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俞敏洪過完了嘴癮 代價是新東方43億市值

俞敏洪,又雙叒叕道歉上熱搜了。

6 月7 日凌晨1 點,新東方創始人、東方甄選CEO 俞敏洪在抖音發佈公開信,向東方甄選的客戶、股東和投資者道歉,並重點回應了外界熱議的“東方甄選做得亂七八糟”言論,稱「只是和朋友之間謙虛地表達,是一種習慣的表達,自己也不止在一個場合說過類似的話」。

市場好像在等著俞敏洪道歉一樣,這邊剛發公開信,那邊股價立馬提振:當日港股開盤,東方甄選直線拉升,一度漲超7%——要知道,道歉之前的五個交易日內,東方甄選股價累計跌幅超22%,創下2023 年以來新低,市值蒸發超過43 億港元。

至於輿論場,自從5 月31 日俞敏洪在物美創始人張文中直播間說出「東方甄選現在也做得亂七八糟」之後,熱搜就沒停過:先是俞敏洪上熱搜,接著東方甄選、董宇輝相關話題輪番上熱搜,算是替東方甄選在618前夕紮紮實實掀起了一波全民「預熱」。

回溯東方甄選近兩年數次被捲入輿論風波,似乎陷入了一種定式的劇情走向:

先是東方甄選內部「失言」(不限於小編\主播\老闆),接著外界輿論嘩然、話題熱度爬升、市場過度反應,最後當事人下場道歉,股價迅速回升。

這背後有個顛覆不破的網路真理:話題等於流量,爭議話題就是全平台熱搜,東方甄選快把這套東西玩出繭子了。

東方甄選熱搜體質,隨老闆俞敏洪

當俞敏洪說出「東方甄選現在也做的亂七八糟」時,他不會想到自己一句話就把東方甄選推入輿論漩渦,更不會想到這句話能在接下來5 個交易日讓東方甄選市值蒸發43 億港元。

事後複盤的聲音中,許多人將這場「圍繞東方甄選直播風格討論」的風波定性由俞敏洪公開言論不當所引爆,進而觸動了投資者的敏感神經,傳導至二級市場出現過激反應。

從原始視頻情境來看,俞敏洪的表達更多是中國企業家骨子裡的謙遜,正如其在道歉信中解釋的那樣,“東方甄選做得亂七八糟”只是“謙虛的表達”。

一是,與朋友交流自家業務時人處於一種相對鬆弛的狀態,偏向於習慣表達是人之常情,脫口而出而已,你從俞敏洪後續說「過去一年自己在網絡遭受謾罵、指責和侮辱次數比100 輩子加起來都多」也看得出來,他當時是「性情之言」。

二是,俞敏洪一直是耿直人設,把時間線再往前拉,「三星必然失敗」、「如果沒有美國晶片專利技術,華為手機一台也造不出來」、「拼多多、阿里、騰訊是利用人們的低級趣味牟利」…上述言論,哪一個不比批評自家業務來的炸裂?

況且,俞敏洪作為東方甄選老闆,評價自家業務「亂七八糟」再合情理不過:首先,東方甄選現在的「嚎叫式帶貨」與最初團隊風格定位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馳,這顯然動搖了公司的立身根本;其次,這套帶貨促單話術就差把急功近利寫在臉上了,有礙觀感又非常敗路人緣,值得警醒。

俞敏洪過完了嘴癮代價是新東方43億市值

況且,俞敏洪去年曾在演講中表示:“網上那種賣賣賣買買的嚎叫,我是完全看不起的”,他認為直播就應該是心平氣和地對產品進行講解並且傳播知識。

「第一場東方甄選的直播是我親自做的,當時新東方完全不知道怎麼選品,選的都是中國最貴的農產品,但我依然拿著地圖和歷史書,把每個產品背後的故事講給東方甄選的購買者,後來大家評價說,不是來買東西,而是來聽課的。

但誰也沒想到,東方甄選投資者、乃至整個市場的神經也太敏感了,俞敏洪這邊話剛落地,相關報道、解讀就沒停過,二級市場也非常配合地開始砸盤。

其實,從東方甄選的文案之爭到俞敏洪無心之言被過度解讀,這樣微末的動作演化到失控,乃至最終席捲整個社交網絡,恰恰反映出東方甄選與大眾存在割裂的文化碰撞。

回看東方甄選這家公司,即便轉型電商帶貨但整個團隊依舊秉承老師那套知識分子實事求是、不爭饅頭爭口氣的處事原則,這種價值共識是深深刻在新東方公司基因裡的。

所以,外部視角去審視東方甄選數次「被動」捲入輿論危機-從東方甄選小編到原東方甄選CEO 孫東旭,從東方甄選主播天權到老闆俞敏洪,表面看確實引爆輿論的系列操作很引爆輿論的系列操作很「迷」、很任性,但恰恰是長期浸泡在東方甄選企業文化形成的表達慣性,即他們都更遵從內心,更尊重個體情緒。

如今,輿論卻一再倒逼東方甄選重新審視其堅持的價值共識,對東方甄選團隊、甚至整個新東方都不見得是件好事。

更深遠的破壞力還在於:這兩年社交平台上一直在吐槽「內娛沒活人」了,其實網路上企業家們也越來越沉默——而俞敏洪敢於在公眾注視下躬身自省,這樣的表達正好說明他是個難得清醒、始終維持內心秩序、對流量和名利秉持取之有道的「網路活人」。

吊詭的是,從輿論到資本市場層層放大審視,過度解決俞敏洪的一句“性情之言”,最終逼得他凌晨出來道歉,那以後互聯網話語空間越發逼仄,企業家不僅要在面對公共議題時三緘其口,連對自家業務的評論也會一再審慎。

結果只能是,凡站在聚光燈下的人,言必形式主義,事事謹慎行、反覆推敲,網路上越來越難聽到企業家內心的真實聲音,自此人人假寐,大家都活的像「假人」。

眼下,大家活得都不容易,彼此放個生吧。

東方甄選遲早泯然眾人

虎嗅先前曾撰文指出,董宇輝被抖音演算法選中,源自於其差異化的直播風格——薇婭、李佳琦、羅永浩、辛巴等超級主播完成了直播電商起勢的跑馬圈地,他們個人標籤鮮明、全域帶貨(李佳琦偏美妝)且銷售天賦高;董宇輝是唯一不靠價格優勢、溢價跑到超頭部的帶貨主播,探索出了一種差異化的內容直播風格。

「整個環境刻板認為直播間就要低價、折扣,低價心智是過去兩年惡性競爭造成的。新東方雙語直播之所以擊穿公眾情緒,源於董宇輝不一味追求低價,而是透過對知識、閱歷的訓娓道來,將教育品牌價值轉化為新形態的零售品牌價值,這無疑極大拉升了直播的商業想像力。人向虎嗅表示。

俞敏洪及管理層自然也意識到了這種用戶心智的形成,迅速在2023 年3 月將上市公司“新東方在線”更名“東方甄選”,並於5 月15 日更改官網,徹底轉型為“直播購物平台」。

然而,隨著董宇輝成為「東方甄選」人格化的IP,外在頻脈質疑東方甄選存在「董宇輝依賴症」-於是,去董宇輝化成為東方甄選必須要直面的決策。

這時候,東方甄選的底層系統問題才充分揭露。

首先,東方甄選一開始錨定的「知識帶貨」就對董宇輝本人情緒溢價過大;甚至,透過「銷售場」最大限度地給「內容場」讓步,使董宇輝將東方甄選的勢能帶到了高位。

如今,隨著董宇輝漸漸淡出東方甄選直播間,其他主播既沒有董宇輝的觀眾緣,也沒有董宇輝的書卷氣——當兩者的號召力不在一個段位,偌大的舞台反而更襯出董宇輝的優秀,甚至是不可或缺。

以第三方平台資料為例:董宇輝坐鎮的「與輝同行」正式開播以來,「東方甄選」主號粉絲量與銷售額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累計掉粉112 萬。

至於帶貨成績:今年1-3 月,東方甄選銷售額分別為5.57 億元、2.28 億元、2.86 億元;與輝同業的銷售額分別為9.32 億元、4.11 億元、6.2億元,遠超同期的東方甄選;4月,「與輝同行」憑藉5.8 億元位居抖音帶貨月榜榜首,東方甄選僅以1.9 億元排在第九位。

於是,擺在東方甄選面前的問題就變成:一眾主播在缺乏強大人格魅力的情況下,如何像董宇輝一樣拉動銷售轉換、維持住東方甄選的帶貨勢能?

當其他主播短期內難以透過內容鎮住場子,即便東方甄選心底一萬個不情願,也只能透過套用帶貨同行驗證過的「321,上連結」來促進單維繫銷售資料。

先前,東方甄選主播頓頓就曾解釋,受到平台的節奏要求,風格變化的目的是獲得流量推送——畢竟,聒噪的、嚎叫式帶貨轉化更高時,冰冷的演算法只會看跳動的數字而不會在乎人文核心。

羅永浩早在2022 年7 月的直播中就銳評:當前直播界存在著一種「講內容」的歪風,這不是能有效提升銷售的方式。交個朋友直播間40% 的人進來是直奔購物車下單的。

繞了一圈,又回到了直播電商的本質──賣貨,詩和遠方終究要委身變現。

所以,東方甄選美麗生活直播間的主播頓頓、yoyo 才會畫風驟變,豁出去喊「321上連結」——那樣賣力吆喝自己的產品不就是為了完成團隊KPI 嗎?

東方甄選終究還是活成了俞敏洪討厭的樣子:從教學式直播變成喊麥式直播。

這就像是推倒了骨牌,東方甄選的人貨場變了,粉絲期待自然會有落差,強烈的情緒反撲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從最初的四大天王(薇婭、李佳琦、羅永浩、辛巴)到小楊哥、董宇輝、賈乃亮,直播帶貨頂流層出不窮,但網友買單的永遠是血肉豐滿的真人,而非人格化IP 。

一旦上述靈魂人物淡出聚光燈,托舉IP 的帳號各項數據便會劇烈震盪,公司直播帶貨成績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即便東方甄選為去董宇輝化做了不少努力,例如強化矩陣號特色、走直播+自營的重直播路線、文旅直播引流——可一頓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困境依舊沒有改變。

所以,東方甄選遲早會泯然眾人,這個直播間變俗、變聒噪是無法迴避的發展趨勢。

華客|新聞與歷史:俞敏洪過完了嘴癮 代價是新東方43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