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返美國

捲走11億經費!海歸教授戲耍全國,跑路美國逍遙法外的他,現狀如何?

Original 2024-06-08 12:12 英國

今天,中國已經在許多科技領域趕上國際前列,我們有自己的國際太空站,有量子通訊和計算機,有射電望遠鏡,還有神舟十八號飛向月球…

但如果誰能在晶片領域突破科技封鎖,那TA一定可以成為全國轟動的英雄!

我們如今的生活已經時時刻刻離不開晶片,可以說晶片是整個資訊化時代的基石和心臟。但正是這小小的晶片,卻成為了我們目前科技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尤其是通用處理器,我國長期依賴進口,這導致很容易被西方國家卡住。這也是華為等中國企業被處處打壓的最大痛點。

但其實,我國早在20年前就進行了通用處理器晶片的研發,但由於一個敗類的造假,導致我國晶片產業遲滯發展了13年!

這個人就是陳進,當年的「漢芯一號」造假轟動一時,騙取國家11億研發資金,更是騙過了無數專家。

那麼,他是如何騙11億天價研發資金呢?當年的「漢芯一號」造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陳進的結局又是怎樣?

1

平步青雲:海歸博士「報效」祖國

1968年,陳進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家境優越,父母對他的教育也寬鬆。儘管生於富裕家庭,陳進並沒有沉溺享樂。在中學時期,他對電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下早早就接觸了電腦,為他未來的電腦研究打下了基礎。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高考後,陳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同濟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摩托羅拉公司擔任工程師,待遇優厚。然而,當時中國科技水準較低,國家對高精尖科技發展非常重視。 1995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透過發展科技和教育振興國家。

在這一背景下,陳進看到國內的發展前景,決定回國。 2000年5月,他帶著專業知識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憑藉著優秀的履歷,陳進如願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的高級講師。學校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2001年成立了晶片與系統研究中心,任命他為總負責人。許多人對陳進寄予厚望,期待這個研究中心在晶片領域能儘早取得突破。

2

天降奇才:「漢芯一號」問世

陳進組成自己的科學研究團隊後,上海交通大學全力支持,希望能突破長期困擾中國的晶片技術瓶頸。學校對陳進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帶領團隊打破西方的科技封鎖。而陳進還會自己的專案取了一個很愛國又振奮人心的名字:漢芯。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一年多的努力後,陳進宣布「漢芯一號」研製成功。這項消息讓全國的科學研究人員振奮不已,但也引發了不少質疑。因為在當時,中國在晶片研究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國外的公司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才能取得微小的進展。

為了回應這些質疑,2003年2月,陳進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漢芯」發表會。上海市政府及國家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到場見證了這場被視為中國晶片研發里程碑的會議。專家們對「漢芯一號」進行了專業評定,認為它是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科研史上的重要突破。在會上,陳進展示了「漢芯一號」在收音機中的應用,播放了與會者熟悉的歌曲,贏得了陣陣喝采。專家紛紛表示,「漢芯一號」將中國的晶片研究推上了一個新的階梯。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陳進因此名利雙收,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為長江學者,並兼任微電子學院院長,也創辦了漢芯科技公司,擔任總裁。在這個時候,陳進成為了國家和人民眼中的希望,各級政府對「漢芯一號」的投產十分重視。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漢芯晶片系列」獲得了40多項科技立項,申請的研發資金高達11億元。陳進和他的團隊很快就研發出「漢芯二號」等系列產品,一時間風光無限。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3

驚天造假:原來一切都是一場騙局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一度被捧為國人之光的英雄,竟然是個招搖撞騙的騙子。

三年後,一則貼文在清華大學論壇上揭露了「漢芯晶片系列」的研發內幕。儘管最初眾說紛紜,不少人不願相信這樣優秀的人竟然會造假,但鐵證如山的新聞報道最終將陳進從神壇上拉下。當初視他為偶像的人們,此時只能感嘆和唏噓。

或許在最初回國的時候,陳進曾經是懷抱創業野心的。但他也清楚,研發出國產晶片需要十幾到二十幾年的投入。出於急於求成的心態,他走上了晶片造假的不歸路。陳進曾在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總部工作,這為他偷取摩托羅拉晶片提供了便利。他委託熟人將晶片偷運回國後,將摩托羅拉的標誌磨掉,再交給一家裝修公司,將「漢芯一號」的標誌印在晶片上。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在記者會上,陳進表現得非常鎮定。儘管「漢芯一號」的大量生產一拖再拖,2003年2月26日,一家媒體仍在《「漢芯」出世》的報道中,聲稱「漢芯」系列產品已跨入國際市場並獲得超百萬的訂單。即使騙局如此明顯,陳進仍組織全面公關,編造各種項目申報書來騙取政府基金。然而,調查結果顯示,陳進的財務報表和合作協議全都是假的。

在晶片造假被揭露後,陳進更多的履歷造假也被揭露。他在大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積體電路測試,而非設計工作;在摩托羅拉公司任職時,他實際上是測試工程師,而非設計師。此外,陳進回國的真正原因是他在美國因造假事件被摩托羅拉公司開除。為了掩飾這段不光彩的經歷,他花大錢抹掉了紀錄,帶著精心包裝的履歷回國。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隨著造假行為被揭露後,專案調查小組公佈的結果證實,「漢芯」純屬偽造,陳進的所有榮譽和職位被剝奪,但他騙取的11億元政府基金至今下落不明,沒有被追回。

這起晶片造假事件讓中國在國際上被嘲笑,無數人的努力付諸東流,晶片產業一片混亂,導致中國晶片製造落後整整13年,直到華為和中興等公司的出現,才有改觀,但如今仍被西方卡住脖子。

4

狡兔三窟:逃往美國繼續逍遙

陳進可謂是狡兔三窟,他為自己精心準備了後路。在造假事件敗露後,他就攜帶全部資產逃往美國,依然大搖大擺地研究晶片,甚至成為幾家上市公司的股東。

當陳進的晶片造假事件初次曝光時,調查顯示七、八成的網友相信了舉報。南方都市報的一篇廣泛引用的文章提到,「漢芯一號」造假舉報的貼文出現後,中國網友一邊倒地相信檢舉人。面對這種造假盛行的局面,國人甚至已經顧不上維護面子,對學術腐敗和科技造假的痛恨,讓人們痛定思痛,一定要查出真相。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匿名者在清華大學論壇上的帖子指出,陳進的“騙局”能夠一路綠燈,不少背後的人推波助瀾——“這不是一個人造假,而是一個體系在造假!”

在評估晶片時,那些所謂的專家為什麼看不出造假呢?國家經費十分緊張,但仍撥出11億元給陳進做研究,陳進辜負了國家的信任,並且濫用這份信任為自己謀取私利。但令人奇怪的是,這麼高額的研究基金,相關部門的審查為何能讓陳進輕鬆拿到手?

社會的浮躁心態也助長了陳進的造假行為,多方的預設讓陳進的心態膨脹。從樣品展示到商業化產品發布,陳進被媒體大肆吹捧,無法回頭。專家原本可以透過檢查訂單或合作協議揭穿騙局,但所有人的默認讓陳進披上了“皇帝的新衣”,沒人去揭穿它,最終形成了心照不宣的相互欺騙。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晶片造假涉及領域和人員眾多,國家展開調查時不得不束手束腳,導致11億元資金無法追回,陳進也沒有受到刑事處罰。相關人等逃往美國。在短短3年內,他們向上海和國家各部門成功申報項目40多次,騙取的11億元基金被肆意揮霍,滾入各個利益階層的腰包,導致追回資金無望。

5

科學路上,切忌投機取巧!

這件造假事件告訴我們,所謂的「為國爭光「,如果是在急於求成、虛假誇大的前提下進行,最終只會害人害己、身敗名裂。在這之後,包括教育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都對陳進的研究經費進行了迫繳,挽回了一定程度的損失。但陳進本人卻依舊還是在此次事件當中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免除了所有的法律追究。

漢芯一號為什麼能成功?在當時尚不發達的網路環境之下,漢芯一號這種宣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不僅迎合了國民迫切的科技突破願望,同時也迎合了某些機關急於成名的功利心。陳進就是利用了這種期盼,成功變成了時勢造就的「英雄」。

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有回美國

如今的中國晶片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中國在全球晶片產業貿易網絡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儘管中國的晶片發展被一些國家限制打壓,但華為仍堅持投入資金和人力,研究出一系列可靠的晶片產品。不止華為,未來整個中國的晶片產業必將在逆境中重生。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只要我們堅持自主創新,提高自主研發和製造水平,才能讓晶片產業擁有更好的成長土壤。

如此,在不遠的將來,相信中國一定能打破西方的晶片封鎖,實現中國晶片的完全自主創新。

華客|新聞與歷史:回首“漢芯”騙局:卷11億,海歸教授終返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