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華民族到了……“罵大街”的時候(圖)

作者林奇

b716931c13ed745a149f40a9268912f1

據說,美國某中文網站曾采訪特朗普女兒伊萬卡,說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中國網友群情激昂,還有人高呼“打倒特朗普,活捉伊萬卡”,你聽後有什麽感受?

伊萬卡回答說:“我不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新政策是貿易戰,如果的確往壞的方向發展,中國打敗了美國,我可以搬到中國去住。問題是,中國需要加倍努力!就我了解,特朗普是打不敗的。我期待著中國能好好教訓他一次。”

這個新聞雖然有待進一步考證,但這個回答,可以說是如何應對記者提問的一個好教材。

很多人可能不會理解好在哪裏。因為我們上至官員下至民眾,相當一部分人並不知道政府與媒體之間關係的真正本質,不懂得什麽是高水平回答。

公眾人物應對媒體,是一種典型的公共關係活動,目的是樹立形象,表明立場,化解矛盾等。它講究既要使自己擺脫不利,又不能傷害對方。使雙方的任何一方感到尷尬,都是失敗的。

再看伊萬卡的回答。她說我不認為是貿易戰,這是淡化矛盾;如果中國打敗了美國,我可以搬到中國去住,這是幽默解構;中國需要加倍努力,特朗普是打不敗的,這是平淡中隱含強硬;我期待著中國能好好教訓他一次,這是拿出做女兒的俏皮口吻,使氣氛輕鬆。

一個“挑事兒”的提問,就這麽輕巧而又不失原則立場地化解了。

而我們很多人,認為最好的回答是把對方懟回去,懟的越狠越過癮。每當外交場合咄咄逼人的時候,總能引來一片歡呼。說他們火力全開,誇讚他們犀利,硬氣,霸氣,美其名曰“怒懟天團”,還為他們總結出很多所謂金句。

於是我們看到,別有用心,枉費心機,混淆視聽,自作多情,無事生非,指手畫腳,信口雌黃,但到黑白,癡心妄想,厚顏無恥,自不量力,懸崖勒馬……這類生猛詞語用得越來越頻繁了。

這些氣勢如虹的成語不像是給外國是聽的,因為他們對其“精彩”理解不了,倒像是給自己人看的。但外交發言是代表國家的形象,為了國家利益。需要有理有據,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嚴謹求實。不是給觀眾看的,尤其不是給自家觀眾看的表演。說句難聽點的話,那些聽了興奮,對此喝彩的人,也都是這個國家裏認知水平比較低的那些。他們的喝彩,有多大價值,有多少迎合的必要?

外交發言,不但要有理有據,有禮有節,還需要嚴密的邏輯性。不然就會遭人嘲諷,被人輕視,陷入尷尬和被動。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奉勸對方“照照鏡子”這句,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吵架邏輯,而不是世界認同的形式邏輯。

你說我臉上有灰,你也有;既然你也有,你就沒權利說我。顯然這個“邏輯”是不符合邏輯的。被人批評,應看批評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最好的反駁方式是指出對方錯在哪裏。指出對方也存在這種問題,說明不了自己沒有問題,更說明不了對方沒有批評的權利。再比如,中國什麽樣中國人最有發言權這種話,也是典型的不符合邏輯。

我一直希望咱們的發言人也經常“照照鏡子”,別把莊重嚴肅的對外發言,變成潑婦吵架。可事與願違,這種風格不但沒有稍稍改變,而且還愈演愈烈了。

那句“9·11事件殷鑒不遠美方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一出,立馬升級了一個層次,說是惡毒,一點都不過分。如果你沒覺得,那我們反過來,假如對方說“南京大屠殺殷鑒不遠,中方可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你體會一下,什麽感覺?

最近又有發言人在社交媒體上說“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一下捅了馬蜂窩。

這種應該由科學家研究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怎麽可以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信口開河?本來世界各國都沒有把目光集中到病毒來源於哪個國家問題上,結果激化了矛盾,生生把一個人類的公共衛生事件上升到了嚴重的國際政治衝突層麵。

還有這句,也是近日的。“如果有人說中國製造有毒,那麽請說這種話的人不要戴中國製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國生產的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

按這種說法,是不是也可以說如果你覺得奶粉裏又三聚氰胺,你可以不喝;如果你覺得鴨蛋裏有蘇丹紅,可以不吃?

以前一有潑婦罵街,就會有很多人圍觀。潑婦罵街的特點是不講邏輯,隻圖痛快;沒有底線,揭人傷疤;不顧形象,豁出臉皮;不分場合,人越多越來勁。圍觀者不是來鼓掌加油,更不是來觀摩學習的,而是來起哄看熱鬧的。看看到底可以多不講道理,看看能有什麽雷人的詞句出現,以供茶餘飯後的當笑話講。

但潑婦罵街畢竟是市井民間,不代表民族文化的主流,而且已經多年少有。民間少了,總不至於都進了廟堂。我們經常自詡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尤其以前作為國家政府層麵一直推崇遵章循禮,不知為什麽對現代外交禮儀和規範卻不以為然,經常由著性子來。

對此,我一位朋友的話讓我頓開茅塞。他說:“怎麽可以講邏輯呢?講邏輯那叫辯論,不叫吵架。”

原來是我一直弄錯了性質,還真是吵架。

國歌裏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現在危險不危險我不確定,但似乎中華民族到了“罵大街”的時候。

華客網:中華民族到了……“罵大街”的時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