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豪賭科技革命 或已走上蘇聯老路

(Creaders.NET)小林編譯報告:三月初,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聚焦在北京,那裡2,97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齊聚一堂,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這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在這裡,中國政府將宣布未來一年指導中國國家活動的優先事項。在這裡,國內外金融家都急切地希望中國政府宣布拯救中國經濟的計畫。

但是,大家幾乎沒有等到值得欣慰的消息。 2023年的報告將「擴大國內需求」作為當年的首要任務。 2024年的報告卻沒有效法前者,相反,它提出了一個更廣泛、更積極的目標路線圖,而非針對經濟復甦。

在「擴大國內需求」之前,新報告將兩個其他目標放在了首位。首先,中國政府必須“努力實​​現工業體系的現代化,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其次,它必須“通過科學教育振興中國,鞏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簡單來說,中國國家的中心任務是建立一個能夠推動人類走向新技術前沿的工業和科學體系。

西方觀察者對此戰略感到難以置信,他們努力理解任何「技術民族主義工業政策」如何能夠應對確實的經濟問題?

要理解中央政治局的計劃,首先必須理解支撐它們的歷史敘事。這個敘事源自幾個面向: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20世紀初期的「新文化」知識分子試圖解釋中國為何成為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對中國現代崛起的勝利宣傳報道;以及對西方學者關於大國興衰的研究。

習近平豪賭科技革命或走上蘇聯老路

這套思想被習近平認可,並在中國政策精英中流行,它認為人類歷史有關鍵節點。在這些罕見的時刻,中國領導人相信,新興技術可以顛覆現有的經濟秩序。巨變意味著巨大的機會:英美崛起成為全球霸權,因為都開創了一場全球科技經濟革命。現在,歷史再次重演。人類再次置身於科學顛覆的邊緣。全球經濟成長的基礎即將被改變——而習近平決心讓中國領導這項變革。

自192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希望透過科學「拯救國家」。在中國近代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們在追趕他人。近年來,他們的野心變得更加壯大。用2016年一份高層規劃文件的話來說,中國現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科技領先大國」。習近平在那一年對一群中國科學家解釋了這個目標背後的邏輯。他將技術實力視為從歷史認知開始的選擇。歷史上有一些時刻,“重大技術突破”“極大地增強人類理解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以及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習近平認為,「歷史經驗表明,這些技術革命深刻改變了全球發展模式。」一些國家「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其它國家則沒有。那些認識到眼前革命並積極利用它的國家“迅速增強了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從而快速提高了綜合國力。”

對習近平和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清朝就是一個拒絕革命的典型例子。習近平在2016年說道,「由於各種內外因素,我們國家一次又一次錯過了技術革命,」其結果是中國民族主義者所謂的「百年國恥」時期,這是一個中國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霸凌並被對抗的軍閥分裂的時期。由於未能抓住新興科技帶來的機遇,中國「從一個世界大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受霸凌國家」。

如果清朝代表了在技術競賽中落後的強大國家,那麼美國則是技術潛力的活生生象徵。自從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正式將美國確定為中國現代化的基準以來,中國思想家一直將其視為科學力量的體現。習近平青睞的知識分子王滬寧在他1991年的著作《美國反對美國》中一再強調了這一觀點。受到在美國發現的“令人敬畏的物質文明”的震撼,王堅稱“如果要超越美國,必須做一件事情:在科學技術上超越他們。”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CICIR)的分析師最近撰寫的一本教科書深入探討了這些想法。 CICIR由中國首要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組織管理。這本名為《國家安全與大國興衰》的書是一系列旨在將中國民間安全分析人員的共識觀點概括成一套課程的其中一本,供渴望從事國家安全職業的中國本科生學習。在《興衰》中,承諾向這些學生揭示決定國家命運的「普遍規律」。在這種敘述中,決定超級大國崛起的最重要因素是科學技術。

英國和美國如何確立了「他們作為前所未有的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 CICIR的分析師堅稱,導致霸權的不是戰略天才或外交手腕,而是倫敦和華盛頓在「科學創新」方面的「卓越優勢」以及「第一和第二工業革命的領導地位」。

有利的人口結構、自然資源儲備和地理位置都是國家實力的基礎,但在現代條件下,權力來自於在「經濟、科學和技術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根據這一模式,“科技創新…成為了衡量一個大國實際實力的關鍵指標。” 因此,崛起的大國必須首先融入“全球市場和核心技術的中心”,然後成為“重要的製造業大國”,最終“主動進行創新”並“領導高科技產業”,如果它希望崛起到頂峰。

在這一點上,作者承認「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與美國之間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然而,他們相信中國有「成為全球科技中心和世界技術發展領導者的機會。」這是因為「一場新的技術科學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醞釀中。」領導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將使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經濟秩序中發揮與美國經濟在20世紀相同的作用。

「新一輪科技科學革命與產業變革」這個詞句是中國共產黨論述中常用的口號。它與習近平喜歡的另一個詞彙密切相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當中國領導人和宣傳者談論百年未有之變時,他們暗示世界已經進入類似於20世紀初蘇聯和美國取代歐洲殖民帝國成為最重要世界強國的歷史時期。

這些「變局」通常與西方的民粹主義幹擾和「其他地區」的日益繁榮有關。但對許多中國分析家來說,它們也包括新興技術的革命潛力。這些分析師指出,前三波工業變革——18世紀的蒸汽機械化、19世紀的電氣化和20世紀的數位化——構成了未來將遵循的模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指出,與以往工業至高點的競爭只發生在西方大國之間不同,“這是五個世紀以來從未見過的巨大變化。”

在習近平看來,這場新的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發展」。正如他在2021年對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演講中所宣布的那樣:「科學技術創新呈指數級加速,資訊技術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處於前沿地位。」這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的理解出現了模式的轉變。

除了人工智慧外,中國共產黨還將材料科學、基因學、神經科學、量子計算、綠色能源和航空航天工程等領域確定為這場革命的支柱。習近平在2021年表示,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有把握、自信、信心和能力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會。」「我們正準備隨著潮流崛起,實現偉大的抱負。

對習近平來說,這場革命發生在一個關鍵時刻。在 2018年,他告訴黨員幹部,「新一輪技術科學革命和產業變革恰逢中國發展模式轉變之際。」習近平長期以來一直敦促中國共產黨圍繞「新發展理念」調整自己的定位,這種理念強調高品質成長,而不是大蕭條後推動中國經濟的基礎建設投資。高科技製造業承諾成為另一種成長引擎。這些是2024年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質生產力」。

正如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理論刊物最近的一篇文章所解釋的那樣,「新質生產力代表了新一輪技術科學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在這些生產力的進步中獲得領先地位…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主動權”,爭奪新興全球經濟的“制高點”。

近年來中國的許多政策——從決定將工業技術官員提升到黨的高級領導職務,到第十四個五年計劃承諾建設「全民技術創新體系」——只有在這個更大的敘事背景下才能理解。這些努力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國現在是世界電動車銷售的領導者。華為的產業鏈正在建造先進晶片。彭博經濟學估計,到2026年,高科技產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可能超過房地產。如果關於人工智慧潛在成長的爆炸性預測是準確的,那麼推動技術發展可能會為中國提供所需的備用成長引擎。

然而,這是一場冒險。

中國的戰略依賴於兩個賭注:第一,世界是否真的處於規模相當於工業革命的經濟轉型的邊緣;第二,如果這場新的技術革命發生,中國能否領導它。這兩個賭注都不確定。

在這裡,蘇聯和東歐集團的命運應該要給北京敲響警鐘。這不是共產主義政權希望透過對新技術和工業流程的投資來扭轉成長放緩的第一次。歐洲的共產黨在20世紀中期也做出了類似的賭注。蘇聯希望引領電腦革命;整個東歐集團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高端製造業中心。這些賭注沒有得到回報。新產業沒有成功發展,新技術沒有成功傳播,新產品與東亞或西方的對手相比並不具競爭力。很快,他們需要還債,到了1980年代,一個又一個共產主義政權徹底崩潰。

在中國共產黨的敘述中,蘇聯的崩潰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一個關於內部腐敗、自由主義思想和外國顛覆構成嚴重威脅的故事。中國宣傳者對於因為領導者對科技最新浪潮抱持過高期望而陷入困境的經濟幾乎閉口不談。關於「新一輪技術科學革命」的故事不是關於那些陷入困境的人的故事。它是一個關於那些獲勝者的故事。時間將會告訴我們中國領導階層在講哪個故事。

ref: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4/30/china-technology-scientific-revolution-united-states-great-power-competition/

華客|新聞與歷史:習近平豪賭科技革命 或已走上蘇聯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