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向西方傳達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

在訪歐期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被告誡需要約束俄羅斯,回國幾天后,他利用與普丁的峰會向西方傳達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他對普丁的支持仍然堅定不移。

習近平與普丁的會晤是兩位專制領導人團結一致對抗西方壓力的表現。他們發表了一份長篇幅的聯合聲明,譴責了在他們看來來自美國的干涉和欺凌行為,並闡述了他們在中國對自治台灣的主權主張以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正當安全利益”等問題上的一致立場。

他們承諾進一步深化經濟和軍事聯繫,普丁參觀了一所中國尖端國防科研機構就凸顯了這一點。週四晚上,在中南海散完步,習近平在跟普丁告別時甚至主動貼面擁抱。

西方領導人正在尋找習近平與普丁之間存在任何重大分歧的跡象,特別是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但他們一無所獲。無論是疏遠歐洲的風險,還是美國對幫助俄羅斯戰爭努力的中國銀行實施制裁的威脅,似乎都無法阻止習近平對普丁的支持。歐洲是幫助中國重振陷入困境的經濟所需的重要貿易夥伴。

「普丁和習近平的首要目​​標都是反擊他們所認為的生存之敵,即美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阿莉恰·巴胡爾斯卡說。對中國來說,“是的,與西方存在緊張關係,但這些緊張關係不會導致中國對待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的方式發生任何質的變化。”

分析人士表示,換句話說,習近平已經把潛在的製裁和關稅計入了他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可接受成本。對習近平來說,普丁是不可或缺的朋友,可以助他重塑有利於中國的全球秩序。而華盛頓的反應越激烈——包括最近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等貿易問題——習近平就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俄羅斯官方媒體提供的照片顯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週四在北京。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隨著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莫斯科對習近平只會更具戰略價值。”

對習近平和普丁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所謂的“國際關係民主化”,其實質就是削弱美國的主導地位,以及增強不結盟國家和流氓國家的力量,使它們圍繞對西方的共同不滿而聯合起來。

雙方在本週發表的聯合聲明闡述了他們構想中的全球新秩序。在這個秩序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美國在亞洲的安全聯盟不會干涉它們對烏克蘭或台灣的領土主張;美國不能透過制裁霸凌其他國家,因為美元將不再是世界貿易儲備貨幣;專制國家將有權「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統治,不受人權和社會平等等普世價值觀的約束。

俄羅斯官方媒體提供的照片顯示,普丁週五在哈爾濱一座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蘇聯士兵的紀念碑前。

俄羅斯官方媒體提供的照片顯示,普丁週五在哈爾濱一座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蘇聯士兵的紀念碑前。 ALEXANDER RYUMIN/SPUTNIK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劇了這種重塑世界秩序的努力。這場戰爭已經成為反西方軸心反擊美國及其盟友的一種方式。中國的半導體和其他軍民兩用技術、北韓的飛彈和砲彈,以及伊朗的無人機都為俄羅斯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援。這場戰爭為俄羅斯、中國、北韓和伊朗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加強軍事方面的協調,並透過促進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之外的貿易來逃避制裁。這在未來與美國的任何衝突中都可能被證明是有用的。

習近平可能很早就對烏克蘭戰爭有“疑問和擔憂”,因為俄羅斯顯然無法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當普丁暗示可能使用戰術核武時,他很生氣,因為這觸及了中國的底線。而且他面臨著艱鉅的——也有人說是矛盾的——任務,試圖將中國塑造成戰爭問題上的中立國,以維持與西方的穩定關係,同時又繼續與莫斯科保持一致。

但對習近平來說,情況可能正在改變。俄羅斯軍隊正在向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推進,希望趕在烏克蘭軍隊從美國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武器補給之前搶佔先機。烏克蘭和美國官員都警告,如果烏克蘭軍隊繼續在兵力和武器方面處於劣勢,後果將不堪設想。

「烏克蘭戰爭越是朝著莫斯科的方向發展,習近平就越認為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是正確的,」白明說。

同時,歐洲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的威脅本周可能有所減輕,此前德國總理肖爾茨和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警告,不要效仿美國對中國汽車徵收關稅。歐洲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是北京方面的一個主要擔憂。克里斯特松說,「破壞全球貿易是不好的,」這凸顯了歐洲內部在如何處理中國問題上的分歧。

「對許多歐洲決策者來說,對中國進行經濟報復的想法非常可怕,」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巴胡爾斯卡說。 “歐洲各國政府肯定正在出現一種心態的轉變,認為中國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但這並不一定轉化為採取行動的能力或政治意願。”

俄羅斯官方媒體提供的照片顯示,普丁週五在哈爾濱的一個展覽。

俄羅斯官方媒體提供的照片顯示,普丁週五在哈爾濱的一個展覽。 MIKHAIL METZEL/SPUTNIK

分析家表示,習近平看起來是鐵了心要支持普京,不管這會給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帶來什麼代價,由此可見他看重的是建立威權主義的伙伴關係,從而對抗美國的經濟和意識形態實力,這方面的重要性已經蓋過了中國的成長議程。這可能是個嚴重的、短視的誤判。

「習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筆好買賣。他正在把他控制不了的美國換成他能控制的、日益孤立而衰落的俄羅斯,」大西洋理事會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邁克爾·舒曼寫道。

「問題是,習近平正在把一個擁有中國所需的先進技術的25萬億美元經濟體換成一個分量比加油站大不了多少的2萬億美元經濟體,」他補充道。 “這筆買賣並不划算。”

要維持牢固的夥伴關係,普丁就必須繼續掌權,避免在烏克蘭遭遇恥辱性的失敗。習近平可能會盡其所能地支持普京,但他最終只會以中國的最大利益為原則。

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的安全專家娜塔莎·庫爾特說,習近平正在為烏克蘭戰爭的所有結果做準備。如果俄羅斯獲勝,他將提出幫助重建烏克蘭,就像中國去年提出的12點主張一樣。西方普遍認為那份文件缺乏誠意,只關注保護俄羅斯的利益。

但如果俄羅斯輸了,習近平就需要與普丁保持距離,以免拖累中國的全球地位。

「無論發生什麼,中國都會設法確保自己處於優勢地位,」庫爾特說。 “如果看起來俄羅斯即將敗北,中國將與莫斯科拉開一些距離。它不想被綁在一具屍體上。”

華客|新聞與歷史:習近平向西方傳達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