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僅僅“紓困”已經不夠 中國也需要經濟“振興”對策

路透北京3月30日 –
中國一季度經濟負增長幾成定局,二季度原本預期的V型反彈在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麵前亦顯得力不從心。中國宏觀政策僅僅“紓困”已經不夠,還需要經濟“振興”對策來穩定經濟基本麵。

海外主要經濟體“遇難”,位於全球產業鏈上的中國製造業複工,乃至出口和就業也都無法“呈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仍表示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之際,出口承壓,也即是說,穩增長隻能靠投資和消費來彌補。

但啟動投資麵臨彈藥無處尋的窘境。對此政治局會議給出了答案: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和增加專項債。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今年赤字率破3%已成定局,最高可能到3.5%,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在10,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地方專項債規模也可能達到3萬億元以上。

政治局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仍是穩健中更加要靈活適度,要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表明未來降準、降LPR仍將陸續有來。而在擴大消費層麵可重點追蹤鼓勵汽車和家電消費等領域。

“眼下經濟政策有兩個目的,一是紓困,現在確實很多中小企業很艱難、低收入群體有失業的或者隱形失業的,所以肯定是要有紓困措施的。國內經濟停擺了這麽長時間,短期內恢複起來又比較困難,再加上疫情還在、還不能馬上消失掉,所以紓困力度還需要增加,”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稱。

至於第二個目的不管叫刺激或者叫經濟振興都行,因為現在經濟肯定是往下沉的,原來是急著開工,但現在開工了卻沒有顧客,需求很低迷,倘若供給再萎縮,疊加在一起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眼下最需要一個政策阻斷,以防止需求過快下行,避免惡性循環。

而阻斷需求下行的幾條路,出口現在肯定不太好,消費是一個慢變量,不可能有爆炸性增長,居民能有穩定的收入就不錯了,那就隻能靠投資。但政府的問題是財政收入掉得很猛,要擴張支出隻能依靠發債–國債和專項債。

“做公益或準公益項目本來就應該政府掏錢,政府發債成本也是最低,比逼得地方政府亂借錢好,”張斌認為,“今年隻要沒有大麵積失業、企業破產沒有太嚴重,經濟沒有下得太猛、能穩住,就可以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23日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上曾指出,國內外流行病學專家普遍認為,此次疫情不大可能像當年SARS那樣突然消失,“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更加艱巨、更加持久的疫情防控思想準備。”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表示,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國內“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複麵臨新的挑戰”,會議強調“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複生產生活秩序”。

按以往慣例,中國每年會在“兩會”上將披露經濟增長和通脹目標、M2目標等,還有赤字率、專項債規模、鐵路和水利設施投資規模等市場非常關注的信息。盡管官方迄今尚未公布今年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的具體召開時間,但這次政治局會議基本等於為今年宏觀政策定了調。路透此前曾援引消息人士稱全國人大會議將於4月末或5月初召開。

**經濟在往下沉,不宜高估二季度增速**

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2月經濟基本停擺衝擊,中國1-2月工業、消費和投資數據均超預期跌至曆史新低。一季度GDP負增長基本已經板上釘釘,市場原本預期國內疫情控製住之後,隨著3月複工複產的推進,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迎來深V型反彈。但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讓二季度增速亦麵臨挑戰,全年也難言樂觀。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看來,中性預測中國一季度GDP增速為-5%左右。展望二季度,海外疫情風險仍會製約經濟明顯回暖,增速回到6%左右的合理區間仍存在困難。在逆周期政策發力下,年內經濟運行有望回到合理區間,三、四季度經濟增速或高於6%的正常路徑水平。

“基準情形下,國內逆周期政策陸續出台,複工複產繼續推進,下半年經濟運行回到合理區間,增速略高於6%,全年增速預計為3.5%左右。”他稱。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分析師黃文濤也稱,一季度GDP中性預期增長-5.9%,由於主要經濟體二季度GDP負增長概率較大,中國出口、複工、製造業、就業均有較大壓力,不宜高估二季度GDP增速。2020年增速基準預期為3%左右,如果政策超預期則有望達到4%左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一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將導致全球經濟在2020年陷入衰退,其程度或將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衰退更嚴重。IMF總裁已經敦促各國在抗疫救助方麵“全力以赴”,出台大規模支出計劃。

美國參眾兩院已經批準了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攬子援助計劃,規模高達2.2萬億美元。加拿大央行周五則再度緊急降息50個基點至10年最低,並首推量化寬鬆。

**基建要發揮主力軍作用,項目跟著產業和人口走**

中國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其中製造業投資下降31.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30.3%。去年全年分別增長5.4%、3.1%和3.8%。去年基建投資遲遲未見起色,固然和財政紀律嚴約束有關,但主要還是因為地方財力不支。

去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接近4.85萬億元。而據財政部透露,2020年全年僅社會保險費減負就會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萬億元,這同時也意味著地方財政將更加緊張。

“財政的三個方向,目的都是要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財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3.2%左右,專項債規模預計會到3萬億元以上,”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誌勇稱,專項債去年七成多用到土地儲備,基建支出占比少,現在專項債用於土地儲備受到限製,肯定要回到補短板方麵來,要選好項目,這是最主要的。

諸建芳預計今年赤字規模會達到3.5萬億元左右,特別國債初步估計發行規模在0.5-1萬億元,專項債規模提升至3萬億元左右。去年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今年預計至少不低於去年。

“粗略匯總,預計‘赤字+特別國債+專項債+減稅降費’財政發力的總規模會超過10萬億,如果宏觀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規模預計在10-12萬億區間,相比去年總規模7.2萬億增加3-5萬億,拉動全年名義GDP增長3-5個百分點,”諸建芳稱。

對於特別國債的使用方向,他猜測可能用特別國債籌集資金成立專門機構,用於支持關係國家重大戰略的基建和產業投資;也可能給商業銀行注資,加大信貸投放;或者分配給地方使用,但使用範圍和項目要求與專項債會有所區別,專項債是嚴格要求項目收益回報和現金流保障的,特別國債則可能針對外部性大、公益性高的重點項目,對收益回報的要求低一些。

至於市場一直擔心的“4萬億”卷土重來,楊誌勇表示,現在政府支出項目是講究績效的,發完了債後麵還有績效等多方麵嚴格評估。高層肯定也不願意曆史重演,肯定會更重視債務風險,大都市圈對傳統基建的需求依然很大,新基建則要更強調市場的作用,要引入民間資本。

“現在這時候再去糾纏赤字率高低和債務風險大小,是一種本末倒置。如果花錢去救經濟,避免經濟過度下行,對政府信用反而是保障,是不會危及信用狀況的;倘若經濟垮了,債務才真正會出現問題,”張斌也稱。

他認為,投資當然也要需要汲取以往的教訓,做項目可以,但不是哪兒都能做,不是全國開花,重點要放到都市圈、把區域布局弄好,項目跟著產業和人口走,隻要人口願意去、產業願意去的地方,配套的基建項目都可以做。這樣不僅需求能穩住,對中長期增長也有幫助。

**力促消費**

而在城市化和消費升級支撐下,中國最有希望啟動的還有消費。日前為了在疫情期間刺激消費,杭州已經決定自3月27日起陸續向全體在杭人員發放消費券,實際發放總額將達16.8億元。江蘇南京也向居民發放3.18億元消費券,浙江紹興向市場投放約1.8億元消費券,廣西居民則每人都有機會領取價值268元的暖心卡。

分析人士建議跟蹤促進汽車和家電消費的舉措,也需關注各地發放消費券對居民消費的提振作用。

“政府可以通過減稅或者補貼的方式,來激活可選消費增長。一種方式是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進行補貼,保住相關就業和居民的收入。另一種方式是對占比較大的消費行業進行專項補貼,釋放消費增長潛力。”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薑超稱。

他舉例稱,對於消費中占比最大的汽車,可以考慮重啟乘用車購置稅的減免政策,而家電是占比第二大的可選消費,如果對所有家電銷售提供10%的補貼,也可以提升家電消費增速10%。

“預計汽車消費政策將從重點城市開始,由點及麵,大範圍落地。我們估計在保守和樂觀情形下,政策將帶來新增汽車消費金額約3,906-8,024億元,是2019年汽車零售額的9.9%-20.4%,”諸建芳稱。

中國2月汽車銷售同比銳減79.1%,為連續第20個月下滑。商務部已經表示下一步將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浙江省日前發布提振消費的16條舉措,提出釋放城鄉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杭州有序放寬汽車限購措施。江西省南昌市則決定對疫情期間在南昌市範圍內購買新車(含乘用車和商用車),按1,000元/輛標準給予購車人補貼。

華客網:僅僅“紓困”已經不夠 中國也需要經濟“振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