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為完成習近平宏願 中國正與世界經濟脫鈎

中國正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經濟對西方國家的依賴,外媒認為,這和經濟、軍事動機有關。

《Business Insider》報導,近年來,中國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提高半導體晶片、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板等生產。過去1年,東南亞超越美國與歐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中國也減少對美國公債持有量,採取措施減少對西方食品進口的依賴,並努力改善能源問題。

專家指出,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這些努力既可以為中國低迷的經濟提供短期的提振,也可以幫助其為與西方的長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最好準備。

專家指出,中國所做的這些戰略準備,可以幫助他們實現1個目標,就是讓國家為戰爭做好準備。 CNAS資深研究員奇盧庫裡(Vivek Chilukuri)表示:「習近平最明確的願望之一,就是實現中國和台灣的統一,如果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會希望以盡量減少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方式來實現這1目標,這樣才有意義。

隨著中國面臨房地產債務危機、青年高失業率、人口老化、出口需求減少,儘管中國4月GDP成長超出預期,但中國經濟成長仍放緩,上述挑戰持續存在。

同時,中國正在快速建立軍隊,預計幾年內將擁有奪取台灣所需的力量。報告指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台灣是屬於他們的,但如果真的發生衝突,中國必須應對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製裁和貿易限制。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在經濟上被西方國家製裁,《Business Insider》指出,中國可能從俄羅斯身上看到教訓,盡可能加快自主步伐,努力降低經濟風險。

報導表示,中國努力去風險化,最終將使中國在入侵台灣或被封鎖、有流行病等不可預見的事態發展時,讓自己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為完成習近平的願望中國與世界經濟脫鉤ING

中國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減少經濟對西方國家的依賴。 (路透社)

不過盧庫裡認為,中國最近推動製造業發展,很大程度是為了讓經濟在疫情停滯不前後重回正軌。他指出,新冠肺炎時期讓中國失去的太多了,因此就目前局勢來說,封鎖台灣、入侵台灣這類事情並不會很快發生。

《Business Insider》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入侵台灣,將會巨大影響全球經濟,連中國自己也無法避免。盧庫裡則指出:“任何針對台灣的行動,都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

華客|新聞與歷史:為完成習近平宏願 中國正與世界經濟脫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