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85後設計師孫凱倫和先生、藝術家RJ婚後一直租住在市區的小房子裡,工作佔據了兩人生活的重心。

直到3年前,孫凱倫決定辭職自己創業、生孩子,同時為家人打造「第一個家」。

孫凱倫為自己打造的“第一個家”,色彩明艷她爆改了一間20世紀末的230m²頂層複式,選用黃、紅、橘等大膽鮮豔的色彩,大量引入自然光與之碰撞;

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卻又能隨時互相交流…

孫凱倫與丈夫RJ Tripodi、女兒孫莉森在創業、生娃、造房的三重壓力下,夫妻倆反而學會了「慢下來」。

「不會像以前,急於達成一個結果,真正在這個過程中去享受它,慢慢地,時間的魔法就會發生。這個家,也是我們態度的某種呈現。”

5月末,一條拜訪了孫凱倫和RJ的家。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孫凱倫與丈夫RJ在家中

我和先生RJ是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建築的時候認識的。他剛來中國的時候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現在11年過去,我們在家基本上都用中文交流,一起看歷史古裝劇也完全沒問題。

我們2018年結婚,前3、4年都是租住在市區的小房子裡,非常忙碌地在工作的狀態。我先後在如恩設計研究室、磯崎新工作室,RJ也是一直全職在做建築設計的工作,同時做自己的藝術創作。

直到3年前,我慢慢覺得,其實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關注自己、關注家庭。辭職出來建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開始計劃生寶寶,也是在那個時間,我決定為家人打造我們的“第一個家”,開啟一種全新的生活。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始建於20世紀末的社區外觀不乏陳舊,屋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棟房子位於上海西郊,230m²,在一個20世紀末的聯排別墅的3樓、4樓區域,獨特的尖頂結構存在著許多設計、改造的可能性。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改造後的門廳,串連起家中的各個空間

門廳的天花做了切割,頂上的天花天花板也拿掉,有了一個很有儀式感的挑空空間,上面做了採光井引入天光。

走進來,會看到一根比較奇怪的紅色鋼柱,是這房子自備的。我就以它為切入點,用紅色的語言作為一個線索,所有的流線、樓梯、窗框都是紅色金屬。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主臥室的窗與通往衣帽間的連橋

一路引上去,中庭的部分有連橋,從主臥室通往衣帽間。每一次步行的過程中,都能看到整個入口門廳的狀態,主臥室也開了一扇窗看向門廳。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閣樓的樓梯沿著牆壁用RJ的藝術作品作為壁畫引入,進入到純白的雕塑工作室

同樣的紅色線索也出現在二樓的書房。對RJ來說,藝術是他的一個精神聖地,我就利用尖頂結構,加了一個閣樓。下面是我居家辦公的地方,上面是他的雕塑工作室。從雕塑工作室的玻璃窗看出去,視線又回到門廳。透過結構的改造,把所有這些功能空間串連起來。

這個房子很特別的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空間,但同時又基本上都是開放的。你從任何一個點都可以聽到人的聲音,注意到彼此,互相交流,把一家人的關係拉得更近一點。

色彩與光線的碰撞是這個房子的另一個特點,並引用了一些我非常喜歡的建築師路易斯·巴拉甘的自宅的設計元素。我希望用顏色帶給家人一種溫暖的力量,非常有活力的每一天的感覺。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大門是RJ為凱倫設計的雕塑作品

門廳用了黃色、橘色、橘色的暖色系組合,不同季節、時段都有非常豐富的光的效果。特別是早上,光斜斜地打在粗糙肌理的牆上,有一種室外感、度假感。晚上下班回家的時候,光線最黃最溫暖的就是我家。

大門是RJ根據我們結婚週年紀念日那一天的光線反射設計的。上面的紋理、角度,那一天的時候,光線照到上面就會反射進我的眼睛裡,門的兩面對應上午和下午的兩個時段。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客廳與餐區相連,完全開放

側牆的窗戶全部改為整幅玻璃的大鋼窗,下午的時候客廳的光照是很足的,投射出家裡植物搖曳的影子。

整個客廳都是開放式的佈局,廚房做了一個白色的開孔設置島台,是目前家裡活動最密集的地方。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主臥,陽台上放著RJ的雕塑作品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女兒房(左)與主臥室(右)的衛浴色彩

到了樓上,女兒莉森的房間是藍綠色調的,比較活潑、明亮。我們的房間門則是黃色的,浴室是墨綠色調的,更神秘、浪漫一點。

比起明豔的用色,家具的選擇比較沉穩,用一些我們收藏的藝術品做點綴。基本上都是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很多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朋友。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一進門就能看見小畫“Here she comes”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樓梯間搖身一變成為展示影像藝術的“畫廊”

進門處放著寶寶出生兩個月前我一眼相中的一張畫,叫「Here she comes(她來了)」。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寶寶的性別,沒想到生下來真的是女兒。

客廳,主要圍繞著藝術家張文智的柚木屏風展開,他用水墨的形式表現了中國東北地區的一段歷史。樓梯間的牆也利用起來,展示一些影像藝術作品…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客廳中RJ的雕塑作品

家裡最多的還是RJ的雕塑作品,有些funky在裡面,我覺得也是我們生活中某種性格的表達。

他是先寫了一個程序,可以讀出來不同的形,然後用手去組裝。每個鱗片都需要折起來,用鉚釘一個個裝訂。把現代的電腦技術,和原始的手作結合,呈現出非常有趣的衝突感和對話。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創業的同時迎接寶寶的出生,確實是一下子發生了很多事情,這個房子設計、裝潢的過程我覺得也是在慢慢幫我準備、調整心態。

小莉森出生之後,我原本是想工作上稍微停一段時間,沒想到意外有很多專案、好的機會找過來。 RJ的藝術創作也陸續參加了不少展覽,我們兩個的腳步其實反而都在加速。

這時候,必須靠一個家庭的集體智慧、共同分擔,才能實現我們都可以去兼顧事業和家庭。如果把所有的壓力都給到女性的身上,確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以前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自己克服的,是比較迎難而上的性格。但是生娃之後,我覺得這個真的是比我之前做過最難的工作還要難,它有很多身體上你沒有辦法克服的問題會發生。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所以我特別感激我和RJ之間的這種團隊合作。像每週二週四我會在家辦公,週末我們都把時間空出來,一家三口創造一些有趣的活動去做。

RJ以前常常晚上熬夜創作,隔天一早直接去上班,整個人就很疲憊、狀態也不好。現在他就調整成早起去做更多自己的事情,保持一個最好的狀態跟寶寶在一起。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學會留白,讓時間慢慢進來

房子設計的時候,他就提了一個需求──想要稍微空一點。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個會跟著我們一起成長的家,我們不用一下子就把它完全填滿,應該給我們自己一點時間,慢慢知道要放什麼東西。

我們兩個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類似的態度。她現在是14個月,其他14個月的孩子已經可以走路,也可以蹦出來幾個字。但我覺得我們沒有這個要求,就看她的節奏,她準備好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會來了。

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

我覺得也是發現了某種平衡,慢慢學會讓時間進來。不會像以前一樣,急於看到一個成果,自己限定自己一定要在某個時間內達到什麼狀態,而是把它當作更長遠的事情去經營,真正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它。慢慢地,時間的魔法就會發生。

華客|新聞與歷史:上海跨國夫妻親手改造230m²的家,進門就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