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確診人數成全球最多 這種文化成了抗疫宿敵

這幾日,美國的疫情牽動人心。

據Worldmeters實時數據,美國當地時間26日新增確診病例14805例,新增病例死亡17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83016例,累計死亡1197例。

確診數量對標中國,會強化“刻板印象”

很多中外媒體在報道這一信息時都用了“美國確診感染人數超過中國”之類的標題或內容,這是值得商榷的。

在疫情發展到全球的現階段,對標中國是不妥當的。意大利6000多萬人口和中國對標,美國3億多人口也和中國對標,並不是一個評估疫情的科學標準。

中國當下已非疫情暴發和傳播中心,對標中國確診數量既無助於客觀評估疫情,又會強化疫情與中國之間關係的刻板印象,對全球合作抗疫有害無益。WHO或其他國際權威的專業機構,應該給出一套客觀評價疫情嚴重程度的科學標準,以便於各國政府和民眾正確解讀疫情信息。

無論如何,全球抗疫的焦點確實轉移到了美國。美國的疫情形勢關係到全球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確實舉足輕重。應該承認,此次疫情早期各國的準備都嫌不足,美國也未能例外。美國政府是最早采取口岸管製措施的國家之一,但新冠疫情高傳染性和無症狀傳播的特性,還是沒能防住疫情輸入。

疫情雖然是公共衛生議題,但背後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等一係列問題。科學家可以給出技術解決方案,但最終的防控政策需要納入經濟、政治、社會心理等各方麵考量。我們在理解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抗疫政策時,都應注意到其中的複雜性,防止想當然地“捧一踩一”。

特別是輸入性疫情已經形成後,美國的防控形勢就變得更為複雜。中國的疫情發展有比較明確的鏈條,防控重點也很清晰,但對美國來說,幾乎是多點共進,防控難度就更大些。

美國“派對文化”,增加了防疫難度

美國民眾一向對外來危機反應遲鈍,麵對一戰、二戰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等重大國際危機都是如此。危機沒有造成實際損失的情況下,民眾很難響應政府的政策動員。

但美國民眾一旦意識到危機存在,無論是對政府措施的配合度,還是自救意識,都能夠迅速調動起來。因此,不要誤以為美國人還在夢遊,任何一國國民都不會坐視形勢失控。

美國強大的民間自治體係會發揮不遜於政府的作用,承擔很多基層治理的職能。因此,疫情集中暴發區域或許會出現一些混亂,但是整體失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美國流行的派對文化會是疫情防控的一大障礙,也因此導致了美國特色的“疫情低齡化”。這次疫情在多國都是對老年人群體殺傷大,但以紐約為例,18歲到49歲的青壯年占到了54%。

在邁阿密海灘上,疫情阻止不了大學生的春假熱情;在時尚之都紐約,仍有不少年輕人跑到外麵玩。政府對“熊孩子”其實也很難拿出對策,還得等社會輿論發揮作用。不過,從人口年齡結構的角度看,美國抗疫的基礎條件比起嚴重老齡化的歐洲要好一些。

特朗普的脫口秀風格,“戰時狀態”下暴露短板

美國的科技能力和政府動員能力還是可以放心的,正在不斷提高效率、發揮作用。

但由於特朗普沒有擔任州長的經驗,應對公共安全危機處置能力不足的短板暴露無遺。他缺乏整體思路,也欠缺冷靜鎮定,其脫口秀風格切換到“戰時總統”的角色上時,要麽過於遲鈍,要麽反應過度。

好在美國政治有很好的糾錯機製,總統“任性”不至於失控。他造成的最大麻煩不是直接幹擾抗疫——美國體製中專業機構是應對疫情的真正主導力量,而是“無限寬鬆”的經濟政策會產生嚴重後遺症,這在當前還不會顯示出來。

無論如何,疫情都會強化政府的控製力和總統的地位,這也是美國的傳統。“戰時總統”即便舉措不盡如人意,民眾的高支持率也唾手可得。美國民眾對政治人物一向是“秋後算賬”,危機中的輿論批評四起並不是總統政治權威動搖的表現。

整體來看,美國的疫情還沒有到達高峰,存在形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從走過的軌跡來看,美國上下的疫情應對並不完美,但還在正常軌道,也沒有脫軌的跡象。但願特朗普總統能夠盡快“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正確扮演“戰時總統”的角色,這可能是美國抗疫成敗的最大變數。

華客網:美確診人數成全球最多 這種文化成了抗疫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