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型全球化,不是產能優勢互補,而是價值觀趨同

【1】

大疫之下,人群的價值觀撕裂加速度進行。

一些人在親友群、同學群、老鄉群裏留下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告親友、同學、老鄉書,然後絕塵而去。更多的人,則一言不發,悄悄地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傳統的血緣、親緣、地緣關係,正悄悄地被價值觀關係所取代。

【2】

時代真的在變了。

在新的時代曆史背景下,傳統社會最緊密的血緣親緣地緣關係,都可以瞬間分崩離析,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更牢固,還是更脆弱?

【3】

很多人認為疫情將導致全球化收縮甚至中斷。特朗普前些天更加明確地說:我們永遠不應依賴外國為我們自己的生存手段……這場危機凸顯了強大的國界和繁榮的製造業的重要……現在兩黨必須團結起來,把美國建設成為一個全麵獨立的繁榮的國家:能源獨立,製造業獨立,經濟獨立,國家主權獨立。美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依賴國,將成為一個自豪、獨立、自強的國家。

美國是全球的風向標,這個毫無疑問。但是它能不能回到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立場,還要看全球化的邏輯會不會改變。

事實上,曆史上美國多次不想做世界領導者,但“能者多勞”現象,在家庭、企業、國家、世界關係上如出一轍。

【4】

傳統經濟全球化的邏輯,一個是比較優勢,一個是規模報酬遞增,也可以稱之為經濟全球化的兩大動力。但它要防止兩國交惡時的所謂“互卡脖子”。

如果我們認真審視,發現上述這三種表述全部都有問題!

比如,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大發展,主要源於1998年以來的城市化補課、2001年以來的市場化補課。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之前,可以說完全的一窮二白,有什麽“比較優勢”跟人家交換?完全沒有。

是我們積極主動認同大家約定的規則,大家願意帶你玩,於是幫助我們慢慢發展了“比較優勢”;而不是先有“比較優勢”,人家再拿東西跟你換。

大疫當前,剛開始幾乎全世界的口罩、呼吸機、防護服都支援了中國、支援了武漢,沒想到全球大流行,我們這邊作為全球醫療物資的主產地,也開動馬力加緊生產,可是一時良莠不齊,導致很多國家和地區,在這個性命攸關的時刻,也被迫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中新社北京4月6日則報道:中國海關總署5日夜間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3月31日以來,中國查處不合格出口防疫物資1120.5萬件,其中口罩994.1萬隻,防護服15.5萬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108.5萬份,紅外測溫儀2.4萬件。

某種程度上說,經過了20年發展,由於缺乏良好的商業價值觀,我們的“比較優勢”發展得隻能說差強人意,更不用說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的科技創新尤其是醫學科技創新能力了。

同樣的,二戰後的蘇東集團,一度和歐美形成叫陣的東西方集團。但為什麽前蘇聯就一直沒有發展出比較優勢,到今天,1200萬平方公裏的工業城市已經全部淪為廢墟?

可見,沒有良好的商業文明、沒有良好的自由市場,是發展不出“比較優勢”的。

【5】

會不會出現兩國交惡時“互卡脖子”,也是杞人憂天。前麵已經說了,對於救命急需的醫療物資,人家要自力更生恰恰是怕進口物資合格率低。對於不那麽急需的中低端產業鏈,那就更不怕了,大不了消費縮減一點。

而對於外貿有較高依賴度的國家來說,疫情一來,出口減少,反而更憂心。

許小年說,開工是開工了,然而訂單呢?

4月6日《南方周末》報道曰:疫情時期的世界工廠 :“沒有世界,工廠焉存”?

【6】

但是,我們在一個全球已經過剩的工農業生產領域,如果沒有絕對優勢,不可能真正獲得“比較優勢”,一旦人家不開放市場,這種“比較優勢”隻能不斷下降。

而在更尖端的醫學科技上,疫情已經檢驗出來了,我們連韓國、新加坡都不如。而香港的醫學發展,其實一直很尖端。

而這種尖端醫學,不論是檢測,還是疫苗,還是治療藥物,一旦向全球推廣,不僅僅是相關企業的“規模報酬遞增”,受益最大的,恰恰是醫學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開放全球化市場的過程中,是分攤成本的急劇降低。

所以我們應該站在“受者”的立場上,看到“規模成本大幅度下降,規模福利大幅度上升”,而不是站在產品和服務提供方的立場上,看到“規模報酬遞增”。

你想一想,是到一個地方隔離14天,花費7000元更便宜,還是20美元一針取血,立等片刻,十分鍾知道你有沒有感染病毒更便宜?

【7】

由是我們可以知道,最尖端的科技隻有來自信息最自由、市場最自由的國家和地區,而落後國家和地區恰恰受到全球化的益處最大。

【8】

逆全球化受害最大的當然是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圈子越小受害越大。

很多人以為中國已經發展了獨特的“全產業鏈體係”,可以“不受製於人”。對此一定要清醒。沒有開放的市場,我們隻會跌跌不休。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1200萬平方公裏工業城市淪為廢墟,那就是它全球化失敗的立體博物館。

馬國川先生采訪美國康州三一學院經濟係榮休教授文貫中先生的觀點值得大家深思:

經濟全球化確實處於關鍵時刻,留給中國的時間窗口很有限。歐美現在處於疫情最困難時期,中國國內卻湧動著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盲目的樂觀主義,認為中國又是最大的贏家。這種情緒對中國發展是有害無益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應清醒地看到,全球疫情得到控製後,發達國家會自行抱團,另組陣營,推行“三零”原則(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大煥注:還必然會推行信息透明原則】。

中國隻有抓住目前稍縱即逝的時間窗口,加速推進各項市場導向的改革,盡快形成要素市場,允許有全球性後果的信息自由流動,使自己成為推行三零目標的表率。隻有這樣,才不會被市場經濟體係所排斥,被迫與它們逐漸脫鉤。否則,經濟全球化必然發生蛻變和倒退,中國因此會喪失發展機遇,1978年以來的快速現代化進程也就因此而中斷。(鈍角網
2020-04-07 09:30:58)

大家在一起玩的前提是價值觀趨同,遵守共同規則,信息透明,誠實,專業,守信。

個人關係如此,國家關係也是如此。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未來全球化的基礎不是所謂的產能互補,而是價值觀趨同。

自古哀兵必勝,驕兵必敗。中國在這場麵對病毒的戰爭中遠未勝利,謙虛謹慎才是唯一明智的選擇。

全球化不會停,但一定會改變規則。

 

文/童大煥2020.4.7

 

華客網:新型全球化,不是產能優勢互補,而是價值觀趨同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