行使出「雙降」大招,但大盤依舊暴跌,A股市場恐慌蔓延。

就在別人紛紛撤離時,劉益謙卻率領「新理益系」大舉入場,先後砸下10億救市。

“這次進入二級市場跟以前有本質的區別,這次不是為了賺錢。作為一個資本市場既得利益者,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行為為市場穩定起點作用。”

劉益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在此時進場虧了幾億,但「等平穩了,我可以自豪地對孩子們說,老爸參與了維穩市場」。

確實,面對一團糟的股市,劉益謙並非只是一腔熱情地蠻幹。

他透過國華人壽又先後舉牌新世界、東湖高新和華鑫股份,斥資近40億砸向6家上市公司,短短兩個月後,「新理益系」帳面浮盈已達到約3.5億元。

劉益謙的這次高調“救市”,漂亮話也說來,錢也賺到了。

不久,他再度進入房地產市場,但這次的身份改變了。

5

2018年,國華人壽的大股東天茂集團攜手湖北宏泰、武漢地產、江岸資管三家湖北國資股東再次終極上市,終於從原來的化工製造業變身為保險集團。

在此期間,國華人壽也以32.2億元從潘石屹手中收購了位於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

隨後,天茂集團又透過國華人壽涉足地產項目,在其控股的子公司中,有14家從事項目開發和養老地產開發業務,項目分佈在上海、武漢、寧波、成都、重慶等地。

雖然後來房地產市場逐漸走了下坡路,但劉益謙卻又在疫情期間大賺特賺,因為他旗下的亨迪藥業,是國內布洛芬第二大原料藥企業。

從2005年到2012年,劉益謙旗下的公司就已經開始逐漸收購亨迪藥業,經過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操作,這項收購到2019年7月徹底完成,劉益謙以1.8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亨迪藥業。

隨著疫情到來,亨迪藥價一路上漲,劉益謙及其家族半個月就能賺24億,一個半月就能賺60億。

2022年3月,劉益謙以415億元的身價上榜胡潤研究院的2022年全球富豪榜,資金實力可見有多麼雄厚。

這時的劉益謙雖然不介意別人喊他“土豪”,但他還是更願意別人稱呼他為“藝術品藏家”,因為他擁有上海浦東浦西,以及重慶三座龍美術館。

雖然妻子王薇擔任館長,劉益謙則自封為館長助理,但人們都知道背後真正「金主」是誰。

現今,龍美術館已是國內規模最大、藏品最有價值的私立美術館之一,更是劉益謙對外宣傳的最佳名片。

很難說,和藝術收藏沒有絲毫關係的劉益謙突然高調購買藝術品,不是為自己的資本帝國而「站台」。

畢竟,購買世界級的藝地品,既是資本市場最優雅的“炫富”,更是資金實力的最佳展示途徑。

就如劉益謙花了2.8億港元買下雞缸杯,收藏家馬未都對此評價:“假設劉益謙想花2.2個億(人民幣),讓大家知道他,我覺得還不如買這個杯子呢。”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劉益謙曾提到,因為太太喜歡,他在1995年花了11萬元人民幣買了一幅清代王原祁的畫作,自此踏入藝術收藏市場。

剛開始時,他還貪圖便宜,只買價格比較低的收藏。但往往這樣的藏品總是有很多爭議,讓他終於醒悟道“讓市場說了算,相信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買最貴的!”

自此,劉益謙決定拋開專業知識,只盯著最貴又最受關注的收藏買。

2009年起,劉益謙在收藏市場動作頻繁,先後拿下宋徽宗的《寫生珍禽本》、王羲之的《平安帖》等藝術品,開始在投資圈和收藏圈聲名大噪。

拍賣場內,劉益謙總習慣坐在第一排,懶散地斜靠在椅子看著競拍者互相角逐。每次都是等到拍賣師即將落槌之際,他才不慌不忙舉手報出最後一口價,將之收入囊中。

那時,劉益謙和太太買藏品既是愛好,也是為了資產保值,直到2009年,夫婦倆在上海美術館第一次將自己藏品大規模展出。

這次展覽大受歡迎,也讓他們產生了開辦美術館的念頭,覺得「美術館應該是給大眾觀賞藝術的,值得試試」。

在劉益謙看來,自己已經過了透過投資藝術品獲利、彰顯成就的階段,人生應該有不同的追求。

2012年12月,位於上海浦東的龍美術館開幕;2013年初,兩人又投建西岸館,光是美術館建設,就花費了劉益謙6個億,而且每年都要虧個幾千萬。

劉益謙不以為地,態度一如既往的豪氣:“虧得起就繼續開。想通過美術館去獲利,那是一百年後的事。我就想把我們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6

2014年,買下雞缸杯時,劉益謙在龍美術館內搞了一個雞缸杯特展。

那是一個2000平方公尺的展廳,因為雞缸杯的影響力,引了不少人來觀看。

當時,美國權威藝術雜誌《ARTNEWS》公佈的全球200位頂級收藏家榜中,劉益謙和王薇夫婦赫然在列,這是中國大陸藏家首次入選該榜單。

藝術收藏雖然是一件高雅的事,但劉益謙骨子裡還是個商人。

劉益謙曾說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想賺錢,早上起來就在想,坐在馬桶上也在想。”

於是,在雞缸杯展覽期間,他復刻了一萬隻雞缸杯,售價288元,全部都賣一空。

雖然賣復刻品賺來的錢與雞缸杯價格無法相提並論,但還是從中體現出劉益謙「每時每刻都想賺錢」的商人本質。

與精心策劃雞缸杯復刻品不同,劉益謙對自己投資企業的卻很少參與管理,經營得也不理想。

用新理益內部人士話說:“劉總是只管買,不去管。”

正因如此,「新理益系」旗下投資並非包賺不賠。

例如前不久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已經悄悄變成了湖北國資委100%控股的長江產業投資集團,其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支配長江證券股份總數的28.22%,這一比例已經超過劉益謙的新理益集團的14.89%。

還有2021年才上市的亨迪藥業,上市之初,最高市值達117億元,疫情過去後卻幾近腰斬,導致劉益謙家族持倉市值也直接縮水。

隨著亨迪藥業股價下跌,劉益謙旗下多個上市公司去年開始也出現股價滑落現象,但他非但沒有在二級市場上做出回購股份的動作,反而先後透過減持雲從科技、龍宇股份兩家公司股份,套現了將近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劉益謙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國華人壽的處境堪憂。

2023年第三季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三季末,國華人壽淨虧損5.5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轉虧。

同時,有人發現劉益謙還分多次,甩賣珍藏多年的藝術品,數量高達數十件,價值也達數十億。

2023年,香港蘇富比舉辦了“劉益謙與王薇伉儷收藏精選專場”,39件藏品以7.45億至10.6億港元的估價上拍,全部是夫婦二人多年收藏。

最後夫妻拿出的藏品成交29件,總成交額5.4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98億元),遠低於先前最低估價。

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

要知道,劉益謙夫婦早年曾信誓旦旦表示:“藏品肯定一件都不會賣的,倒是會考慮繼續買進。”

然而這些年,劉益謙買收藏的新聞幾乎很少見,反而屢次傳出他拍賣藝術品的消息。

客觀說,其中背景自然與當前的大環境有關,身為商人的劉益謙自然只想及時停損。

疫情時,被困在家裡的劉益謙發自拍,一頭亂發,鬍子拉碴,神情頹廢,被股民調侃成了“寅幫主”,他也樂呵呵地予以回應。

沒人知道,那時他手上3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計跌去超百億元。

不過,劉益謙家族參股上市公司還有十多家,總市值超過2,000多億。即便虧,虧的只是旗下企業資產,他自己家族真正的財富依然有數百億之多。

劉益謙妻子王薇就曾自豪地說:「我跟我老公喜歡投資兩樣東西:一個是藝術品,還有一個是房產,有很多,收益都蠻好的。」…

與許多資本市場的超級大佬相比,中學都沒讀完的劉益謙或許是個「異類」。

他既不是那種發跡後狂到沒邊的“暴發戶”,也區別於其他豪賭金融的民營資本系族“掌門人”。

他是在那個獨有政策盲點和市場轉型過程中,及時抓住機會,並憑藉積累的財富與投資經驗繼續創造神話的人。

就算發跡後,他也沒有選擇“悶聲發大財”,而是學會用更優雅的方式高調示人。

堪稱「多面人」的劉益謙,依然遊走在資本江湖,而他的故事還沒講完。

華客|新聞與歷史:一場拍賣會,“曝光”中國神秘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