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打開任何一款年輕人聚集的社群媒體,搜尋裝潢心得並點擊,大概率你會得到一套非常統一的「裝潢必備三件套」方案,它們分別是: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和烘乾機。

「三件套」的共同點也很簡單:適合「懶人」。畢竟每天在職場被掏空,年輕人回到家再也不想「做家事」了,否則和繼續上班有什麼不同?

這正是掃地機器人在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 2018年基地台掃地機器人降生後三年內分別賣出了613萬台、628萬台、654萬台,產業邁入快速成長週期。

但解決了最初的問題,新問題隨之出現了。 2021年掃地機器人銷量開始下滑、業界被迫進入「內捲」:捲一些花俏的功能、卷價格。

廠商百思不得其解,用戶則頭痛於買不到合適的產品。

但解鈴還須繫鈴人,真正的問題可能就在這款產品最初火爆的原因上: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真的夠適合「懶人」嗎?

方便,但還不夠方便

對於疲憊的年輕人來說,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懶人家居三件套,最大的誘惑力是解放自己,將自己抽離出「勞動」的奴役,回歸真正的生活。

把掃地機器人放入裝修清單或購物清單的一個關鍵驅動力來自一個大多數「懶人」的美好願景——當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可以放鬆地直接「躺平」吃零食看電視打遊戲,腳邊是掃地機在賣力地打掃,洗碗機在廚房任勞任怨地刷碗,烘乾機把洗好的衣服全都烘乾,一集電視劇結束家裡煥然一新,簡直是科幻場景。

但買完掃地機器人,畫面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美好。你說它沒解決問題吧,掃地機器人的確掃地了;說它解決問題了吧,但你還要忍受臭水、幫它挑出纏繞的毛髮,有時候它還會變成“智障”,或者不小心直接把鏡子撞壞,一片狼藉。更別提家裡萬一養了寵物,掉毛多機器被繞住、躺地上被機器人壓過去,更可能有污漬被「均勻塗髒」導致畫面和氣味不忍直視。最後還是要用戶自己下場收拾「爛攤子」。

於是網路評價也出現了割裂現象,一邊是搜裝修必備清單,必有掃地機器人;另一邊是搜掃地機器人,就看到吐槽。 「誰懂啊,三千多買了個爹」、「買了掃地機器人,結果我更累了」、「好臭啊,為什麼這麼臭」、 「沒有掃地機器人的時候,只需要忍受髒;有了掃地機器人,還得忍受污水箱的臭”,類似的不滿充斥某紅書。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背後的原因在於,現在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大多只是將掃、拖、洗這些必要步驟完成,卻遺留了一堆後置的問題,導致需要為「伺候」掃地機器人付出的勞動比自己直接下場掃地拖多地。

與其在價格上內卷,為銷量“焦慮”,不如回到核心問題:一款好的掃地產品如何不僅在前期掃拖洗環節省力,更能讓機器人打掃完成後也減少人工參與,真正解放雙手?

懶人呼喚“新物種”

從產業趨勢來看,目前掃拖一體已經成為主流。

奧維雲網路上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具備自清潔和自動集塵功能的全能款掃地機器人已經達到73.3%,但因為有「水」的加入,掃地機器人不可避免地需要加註清水和清倒污水的「上下水」問題,也成了麻煩後置。

所以現在一款好產品需要做的不僅是加強清掃環節,例如有足夠好的影像辨識能力、有足夠好的滾筒不二次塗髒並形成自清潔;

更關鍵的部分在後置環節,也就是要處理好和「水」的關係。

有許多廠商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戴森嘗試過推出洗地機,但一方面這是一款手持產品不能自動操作,還是需要手動傾倒污水,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纏繞問題,它不得不犧牲掉深度清潔能力。

市面上的主流產品目前幾乎都無法處理好掃拖環節和後置工作的平衡:要么打掃不乾淨,處理不好濕垃圾;要么清水箱和污水箱容積太小、需要安裝上下水管。

任何一項缺點,都會讓這些產品不夠格成為「懶人神器」。

但局面如此清晰,「懶人們」需要的產品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款能夠在前置清掃環節省心、在打掃完成後也不需要人力過多參與的掃地機器人「新物種」。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3i智慧淨地站」就是這樣一款為「懶人」考慮的革命性產品,它為業界重新定義了掃地機器人,為掃地機器人的困境帶來了全面的解決方案。

這款產品帶來的是過去掃地機器人產業前所未有的體驗:透過全球首創淨水循環系統,能夠實現終生不換水,免裝上下水;超級伸縮滾筒透過即時自清潔系統,杜絕均勻塗髒;而對於養寵家庭來說,它還有「綠眼多維清潔」功能,透過綠光照射髒污和AI演算法協同,能夠識別不同類型的髒污,並針對性匹配更適合的清潔方式,清潔效果大大提升。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淨水循環

自此,「3i智能淨地站」正式宣告成為「懶人神器」和「掃地機器人新物種」。

拿到這款產品後,筆者也有底氣宣告:我家的掃地機終於不臭了。

用上新物種,是什麼體驗?

這個「新物種」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於這個終生不用換水、不用安裝上下水的技術和可以自清潔、自伸縮的滾筒。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之所以能夠不換水,是因為3i品牌採用了全球首創淨水循環系統,能夠在免裝上下水的基礎上實現終生不加清水,不倒污水。

但為什麼不換水也不會臭呢?因為淨地站開創性地使用了亞沸蒸餾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加熱過程將污水蒸餾,殘留固體垃圾自動進入集塵袋,蒸餾出的水汽被冷凝回收,進一步淨化為無菌蒸餾水。

同時,還有空氣製水技術,抽取空氣中的水分,進一步補充清潔過程中的水分消耗。

蒸餾循環系統與空氣製水技術,讓設備內部的淨水源源不絕。這樣一套系統,直接讓污水箱消失了,連清潔用的水也是無菌蒸餾水,因此臭味甚至沒產生的機會。

TDS筆數據顯示,淨化後的水TDS值(水中溶解物含量,TDS值越大,表示水中的溶解物含量越多)約為3,作為對比家裡的自來水數據都有268,一瓶市面上的礦泉水TDS值也有28。

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在於滾筒,這是決定掃拖清潔能力的重中之重。

或許很多人不了解滾筒的工作原理,目前市面上主流產品使用的是二人轉拖布,清潔過程中容易「均勻塗髒」、清潔力較弱,且使用壽命較短。

但3i的超級伸縮滾筒,建造了一套自清潔系統,12個孔循環噴淋清水,刮板實時刮除髒污,與地面接觸的拖布一直乾淨,用了再也不用擔心「一塊髒抹布拖全家」。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同時,滾筒轉速高達330轉/每分鐘,這個速度相當於在0.3公尺距離內,人手每分鐘擦地330次,想不乾淨都難。

滾筒還有一大神奇之處是可伸縮,例如沿著牆邊清潔時,滾筒會自動伸出,就算是最隱密的牆角,基本上也能覆蓋到。

掃地機配備上能伸縮的自清潔滾筒,這全套技術都屬於3i首創,相較於市面上的「二人轉」拖布,清潔能力直線攀升。

不過,能成為“懶人新物種”,它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只這些。

目前掃地機雖然已經走出了「隨機碰撞」時代,但依然被不少人詬病「人工智障」。分明人眼看還挺髒,但它常常是一掃而過,留下大量污漬在地板上「獨自美麗」。

而3i的綠眼多維清潔,不僅能看見、辨識、還能對不同髒污執行不同清掃策略。經過AI深度學習,綠眼能辨識68種髒污及常見物體,並產生對應判斷。

遇到固體顆粒,它會主動增大吸力;遇到液體髒污,它就降低水量和滾筒轉速,等拖布充分吸收液體後再恢復水量和轉速,然後多次清掃、直到潔淨;如果遇到的是頑固污漬,它會直接提升轉速、增加水量,多次強力洗地。

有自己「眼睛」和「大腦」的智慧淨地站,是真的可以媲美認真打掃的人類了。

不過仍有一個可能的擔憂:就算掃地機器人連頭髮絲也能看見,也還是會盲目纏得邊刷、主刷到處都是,最終需要人手去處理。這個問題3i也考慮到了,本次3i智能淨地站優化了邊刷、主刷的結構,邊刷採用卍字結構,避免毛髮纏繞和顆粒物打飛。當機器人回站後,主刷開啟反轉,啟動防纏繞梳齒,梳理毛髮的同時,增大的吸力將毛髮都吸入了塵盒。

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

主刷防纏繞

貓咪掉毛、狗狗亂拉、撞倒寵物和鏡子?這些曾經的掃地機器人困境,現在再也不是問題。

寫在最後

從2002年開始進入家用領域到如今的2024年,掃地機器人走過22年的歷史。

沒有人會否認,消費者對於自動清掃的需求是真實的,但作為一個行業,它實現快速發展的時間卻並不長,每個廠商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我的用戶到底需要什麼?

為懶人解決問題,需要真正洞察懶人的需求──這個需求絕對不是掃地機器人掃完地後還要去清理機器人。

這或許也是3i能夠做出這樣一款產品的真正原因,它的工程師了解用戶,結構工程師在訪談時曾經提到“

我最討厭的就是倒污水了,所以我們要做一款很牛的產品出來」。

作為“懶人”,筆者認為,討厭倒污水的懶人們,的確需要這樣一個“新物種”。

華客|新聞與歷史:年輕人拒絕伺候掃地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