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在我心目中,張維為就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喜劇天才,不接受任何反駁。

如果說,卓別林、周星馳、趙本山、郭德綱、李誕等人是喜劇界的努力型拳手,絞盡腦汁想各種法子搞笑;那麼,張維為就是一名“老天爺追著餵飯吃”的天賦型拳手,是其他喜劇演員如何努力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

甚至,他只要往鏡頭前一坐,什麼話都不用說,就是一個完美的玩笑。像這樣的天賦型拳手,能投胎到中國,簡直是我等受苦受難的國民之「幸」啊!

當然,這樣一位天賦異禀的藝術家,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許多人的“誤解”和漫罵,網上甚至有人想集資報(暴)答(打)這位享譽海內外的“公公”,且響應者眾。

可見,「被『誤解』是大多數天才的宿命」這句話果然沒錯。

很遺憾,我就曾經「錯怪」了他,甚至曾和其他人一樣批判過他,並一度認為所有的「公公」都沒有好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改變了對「公公」們的看法。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但現在,我幾乎每天都要溫習一遍「公公」語錄才能睡得著覺。尤其是在被人暴揍之後,心情低落、深受其辱卻找不回半點兒尊嚴的時候,只要看一遍他的視頻和語錄,我便能很快開心起來,以滿血狀態回到人群中迎接新一輪胖揍。

誠然集演員、編著、導演和投資人於一身的資深款爺高亞麟所說:“戀愛是分享,婚姻是分擔。”,和張維為朝夕相處的那段日子,真的有一種被戀愛的感覺呢。

於是我想,既然他能讓我笑得如此沒心沒肺——像個傻子;那麼,他也一定能讓更多人開懷大笑,傻得可愛。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卓別林如果還活著,在他面前只能是個弟弟!考慮到張維為不喜歡美國的奧斯卡,我覺得華錶、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都欠他一座小金人……必須毫無底線地擁護和崇拜張維為!

順便說一句,你知道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李誕的脫口秀大會、郭德綱的相聲專場……都不請張維為參加嗎?很顯然,不敢啊!請了他,這些人在喜劇界的地位還能穩嗎?還有臉繼續混嗎?所以,也就只好視而不見、敬而遠之了。什麼叫清場式遙遙領先?這就叫清場式遙遙領先!強大到讓同行們見了都繞著走……必須毫無底線地擁護和崇拜張維為!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當然,如果你覺得張維為只能在喜劇領域發光發熱,那就大錯特錯了。他不僅搞笑,還很勵志!他明知有無數網友在集資報(暴)答(打)他,但他依然無所畏懼,非常高調地出席各種商務,賺得盆滿缽滿。這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精神,不正是我們這些年輕人該好好學習的嗎?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富貴,有的只是天道酬勤——辛苦演出的回報而已。

而且,如果沒有對喜劇那種深入骨髓的信念感,他能將「公公」這一喜聞樂見的角色扮演得家喻戶曉、人人喊打嗎?網友們對他的態度,就是對他入土三分的演技的充分肯定啊!必須毫無底線地擁護和崇拜張維為!

總而言之,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沒吃過什麼苦的晚輩,需要從張維為身上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你們現在還年輕、不懂事,批判他,情有可原;等步入社會,被多騸幾次,就會逐幀學習了。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我陰陽怪調地囉嗦這麼多,想表達什麼呢?無非是想說:如果個體力量太渺小、太脆弱,無法對抗荒誕、消滅荒誕,那麼,就不妨試著改變一下對待荒誕的態度、學習如何與它共處吧。

具體到“喜劇之王”張維為,所有人都明白,張維為是一個階段性的存在,作為一個生命,他總有一天會老、會死;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張維為現象」都從未被真正消滅過。

做個不太恰當的類比,只要淨身房還繼續存在,「公公」就不會消失,相反,它會一批又一批地被「生產」出來。它就像陰暗角落的臭蟲和蟑螂一樣,是殺不完的。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那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重新去發現「公公」、臭蟲和蟑螂們的時代價值,比如說,情緒價值。

更具體地說,過去,在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繆的指引下,我們發現荒誕、對抗荒誕,並試圖消滅荒誕,但最終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異於癡人說夢;於是,我們學會了生產荒誕、消費荒誕、讓荒誕為「我」所用…

面對張維為現象,我自己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態度轉變,每一次都如獲新生:批判張維為,理解張維為,感恩張維為。

撇開事實不談,張維為的搞笑天賦真的為我帶來了很多快樂,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剛需,不就是那點兒可憐的情緒價值嗎?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張維為」相伴,我的日子將是何等淒慘!如果沒有他,我可能早就得憂鬱症自殺了。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所以,我們怎麼看待「喜劇」這個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呢?

我個人覺得:螢幕上的喜劇是“小喜劇”,舞台上或鏡頭前,演員們不情不願地哄我們開心,下了班就各回各家,各舔各媽。在這個小領域,卓別林、周星馳,趙本山、馮鞏、陳佩斯、郭德綱、沈騰、李誕、大張偉、賈玲、賈冰、徐志勝等人都只是這個「小舞台」中的小明星,而已。

而在“小喜劇”之上,還有“大喜劇”,在這個領域,演員和舞台是無時無刻不融合在一起的,是24小時無休無止的,是必須放下道德、自尊與廉恥全情投入的!而且,它的存在本身就在向我們揭示荒誕的本質和內核。

因此,相較於「小舞台」裡的那些個小明星,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感謝那些將靈與肉都奉獻給「大舞台」的「大演員」們,這些人包括但不限於:張維為、胡錫進、司馬南、溫鐵軍、盧麒元、李毅、白岩松、徐顯明、餘秋雨、範增…

活著,值得我們感恩的人和事,實在太多了!

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德)尼采

華客|新聞與歷史:我為什麼“喜歡”張維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