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霍去病是個被很多人嚴重低估的人。

你沒看錯,就是被低估!

霍去病的其他軍事能力就不說了,單說下他和匈奴人的關係,就遠比想像中的高明。

01

先看下兩組數據:

(1)

霍去病19歲兩次河西之戰,隨他出戰的高級軍官有:

校尉高不識(匈奴句王)

校尉僕多(匈奴人)

司馬趙破奴(長期生活在匈奴的漢人)

匈奴人佔2/3。

再加上匈奴華僑趙破奴,河西之戰霍去病手下可以說是全匈奴陣容!

(2)

霍去病21歲漠北之戰,屬於他麾下的有:

高不識(匈奴句王)

趙破奴(長期生活在匈奴的漢人)

趙安稽(匈奴某王)

復陸支(匈奴因淳王)

伊即軒(匈奴樓剸王)

李敢、路博德、漁陽太守解(出自漢書,史記中無此人)

衛山、徐自為

匈奴人佔4/10。

若排除當時是邊將的路博德(右北平太守)

衛山(北地都尉)和漁陽太守

只看霍去病的直屬部下

匈奴人佔4/7。

還有三個與這群人同時受封的匈奴王和都尉,疑似為霍去病部收服:敞屠洛、董荼、雕延年。

以上所列只是封侯等級的高級將領。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02

使用匈奴人並非沒有風險。

河西之戰的前兩年,漠南之戰中,就有匈奴降將前將軍趙信因戰事不利率領800騎兵叛逃回匈奴,帶去了大量漢軍情報,成為匈奴單於的主要謀士。

還有河西之戰前三年(西元前124年),兩個已被漢朝封侯的匈奴貴族試圖逃回匈奴,被斬首。 (事見《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親陽侯、若陽侯。)

霍去病還有個特點──出征從來不會帶老資格漢將,因此這些匈奴人完全靠他本人駕馭。

可以想像霍去病需要怎樣的統禦能力才能鎮住這些匈奴人。

03

大量匈奴降卒。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賒,絕大幕…

「葷粥」即匈奴。

「躬將」即親自率領。

漢武帝元漾四年(西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中,霍去病俘獲匈奴人後,當場收編為己用。

不只一路搶吃的,還直接把人拿去用了。

霍去病的戰績固然是靠漢武帝強大的財力支持,但顯然他自己也有收編隊伍、解決後勤問題的能力。

(我帶你們回老家看看,要不要順便祭個天?可見封狼居胥不只是簡單的耀武揚威,也是他收服震懾匈奴人的手段。)

其實霍去病不是第一次這麼乾了。

河西之戰後,霍去病接收了四萬河西匈奴人的投降,用軍糧接濟了他們,緊接著就“並將控弦萬有馀,誅獟駻,獲首虜八千馀級。”

「控弦」即那些投降的匈奴人。

他在這些投降的匈奴人中挑選了一萬多壯丁,立刻就帶著這些人反手殺了回去,把那些不願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8000多。

04

有人好奇,為什麼霍去病從來不會迷路?

這顯然不是難以解釋的問題。

控制這麼多匈奴人,「不迷路」對他來說根本就是低階難度的任務。

比較難的是,是如何判斷對方主力的位置進行精準打擊。

這個不好斷定,但是從常理推斷,大概有兩種方法:

(1)

匈奴主力集結的位置必然符合某些條件。

如靠近水源、草場、離各部落的距離、地形特徵等。

霍去病懂得重用匈奴高級將領,這可以幫助他了解這些戰略要地。

(2)

可以派出大量斥候偵測情報。霍去病的優勢就是他可以派出大量匈奴間諜。匈奴人向匈奴人打探消息,正確率當然更高。

05

問題來了——

道理誰都懂,為什麼其他漢軍將領沒有大量使用匈奴降將和士兵呢?

我們知道,遊牧民族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紀律性,如何駕馭這些士兵,用紀律約束他們,是最大難題。

相較於可知,霍去病的一個優勢就是他的組織和激勵能力,以及用人的氣魄和自信。

更神奇的是,霍去病居然可以立即使用剛投降的匈奴人,操作流暢,無縫銜接。

除了對匈奴人的戰術和指揮系統非常熟悉,同時他可能也會有一個對自己忠心不二、素質過硬的匈奴指揮官團隊,幫他收編新降的匈奴人。

當然,霍去病和漢武帝的親密關係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他更容易為這些匈奴人爭取封賞。

漢武帝出手很是闊綽,匈奴小王來降的都給封侯,後來還愛上了一個匈奴王子。

這是後話。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油畫作品《霍去病收復河西》局部

06

河西之戰中出色的統戰工作招降了大量匈奴人,最終導致河西匈奴全體歸降。

第一次河西之戰: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

第二次河西之戰:得單於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謂能捨服知成而止矣。

在一些「軍迷」的腦洞裡,霍去病打閃電戰,是為了不走漏消息,一路必須要把人全部殺光才行。

但事實是,霍去病對河西的戰略是威懾和招降。

“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

“捨服知成而止”

對已投降的敵人,他捨棄自己的戰功,不抓俘虜,也不搶他們的財物。

霍去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分化瓦解河西各部落。

他的策略也非常成功,可以說是立竿見影。河西兩王半年內就決定投降了。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霍去病前往受降時,約5萬匈奴人發生嘩變。

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恐慌,霍去病只帶少量親兵馳入匈奴人營地,與渾邪王談判。

當時連渾邪王自己對部眾都失去了控制,霍去病卻能當機立斷,指揮漢軍控制了局面。

這是《史記》中為數不多的、對他工作狀態的詳細描述。

我們也得以一窺霍去病收服匈奴人的能力。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一年內,河西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

07

霍去病擊破左賢王部之後,很有可能主持了徙烏桓於左賢王故監視匈奴的行動。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

及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為漢偵察匈奴動靜。

霍去病擊破左賢王后的成果一直被忽視。

烏桓就是當年和冒頓單於有血海深仇的東胡。

霍去病取河西,使漢朝有了和匈奴西邊的仇人月氏連手的可能。

他打穿了左賢王部後,東部形成權力真空,於是又拉來了匈奴東邊的仇人烏桓。

因為霍去病的戰績,漢朝終於對匈奴開始形成包圍之勢。

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

這裡雖然沒有明確說是否霍去病本人操作的,但是霍部深入敵境、手裡又有很多漠北降卒,他與烏桓各部接觸的可能性很大。

08

霍去病的葬禮,《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

「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塚象祁連山。」

屬國軍,即霍去病收服的河西匈奴人,已經被安置在陝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

給霍去病送葬的隊伍從長安一直列陣到茂陵,是匈奴人組成的。

匈奴人只服強者,因此有理由懷疑他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比在漢人還高(他在漢人士大夫中的形象可參考司馬遷)。

當然這是漢武帝要求的。

漢武帝組織屬國軍送葬,想必就是為了彰顯霍去病收服匈奴人的赫赫功績。

09

最後欣賞霍去病的文藝作品:

《琴歌》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

國安寧,樂無央兮。

載戢干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兮。

這首詩出自《古今樂錄》,據稱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戰之後寫的。

也有人質疑是不是他寫的。

個人認為,從內容來看,很可能是他自己寫的。

特別是最後一句「親親百年,各延長兮兮」。

「匈奴人你們要乖乖的聽話,我們兩家就各自安好,不再來欺負你們」。

這非常符合霍去病對付匈奴人的手段。

如果《琴歌》確實是他自己寫的,那最後一句很有可能就是唱給他手下的匈奴人聽的!

10

總結

帶領一萬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襲,大收人頭;

帶領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襲收人頭;

帶領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襲收人頭,同時還要收服更多匈奴人;

帶領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襲收人頭,收服更多匈奴人,並立即帶他們打回去;

帶領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襲收人頭,收服更多匈奴人並立即帶他們打回去,然後還一起去匈奴聖地祭天!

打到最後,匈奴人為他送葬,頂禮膜拜!

漢武帝固然可以給霍去病最好的配置,然而他對匈奴人的駕馭能力,尤其是對新降匈奴人的使用,足以證明他本身也是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

這是其他漢軍將領沒有做到的,可能想都沒想過。

開始這項工作時,才19歲。

華客|新聞與歷史:都是打匈奴,為何李廣老迷路?霍去病卻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