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會給普京補償”

原題:普丁七個月內再度訪問中國,中俄關係的面子與裡子

俄羅斯總統普丁週四(5月16日)凌晨四時許抵達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

預計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在故宮旁的公園散步、喝茶和共晉晚餐,討論烏克蘭問題、能源及經濟合作等議題,並會在俄中建交75週年的背景下簽署聯合聲明和多份雙邊文件。

除了北京,普丁另一個行程重點是到中國東北的哈爾濱,他將出席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會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

這是普丁七個月內第二度訪問中國,也是他再次當選總統後首個外訪行程。

在接待普丁之前,習近平才剛從歐洲回來。

習近平上週訪問法國期間,普丁在克里姆林宮宣誓就職,開啟第五個6年總統任期。伊朗、北韓、敘利亞、古巴、土耳其、塞爾維亞等十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典禮,中國政府並沒有派特使出席,中國媒體也相對低調處理。

「普丁跟他所有的盟友拍全家福的時候,習近平也在歐洲,離普丁只是一步之遙,而他缺席了,顯示了北京在戰略上的考量。」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對BBC中文分析說。

「這意味著習近平還是把西方看得比俄國跟他的盟國重要,他沒有準備跟西方完全撕破臉。但他會給普丁補償的——沒辦法給你面子,也一定會給你裡子。”

普丁再次當選後首選到中國訪問,2023年3月習近平開展第三個任期也是首先到俄羅斯訪問。

普丁再次當選後首選到中國訪問,2023年3月習近平開展第三個任期也是首先到俄羅斯訪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普丁要的里子是什麼?

2022年2月,中俄兩國確認「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後,俄羅斯隨即入侵烏克蘭,目前陷入消耗戰,最需要經濟上的支持。

普丁日前撤掉紹伊古(Sergei Shoigu)國防部長一職,任命經濟學家別洛烏索夫(Andrey Belousov)接替,就把經濟與戰爭直接掛鉤。兩人在這次國事訪問均隨同普丁出席。

俄羅斯遭西方制裁後依賴中國在經濟上的“輸血”,美歐一直批評北京向莫斯科供應軍民兩用材料和武器零件。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破紀錄的2,401億美元,年增26.3%,提前超越了兩國領導人先前訂下的目標。中美貿易戰之際,中國汽車對俄羅斯的出口尤其突出,2023年出口量達95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481%。

同一時間,俄羅斯低價向中國出售天然資源,該國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今年2月成為中國最大的管道天然氣供應方,首次超越長踞榜首的土庫曼斯坦。

普丁訪華前接受中國官方新華社訪問時表示,近五年兩國貿易額翻了一番,未來將努力在工業與高科技、太空與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慧、再生能源及其他創新領域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將繼續為此創造良好的法律和組織條件,並發展交通和金融基礎設施。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萬青松向BBC中文表示,中俄經貿合作​​主要還是從市場需求的原則出發,「這種機會並不是因為中國的支持提供的,而是西方打壓驅動的,兩國企業就更有動力進行更多的經貿合作」。

萬青松補充指,俄羅斯遭受西方全面製裁後經濟轉向東方,在俄國的外交詞彙中,東方包括除西方國家之外的所有友好國家,中國市場並非唯一,土耳其、印度的企業在俄羅斯的經商就有自己的優勢領域,中國企業需要努力競爭。

中國力求平衡

政治學者夏明表示,儘管中俄在能源和原料上有一定的互補,但以食品為例,中國30%食品靠進口,主要是來自加拿大、美國、澳洲等西方國家;而基於兩國經濟結構的根本差異,加上中國面對越來越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習近平會平衡與西方的關係,不可能完全滿足普丁的要求。

「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高度依賴西方產業鏈條,俄國作為主要的能源和原料輸出國,在全球化過程中不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對普丁來說,他想把全球化搞壞搞亂,但中國無論從經濟市場還是技術依賴程度,都不能在俄羅斯找到完全的補償,讓他能夠放棄西方。

影片加註文字,在俄羅斯,學中文的人數在烏俄戰爭後大幅增加。

台灣官方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鐘志東博士對BBC中文分析說,中國在經濟上,特別是高科技領域需要西方,因此在與俄羅斯深化關係的同時會維持與歐美的關係,希望區隔中俄關係、中歐關係、中美關係,以平行的方式分而治之,建立多邊國際關係秩序的架構。

鐘志東強調,所有國際關係都是“既競爭又合作”,問題是在中俄關係和中歐美關係之間,哪邊的合作多,哪邊的競爭多。

「對中國來講,最好當然都是競爭少合作多,但在意識形態上中俄都是獨裁專制國家,而經濟結構上中國是國家體系,對自由經貿體系構成威脅,加上在烏克蘭戰爭中間接支持俄羅斯,必然導致中國與西方負面競爭多、合作少。

普丁與習近平,誰更需要誰?

普丁與習近平互稱老朋友,兩人至今已經見面超過40次。普丁再次當選後首選到中國訪問,2023年3月習近平開展第三個任期也是首先到俄羅斯訪問,同年10月,普丁曾到北京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習近平會給普丁補償”

除了北京,普丁另一個行程重點是到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哈爾濱以其與俄羅斯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聯繫以及冰雪節而聞名。

在這次國事訪問前,普丁對新華社稱中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仍在持續加強,又指當代中俄關係超越意識形態,無論政治局勢如何改變,雙邊關係的多層次發展是自覺的策略選擇。他並形容中國為「好鄰居和可靠朋友」。

當談到烏克蘭問題時,普丁說俄方從未拒絕談判,但談判必須考慮捲入衝突所有國家的利益,包括俄羅斯,希望透過和平手段全面、可持續、公正地解決這場衝突。

台灣學者鍾志東表示,烏克蘭戰爭使俄羅斯綜合國力衰減,中國除了坐收經貿上的漁翁之利,也因此獲得更大的國際影響力,顛覆了中俄過往的關係。 “普丁七個月內兩次訪問中國,被國際孤立下要持續拉攏中國。以前俄羅斯是大哥,中國是老弟,現在反過來了。”

但他指出,儘管經濟上俄羅斯更需要中國,中國在安全、核武、聯合國上也需要俄羅斯的支持和聲勢,特別是在台海和南海的主張。他認為這次普習會進一步反映出,從國際地圖來看,已形成「中國、俄羅斯陸權」與「美國、歐洲海權」的地緣政治格局。

政治學者夏明形容,中俄關係糾結,經濟上一個廣東也贏俄羅斯,但體制和意識形態上中國師承俄國,習近平更依賴普丁給予的安全感和定心丸。他研判, 中俄會持續深化經貿合作,但兩國關係不會有質的變化,將維持「不封頂不結盟」的現狀。

「中國對俄羅斯的政策搖擺不定,王毅掌管外交部時說中俄合作不封頂,之後秦剛對美國友好,說中俄合作有底線,王毅’回鍋’後又說不封頂。現在已經到頂了,不會結盟——因為兩國的經濟都在漏水,中國不可能靠俄羅斯、伊朗這個組合,去贏美國與他的盟國。

華客|新聞與歷史:“習近平會給普京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