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中國糖水鄙視鏈,福建憑什麼花過廣東?

熱熱熱,悶悶悶。

今年天氣格外熱,北部高溫天氣提前,南部受雨水影響,更是又熱又悶。這時候,就想吃那些冰涼甜滋滋的東西。說到這裡,廣東人理所當然地站了起來,夏日冰品,廣東糖水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然後隔壁福建人悄悄舉了手,說:福建甜湯。

福建人習慣把那些湯湯水水的甜點叫做甜湯,走進福建街頭,鑽進一家家甜湯店,看著好幾米長的櫃檯上,擺著的幾十種甜湯配料就會發現,福建人所言非虛,福建甜湯花樣可真多啊!蜂巢煤上慢慢熬著的是花生湯、蓮子湯、銀耳羹和桃膠,鐵盤裡擺著的是煮好的鵪鶉蛋、阿達子、糖藕和芋頭,旁邊還有一整坨石花膏,隨吃隨刮。

每種食材可以單盛一碗演獨角戲,如浦城薏米湯、古田銀耳湯、建寧蓮子湯,當然也可以多種食材混搭演群戲,想加什麼加什麼,就變成了漳州四果湯和福州長樂冰飯。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福建甜湯,夏季最清涼的一口。攝影/阿菲Faye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泉州甜湯店裡的眾多配料。攝影/阿菲Faye

早在西漢初年,閩越王就曾向漢高祖劉邦貢“糖”,作為中國蔗糖的主要產地之一,福建人對糖有著刻在骨子裡的偏愛,清晨裡一碗熱氣騰騰的花生湯,這是廈門人的日常,重要客人到家後的一碗紅糖雞蛋,是閩南人的禮節。

本地的甘蔗加上福建航海家們遠渡重洋帶過來的各種番薯、番石榴、番木瓜,福建甜湯,精彩紛呈。

石花膏、阿達子、芋泥…..

四果湯,中國甜點天花板

夏天最能代表福建的甜湯是什麼?

福建人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四果湯!一碗四果湯,糖水打底,一半是冰碴兒,另一半則是各式配料,五顏六色的芋圓、當季水果、晶瑩剔透的石花,一口下去冰冰涼涼,清涼了無數福建人的夏天。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四果湯,一場果料的狂歡。攝影/羅元穎

四果湯裡到底有哪四果?

福建人可能也說不明白。其實如今流行於全福建的四果湯,起源於漳州,最初四果湯真的只有“四果”,有人說是綠豆、薏米、阿達子和蓮子,也有人說是綠豆、紅豆、銀耳和仙草,總之樣式不多,不像現在有幾十種配料,說是「十」果湯也不為過,有的軟糯,有的滑彈,堪稱福建風物大合集。

但那幾十種配料,並非隨意搭配,每種食材的組合背後,都是福建人的搭配哲學。果凍般的口感,主要來自石花膏、薜荔凍或燒仙草。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石花膏通常都被刮成條狀食用。攝影/ 劉艷暉

石花菜是一種在南方沿海生長的珊瑚狀海藻,曬乾後慢熬,便能熬出豐富瓊脂,形成晶瑩剔透的石花膏。相較於川渝的冰粉,石花膏的口感更為脆硬,可以刮成長長的細絲,曾經在港口旁,澆上糖水就是船工水手們消暑解渴的神器,如今則是四果湯裡重要的元素。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曬乾海石花像火焰燃燒,做成的石花膏卻清澈透亮。圖/視覺中國

如果說石花膏是海洋的饋贈,那薜荔凍和燒仙草便是陸地給予的美味。薜荔果是生長在武夷山附近的野果,果肉裡有大量的果籽,曝曬後同樣能熬出瓊脂,在福建南平,一般是用小刀切成小塊,澆上蜂蜜來吃,帶有淡淡的天然果香,清涼消暑。

彈的口感,多來自木薯,木薯是福建省繼甘藷、馬鈴薯後的第三大薯類作物,以三明市明溪縣為佳,生木薯有毒,但福建人卻把他們做成了阿達子和芋圓,煮熟後的阿達子呈白色半透明狀,四四方方的小正方體十分可愛,兼具韌性和彈性,吃起來脆脆彈彈。

還有不得不提的芋泥,如今全國大火的芋泥奶茶,靈感大約源自於福建。芋泥是福州餐廳裡必點的甜點,普普通通的一碗淡紫色的糊狀物,吃起來卻香甜絲滑,令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在福州的甜湯店,還有單獨賣的一整碗芋泥,讓人一次吃過癮。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香甜絲滑的芋泥,是福建人的最愛。圖/圖蟲·創意

長樂冰飯、番薯甜湯、蛋打花生湯

福建甜湯到底還有多少驚喜?

福建甜湯宇宙,絕對不只有四果湯,在福建人的概念裡,甜湯的宇宙十分廣闊,福州的長樂冰飯在四果湯的基礎上加了糯米,不僅可以消暑,還可以填飽肚子;一碗蛋打花生湯,滋潤濃稠,是閩南人起床後的第一口甜蜜;一碗番薯甜湯,是最普通的甜湯,也是全福建人的童年記憶。

長樂冰飯,福州人夏日的清涼

福州長樂區,原是長樂縣,福州人常吃的長樂冰飯便起源於此,如今走在長樂舊城區的奎橋路上,道路兩邊的冰飯店一家接一家,尤其是到了晚上,家家冰飯店都顧客爆滿。

長樂本地人把冰飯叫做八寶冰飯,冰飯裡的飯大多是蒸好糯米或黑米,原本粘牙的米飯冰鎮過後變得十分彈牙。 「八寶」也比「四果」多了兩倍的花樣,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包心芋圓,軟糯的芋圓裡包裹著黑芝麻餡,充滿福建人的想像力。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充滿冰沙的長樂冰飯。圖/網路

冰飯上面的冰也很特別,不是帶有顆粒感的刨冰,是那種融化在糖水里半融化狀的冰沙,入口後冰沙立刻融化,消融夏日的炎熱。

蛋打花生湯,閩南人早起的一絲甜

閩南可能是全中國最愛吃花生的地方了,從明朝第一顆花生落地福建開始,福建人的生活便再也離不開花生了。用來拜拜的龜粿裡有花生芝麻餡、扁食拌麵用的是花生醬、就連炒海鮮用的也是花生醬。

但在閩南人心中,最絕的花生料理,一定是花生湯。遊客到廈門的第一頓早餐,大多會慕名前往黃則和來一碗雞蛋花生湯,一個生雞蛋打在碗裡,隨後澆上滾燙的花生湯,花生湯的溫度剛好能把雞蛋燙熟,喝下去溫婉甜蜜。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花生湯裡除了雞蛋,還可以加芋頭。攝影/薑薑

但對閩南人來說,花生湯不只早餐,深夜來一碗花生湯,是忙碌一天的甜蜜收尾;婚宴裡最後一碗花生湯,是開啟新人幸福婚姻的信號。

番薯甜湯,全福建人的童年記憶

閩南人講普通話,常被戲稱為“地瓜腔”,為何是“地瓜”,大約是這裡人愛番薯愛的深切。同樣是明代,福州府長樂人陳振龍把番薯從菲律賓渡海帶來福建紮根,自此,番薯開始陪伴泉州人度過漫長歲月。這段漫長歲月裡,就有飢荒時期救命的地瓜粥、地瓜簽、地瓜枯、地瓜乾。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甜甜的番薯甜湯,滋潤甜。圖/視覺中國

一碗番薯甜湯則是全福建人的童年記憶,番薯切塊、生薑去皮切片、棗去核,加上紅糖燉煮20分鐘,冬日里喝一碗,暖心暖胃。

甜湯,福建人基因裡的味道

福建人愛吃甜,是刻在基因裡的痕跡。

福建種甘蔗,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到了宋代,福建人開始用素糖法規模化生產液態糖,初步掌握了製作冰糖的技術。再到元代,福建發明提色技術,可以將紅糖加工為白砂糖,技術領先全中國,一直到明代,在福建技術進步的強勁推動下,明朝一躍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產糖國和輸出國。

先進的蔗糖加工技術,孕育出了甜蜜的福建甜湯,同樣甜湯也影響了福建人飲食生活。在福建部分地區的宴席中,頭尾兩道菜一定是甜點和甜湯,這個組合叫做“頭尾甜”,預示有始有終,永遠甜美。年夜宴和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也都要有甜湯或湯圓,寓意為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有些地方會在冬至的早晨要吃“圓仔”,即糯米丸甜湯,寓意團圓甜蜜,俗稱“添歲”。

還有一個在北方人眼中的黑暗料理,“甜湯雞蛋”,即紅糖水煮荷包蛋,這道菜對於閩南人來說意義非凡,離家的遊子返鄉,或者重要的客人到訪,都要煮一碗來以示歡迎。

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

北方人眼中的“黑暗料理”,卻是福建人最愛的甜湯。圖/視覺中國

希望有機會大家都能來福建,一起來碗甜湯吧!

華客|新聞與歷史:中國最低調的夏日甜湯大省,不是海南,不是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