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紐時:世界最富國家美國為何陷入如此境地?

為什麽美國醫護人員的口罩快耗盡了?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怎麽會看到自己陷入如此不幸且可以避免的境地?得到足夠的防護器材將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現在還有這種可能的話?

過去幾天裏,我一直在探究這些問題,因為防護器材的短缺,尤其是口罩的短缺,讓我覺得這是美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眾多荒謬之處當中最令人不安的一個。

是的,如果盡早對新冠病毒做廣泛檢測的話,本來可以更好,韓國將疫情遏製住用的就是這個策略。如果我們能避免呼吸機和醫院床位不夠用的狀況,本會令人欣慰,醫院爆滿是意大利部分地區正在發生的災難。但是,如果醫護人員根本不能在保護自己不生病的情況下接觸新冠病毒感染者,上述問題就都不重要了,確切地說,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對患者采取多少幹預措施。

這就是便宜的一次性口罩、護目鏡、手套和防護服起作用的地方。我們沒有為醫護人員采購足夠多的安全裝備似乎是個驚人的疏忽,更不用說像一些衛生專家可能會建議的那樣,如果口罩供應不是這麽少的話,本應讓患者和公眾都戴上口罩。

這麽小的事情搞垮一個強大的國家讓人多丟臉呀:因為缺少75美分一個的口罩,一個國家完蛋了。

我很遺憾地說,探究口罩短缺的問題絲毫不能平息人們的憤怒。我們為什麽缺少防護器材這個問題,答案涉及一組非常美國的資本主義病態——海外低成本製造的興起及其不可避免的吸引力,以及沒有從國家層麵和醫療衛生行業的角度認真考慮降低成本的動機所帶來的一連串脆弱性的戰略失敗。

也許現在解決這種短缺的唯一方法是認識到市場已經崩潰,需要政府介入,立刻鼓勵全球和國內生產這些東西。奇怪的是,特朗普總統迄今一直拒絕下令企業生產更多的器材和設備。就口罩而言,製造商們說,他們正在竭盡全力提高產量,一些大公司從自己的儲備中捐獻出來數百萬個口罩。

但考慮到全球對口罩的巨大需求——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估計,僅美國一個國家,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中將消耗35億個口罩——企業的慷慨不足以滿足需求。口罩行業的人士說,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顯著擴大生產規模。

“我們現在已經滿負荷運轉,通過再建一座工廠或進一步擴大產能來提高產量,將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加拿大麥迪康(Medicom)的首席運營官紀堯姆·拉弗杜爾(Guillaume
Laverdure)說,麥迪康在世界各地有生產口罩和其他防護器材的工廠。

雖然一些非傳統生產商,比如T恤衫工廠和其他服裝生產商等,已經宣布了加急生產口罩的計劃,但目前還不清楚它們能否達到所要求的安全標準,或能否及時轉移生產以滿足需求。

在防護裝備行業,很少有人對這種短缺感到驚訝,因為相關預測已經存在數年時間了。2005年,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曾呼籲協調防護裝備的國內生產和儲備能力,以應對大流行性流感。2006年,美國國會批準了國家戰略儲備增購防護裝備的資金,增加的庫存中除其他裝備外,還有5200萬個醫用口罩和1.04億個N95口罩。

但2009年抗擊H1N1流感大流行用掉了大約一億個口罩的庫存,而政府從未考慮過補充它們。本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曆克斯·阿紮爾(Alex
Azar)在國會作證說,庫存中隻有大約4000萬個口罩,約為全國預計需求的1%。

隨著今年早些時候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中國傳播,防護裝備的全球短缺問題看來不可避免。但美國政府在這個時候為解決短缺問題采取行動為時已晚。20年前,大多數醫院用的防護裝備都是美國國內生產的。但與服裝和消費者產品等許多其他行業一樣,口罩的生產已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海外。“中國生產全球80%的口罩,”拉弗杜爾說。

醫院裏口罩開始缺貨的原因與超市裏衛生紙缺貨的原因一樣,都是因為它們的“準時製”(just-in-time)供應鏈優化的是效率,而非韌性。這種做法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庫存來滿足需求。

“你說的是一種大宗商品,”為醫院和衛生係統采購醫療用品的公司Premier的總裁邁克爾·J·阿爾凱爾(Michael J.
Alkire)說。他說,這種商品的供應鏈“按照定義,不會有多少冗餘,因為人們要的是低成本”。

今年1月,這個脆弱的供應鏈在壓力下開始斷裂。為了應對本國的疫情,中國開始限製防護裝備出口。隨後,其他國家也跟著這樣做——台灣、德國、法國和印度都采取了停止醫療設備出口的措施。這使得美國的醫院不得不從越來越少的生產商那裏尋找越來越多的口罩。

業內人士向我保證,他們下次會準備得更好。“我們正在專心致誌地確保我們的衛生保健係統不再出現這種情況,”阿爾凱爾對我說。“未來將有更多的此類產品在國內生產。”

我並不懷疑這點,但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沒有計劃應對這種完全可以預見的短缺,這讓我想知道,前麵的路上還有什麽其他不可避免的坑窪會把所有的人絆倒。儲備足夠的防護裝備是我們減緩新冠病毒大流行本來可以采取的最便宜、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們在如此顯而易見的事情上的失敗,暴露了這個國家在做最壞的打算方麵的駭人的無能。

我們會弄到足夠多的口罩來應對下一次災難。但如果我們能在危機出現之前就做好準備的話,那不是更好嗎?

Farhad Manjoo於2018年成為《紐約時報》的觀點專欄作者。此前他在時報科技板塊撰寫State of the
Art專欄,著有《千真萬確:學會生活在一個後事實時代》(True Enough: Learning to Live in a
Post-Fact Society)一書。

華客網:紐時:世界最富國家美國為何陷入如此境地?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