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怎麼也沒料到 美國藏有大殺招

1.北京怎麼也沒料到 美國藏有大殺招

前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訪華後,就有分析指出,美中兩國關係有邁向穩定惡化的趨勢。果不其然,就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自我陶醉」的歐洲行這幾天,美國方面連續出拳,預告下周宣布對一系列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限制中共使用最先進的AI模型、嚴格限制專有或閉源人工智慧模式對華出口、將37家中國實體加入製裁清單,美中之間的另一場風暴下降到。美媒指出,其實美國對華還擁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工具,就是減少聯邦赤字,從政治上來說,這項策略可能會帶來許多連鎖反應,但從長遠來更有利於美國,並對中共施加更大的經濟壓力。

2024年迄今,美元兌16種主要貨幣的匯率有15種已經上漲,目前的水準明顯高於2020年的高峰。今年4月,日、韓國兩國與美國財政部一起發表聲明,承認“對日圓和韓元近期大幅貶值表示嚴重關切”,同時美元的強勢也損害了美國公司的盈利。 《經濟學人》的文章認為,假設美國控制了預算,減少了通膨壓力以及平衡外國資本流入的需要。美國將再次與其亞洲和歐洲的盟友合作,強化其貨幣兌美元匯率,從本質上建立統一戰線,將幫助美國減少不斷飆升的貿易赤字,同時也能重創中國的經濟。此前,北京曾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應對關稅。高盛銀行研究指出,在2018年至2019年貿易戰期間,美國隱含關稅收入每增加100億美元,北京當局就會讓人民幣貶值0.7%。因此,如果美元貶值,北京將不得不做出選擇,是接受關稅的影響、還是發動可能失敗的貨幣戰。這兩個選項對北京而言,但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和代價。

此外,《外交事務》的文章指出,未來幾十年,中國即將迎來人口萎縮時代,中共也將面臨其野心與現實能力日益擴大且無法克服的差距,這場中國人口危機可望成為華盛頓的地緣政治利益。文章認為,中共國家的發展空間將因即將到來的人口下降而受到限制,人口萎縮的國家會發現實現經濟成長、累積投資和累積財富變得更困難,應對內部挑戰壓力也會增加。 1950年至1990年間,中國18歲至23歲的適齡男性從3,000萬激增至8,000萬。此後,這一數字已降至約5,000 萬,預計到2050年將再降至約3,000萬。這一非同尋常的轉變將限制中共的選擇,北京不得不對其寶貴的18至23歲勞動力做出艱難的戰略權衡。讓他們參軍?還是投身經濟發展?而且中國的年輕人相對於老年人口來說更少,社會和國家可能會對傷亡變得更敏感,從而更加厭惡軍事風險。屆時北京或許也能夠透過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彌補一些不利的軍事人口結構。但在真正的軍事危機中,通常沒有真正的人力替代品。無論如何決定,部署和資助一支有競爭力的軍事力量,對北京來說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另一頭,到2050年,每2.3名處於工作年齡的美國人將對應一名老年人,人口的力量正在賦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份偉大的戰略禮物,美國政策制定者和戰略家應該明智地認識到這一機會並抓住它。

2、20大架走胡錦濤的人 竟是他的人馬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出訪歐洲時,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孔紹遜隨行並罕見露面,引發關注。根據最新披露,準確的說孔紹遜應該是令計劃的人,此人雖然服務於習近平,但在中南海也是如履薄冰。

習近平訪歐期間,海外時評人士蔡慎坤在X上發了一張陪習出訪的中共官員合影,其中包括蔡奇、王毅、孔紹遜等,並配文說“孔紹遜站在蔡奇的身後,與王毅站在差不多的位置上,意味著孔紹遜現在已經受到習近平的重用」。貼文發出後,孔紹遜的身世和背景立即引發熱烈討論。因為在中共二十大上,孔紹遜是參與把胡錦濤帶離會場的關鍵執行人。

根據公開訊息,孔紹遜早年曾在寧夏黨委辦公廳任職,有多年的秘書工作經驗。 2010年12月調入中共中央辦公室工作。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是令計劃。 5月10日,前中共體制內官員杜文揭露了孔紹遜的背景和上位內幕。孔紹遜是寧夏人,很多人說他是丁薛祥提拔的人,但據杜文了解,孔紹遜是令計劃的人,當時是由時任中辦主任令計劃選定並提拔到中央辦公廳的,而且是經過當時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同意的。杜文說,“令計劃太攬權了,不是他的人,他絕不會往自己身邊弄”,“至於孔紹遜當年有沒有出賣過令計劃,這個問題不好說。”

據悉,孫紹遜“話特別少,非常低調,基本上不出席任何社交活動,圈子非常窄。他是典型的技術官僚,據說他的心很細,做事很周全”,被調到中央辦公廳後,孫紹遜的主要任務是服務習近平,後來在習近平上台後,他始終服務於習。據說此人的眼光從來不離開習近平,了解習的每一個生活習慣,點點滴滴。杜文說,孔紹遜不僅要負責安排習近平飲食起居,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負責傳遞各種機要文件,有點類似於清朝的大內總管。

3.如今去中國的外國人少得可憐

相較中國五一假期國內旅遊人數盛況,外國人進入中國的比例僅2019年的30%。分析指出,如今去中國的外國人少得可憐,除了中國國內的行動支付和僅有中文版的APP是一大阻礙,地緣政治與連帶導致的航班減少是主要原因。

BBC中文網報道5月10日報道,根據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五一假期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95億人次,比2019年疫情前的數字高出28%,然而進入中國的外國人僅為2019年的30%,這其中也包括商務旅行、學生等。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面臨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持續上升、青年失業等諸多挑戰,而北京當局將今年國內GDP的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旅遊業的復甦將是一根救命稻草。儘管中國國內旅遊恢復強勁、旅客數量多,國際飯店品牌也看好2024年的業績目標,但中國人越來越不捨得花錢,人均消費偏低的問題突出,因此北京需要吸引出手闊綽的外國人。

2019年,有近9,800萬人次外國旅客來到中國,而2024年只有3,500萬人次,這還是在北京對多國實施免簽的背景下。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商務與法律學院旅遊業研究中心主任黃松山將這種疲軟歸咎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皮尤研究中心在202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個人對中共持負面看法。當地有任意執法,包括與出境禁令有關的法律,以及不當拘押的風險,建議旅客“重新考慮前往中國旅行”。包括定義寬泛的國家安全法嚴厲執法的風險」。

同時,政治環境也影響了航班數量與價格,尤其是往返北美的航班。 4月中美往返航班為332班,2019年同期則為1506班。因此直飛航班常常一位難求,價格依然昂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舊金山也談到增加中美直航航班,後來白宮允許中國航空公司降落的航班數從每週35架次增加到50架次,疫情前每週是150架次。但拜登政府目前仍在面對來自工會和美國航空公司要求公平對等、不要再增加航班數量的壓力。

到中國旅遊對外國旅客來說還有其他潛在障礙,如行動支付、部分交通與購物只能透過中文版APP進行,再加上外國人慣用的社群媒體網站、地圖等APP在中國會被封鎖,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4.七家上市公司一夜爆雷 50萬A股股民遭殃

中國A股七家上市公司5月8日晚間先後發佈公告稱,因未按時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而被中共證監部門立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末,這7家上市公司合計股東戶數約49.6萬戶, 七家上市公司一夜爆雷,也讓50萬A股股民遭殃,有股民質問:「財務造假,散戶買單;審計不出,散戶買單;股東挪用,散戶買單,散戶難道就是冤大頭嗎?

綜合報道,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威創股份、普利製藥、ST華鐵、*ST越博、*ST三盛七家公司未能按時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但原因各不相同,上述七家公司的股票已經停牌,其中*ST三盛和*ST越博都已鎖定強制退市。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認為:對於股民來說又是一次嚴重的打擊,股民應及時採取措施,也可以透過法律途徑向上市公司和監理機關提出申訴和要求賠償。

這七家公司一夜爆雷後,引發股民強烈反響,紛紛為散戶鳴不平,「從隨便上市,到隨便減持,到隨便ST,再到隨隨便便的退市。就是把上市公司弄虛作假的罪惡,懲罰在散戶身上,然後讓圈錢者安全的離開。真金白銀的,豈有此理! 」「爭先恐後上市圈錢暴富的爛攤子早該收拾了,必須追究往屆領導、發審委人員和公司相關責任人、保薦機構的刑事責任。要求去做,我估計會有三分之一上市公司退市!過一茬又一茬的收割。

針對中國股市的亂象,海外時評人士蔡慎坤在X上寫道,中國上市公司造假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久治不癒的頑症,過去監管機構和上市公司以及審計部門和股民彼此心照不宣,精心維護著這個市場的平衡,沒想到前幾天ST美尚不再掩飾硬懟深交所,也是嘲弄深交所。就是財務造假了,而且上市時的數據也是造假的。徹底攤牌了,反正已經套現45億,大股東也已經移民走人,你能奈我何?瞬間在A股巿場引起一片嘩然。其實潛規則大家都懂,只是在一定的底線之上,比如年利潤3000萬,財務包裝6000萬,或各種市值管理,直接扒下“皇帝的新裝”,其它公司怎麼辦?果然,很多ST公司接二連三“暴雷”,好在A股股民心態極好,股市依然洋溢著一片樂觀向上的氣氛,好像啥事兒都沒有發生似的。可見中國股民對上市公司的預期有多低。

5.不幹人事 這些年都在瞎忙啥?

隨著中共財政收入大幅下跌,也意味著先前由財政補貼的水力發電煤氣和大眾運輸價格的大幅上升。在重慶等多地的瓦斯被偷偷漲價事發後,近日中國多條熱線高鐵突然宣布漲價20%至40%,上班族頓時一片哀鳴,網友吐槽「曾在文綜試卷上高歌的中國速度拋下了我」。有財經部落客發文嘲諷,推高通膨並不能救經濟,也無法替大規模資源錯配帶來的惡果買單,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文章質問,這些年都在瞎忙啥?

近日,中國鐵路發布四則漲價公告,引發關注與質疑。財經部落客「關不羽」發文嘲諷,「高鐵突然漲價,專家想要的通膨來了…」。文章直言,國鐵集團2023年總營收1.25萬億元,稅後利潤33億元,“刷出了經營業績的歷史最高紀錄”,但其淨利潤率卻不到千分之三,然而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和維護高峰都是「萬億級」的支出,那點稅後利潤「再加個0都不夠填牙縫」。所以,漲價是必然的。

文章進一步指出,不僅是高鐵在漲價,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燃氣也已經漲價,當初靠大基建帶飛的經濟,現在走到了算帳的下行區,“哪條戰線都很熱火朝天”,“經濟學家們心心念念的通膨終於要來了」。文章批評一些經濟學家把物價指數(CPI)視為經濟表現「頭牌」的觀點,直言在中國要推高通膨很容易,因為上游的基礎產業幾乎全部由國有壟斷企業經營,「動個小指頭CPI就能咻咻竄」。但是這種表面數據的所謂“優化”,並不是真實經濟成長的活力體現,反而是“大規模資源錯配後的病徵表現”。

文中以高鐵為例指出,中國高鐵總里程4萬公里,具備獲利能力的還不到3000公里。很多地方的高鐵站點根本無法堅持營運,一兩年後就關停了,甚至修完後就沒有啟用。究其根本原因,是當初搞大基建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資源錯配”,而現在就是到了要為此付出代價的時候了。文章分析,資源錯配導致的現金流巨坑可以靠金融體系輸血遮蔽一時,卻不能遮掩一世。當地方債到了極限,地方財政自顧不暇的時候,高鐵靠地方財政補的“暗虧”開始“顯化”,而國鐵集團千分之三的稅後利潤率遠遠不夠填坑,只能漲價。

針對官方所宣揚的目前“溫和通膨是經濟健康表現”的論調,文章直言,前提是要“通”,而不是只有“膨”。具體來說就是,CPI上去了,民間消費和投資卻下來了;由於民間投資萎縮,經濟動力不足,又得擴大財政投資規模;可是「財政投資又投出一堆賺吆喝不賺錢的負資產,就堵得更厲害」。文章最後批評“磚家”們總是“在紙面上的經濟指標兜兜轉轉”,用足腦力和嘴力搞“贏學”,“今天是GDP、明天是CPI、後天是匯率,一直贏一直爽」。可是,經濟淪落至此,這些年都在瞎忙啥?謬論可以靠詭辯續命一時,但終將被現實打臉。

6、開了她!老闆娘拍板李彥宏秒批

儘管百度公關副總裁璩靜已經離職,但這次輿情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據陸媒披露,璩靜離職系百度CEO李彥宏的“傑作”,並與李彥宏的妻子馬東敏有關。網友調侃,看了璩靜的傾情表演後,一聲嘆息:站在冰山上的不一定是鳳凰,也有可能是小豬佩奇。

受璩靜爭議言論的影響,5月7日百度港股市值蒸發超60億港幣;百度美股收跌2.47%,市值蒸發超9億美元;一天之內兩市市值合計蒸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根據陸媒披露,李彥宏5月9日下午召開小範圍員工溝通會,對璩靜事件進行了評論。講話中,李彥宏情緒頗為激動。百度人力資源負責人隨後召開溝通會,會議結束後不久,璩靜在內部溝通App上狀態顯示為「已離職」。對於璩靜是主動離職,還是被百度老闆“炒魷魚”,外界不得而知。不過,據陸媒報道,李彥宏的妻子馬東敏是百度幕後的決策者。根據新浪報道,百度老闆娘本來在美國陪孩子讀書,對這事震怒,飛回來立刻拿下!

自媒體“關胖本胖”寫道,百度公關女霸總“出圈”,是中國職場的巨大悲哀。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璩總到底是怎樣的主管,但是她表演的高層確實有現實的原型。中國企業確實有不少這樣「德不配位」的高階主管,已經成了職場生態、企業發展的禍害。中國職場的生態,歷來都是越無能越折騰手下,越沒自信的越是裝牛叉。這在雞犬升天的高速上升期看不出啥毛病,到了過緊日子的內捲時代就原形畢露了。陽光毒辣,照出原型。冰山上的不一定是鳳凰,也可能是小豬佩奇。中國職場的「霸總病」是該治了。

7. AI已學會說謊 人類麻煩大了

專家們長期以來不斷警告人工智能(AI)失控可能帶來威脅,一項新研究報告指出,這件事已經在發生。一群科學家最新發表於「模式」(Patterns)期刊的文章指出,原本設計為誠實不欺的AI系統,已發展出令人不安的欺騙技巧,例如欺騙線上游戲的人類玩家,或說謊以僱用人類來解決「我不是機器人」的驗證。

法新社報道,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在麻省理工研究AI存在安全的博士後帕克指出,這類例子聽起來或許只是細枝末節,但暴露出來的潛在問題可能很快就會在現實世界造成嚴重後果。 “這些危險功能常常在事後才被發現”,而“我們訓練誠實傾向而非欺負傾向的能力非常差”。帕克說,能深度學習的AI系統不像傳統軟體那樣由「編寫」而成,而是透過類似選擇性培育的程式逐漸「成長」。也就是說,AI的行為在訓練背景下看似可預測、可控制,但有可能轉眼就變得不受控制且無法預測。

這支團隊的研究始於科技公司Meta的AI系統Cicero,這套系統最初設計目的是玩一款名為「外交」的戰略遊戲,獲勝關鍵是結盟。舉例來說,在遊戲中扮演法國的Cicero與人類玩家扮演的德國合謀,欺騙併入侵同為人類玩家扮演的英格蘭。 Cicero承諾會保護英格蘭,卻偷偷向德國通風報信。帕克與團隊也發現,這只是不同AI系統在沒有明確指示下,利用欺騙手段達成目標的許多案例之一。

在另一個引人注意的案例中,科技公司OpenAI的Chat GPT-4系統謊稱自己是一個視力受損的人,在零工平台TaskRabbit上聘用一個人類替它通過“我不是機器人”驗證任務。研究報告的作者們也認為近期AI有舞弊或不當影響選舉的風險。他們警告,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具有超凡智慧的AI可能會追求權力及掌控社會,如果符合AI“不為人知的目標”,人類可能慘遭奪權、甚至滅絕。

華客|新聞與歷史:北京怎麼也沒料到 美國藏有大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