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文化的衝擊:一起看看喀什街頭的店鋪招牌有多野

北京時間九點,天才剛剛亮,巴圖爾一起床就去“難得的涼皮店”隨便填了填肚子,開始為晚上和阿依古麗的約會做準備。

他在“很香化妝品”花了太多時間挑選禮物,以至於頂著剛燙好的發型從“幻覺發廊”出來時天都快黑了。趕到姑娘家,樓下“獲得成功超市”的維族老漢朝他舉起了手裏的煙鍋子,巴圖爾知道這是一種鼓勵……

這並不是盜版機翻的西方文學地攤小說情節,而是喀什城市生活的真實麵貌。

e215062b396b32bb72a7c238b2cf3872

巴圖爾抬了抬頭就知道今晚有戲;

圖片來源:微博@Kamran_KK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在這座擁有2100年曆史的古城裏,本地人開始在店鋪的雙語招牌上,用漢語玩起了現代詩詞句接龍。

e520c60014c1397bcb241bc851d0f557

aee2ce2854f730fda304e4bacf5c73bd

31d6dfed6f333c064d72065556ee8cc1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公眾號“野生盆栽”

直到2019年末,這一奇妙的中文寶庫才被中國網民們發現,引發了一場全民鑒賞。大V和博主們不吝讚美,賦予了這些招牌文學層麵的高度評價:

“感覺我們把漢語用得過於熟練,沒有維族的嬌憨。”

“用的詞直白又抽象,卻意外獲得了一種陌生的文學性。”

6f2825d7c5703df111be4a6782f35447

評論來自專欄作家陳思呈

5cfc189681ff1f70f45888000109bd35

評論來自豆瓣萬粉用戶肖渾

不管是“勇敢鴿子肉”、“模範羊肉拉麵館”還是“強壯日用百貨店”,疑似百度翻譯的奇妙店名,就像剛學會中文的蹩腳詩人,在馬路兩邊freestyle
battle。詞匯量有限,卻玩活了詩歌的靈氣。

15332523697a9f2ffad04e1d659c3fa9

圖片來源:微博@陳思呈

247c80e24f9216e6d33678e886f5e131

圖片來源:微博@陳思呈

c885764ffe10114c499ef2e6124ba161

圖片來源:公眾號野生盆栽

首先,他們愛用最質樸的形容詞。褪去了矯飾的文字,讓你不由得憶起劉半農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

“芳”“嬌”“雅”等女性化的洋氣字眼兒不屬於豪邁奔放的喀什,店主想要直接告訴你他家的化妝品”很香”。

85f44f8fb605f5cb8794474061f077fe

圖片來源:微博@Kamran_KK

而對於美食,再花哨的形容都比不上“難得”二字——好吃的涼皮千篇一律,我家的麵筋萬裏挑一。

fb3f13704fb87fe9b00fb7f045b4df6d

圖片來源:微博@Kamran_KK

別管高級不高級,簡明扼要亞克西。招牌背後的翻譯家們,用一本新華字典就詮釋了極端的實用主義。

6b58d3152253e648138f7bdce02dd246

bdec784752bc6ff3dc8ccac2198c3cf6

11cd6a121a3a3a1714bff697fcad173d

以上圖片來源:公眾號野生盆栽

當代詩歌的另一常見操作,是將平凡的事物與不平凡的意象連結。而喀什,已經熟練掌握了舉一反三的聯想藝術。

一頓抓飯烤饢拌麵大盤雞,能讓你從胃到心都舒服。

4e551b7617a96cc0bc1a42e2aac5a875

但街道辦在下麵拉的橫幅則反映了網戀被騙錢心肯定舒服不了;

來源:微博@Kamran_KK

你以為台球廳隻是操杆子的地方,直到有一塊招牌在提醒你:放學後混在這裏的巴郎子們,長大後都成了為彼此兩肋插刀的成龍頭(社會人)。

d2fc7e8fbc6f38f682639121397b995b

圖片來源:微博@阿勒泰的李娟

明明都是讀小學就認識了的漢字,在這些意料之外的組合,信達雅的神秘翻譯者讓人讀出了若即若離的化學反應。

有些店家把朦朧派表達到極致,連主營業務都隱去了,隻留下了一些意象與情緒。

某些商家似乎故意不提自己是“童裝店”,讓你誤以為光天化日之下也可以搞人口販賣,還是賣自己生的那種。

茫茫一片的留白,隻能自己去意會。

7aded00583cdc2271ff4d093d15fec4e

圖片來源:微博@Kamran_KK

好的詩人是鳳毛麟角,在喀什街頭的商機中卻俯拾皆是。這成了一場全城參與的集體行為藝術。

神奇的中文表達不止出現在招牌上。甚至連交通指示牌這種規範化的產物,都和你玩起了文字的雙關。

“這條路波段上交通不能停止。”

自駕遊來的陌生人,以為有指路人在隱喻,旅途與人生都是不能停下來的。

27a9cda1b3a36e0c528cbe7dd599e54f

圖片來源:公眾號“東門外”

城市規劃者大概十分受挫,如同曆經了南疆巨大晝夜溫差的悠然一日。

八年前要求全城招牌統一用雙語,一水兒方正大黑或大標宋。本要追求齊整卻換來了一個個招牌接起來的蒙太奇。

821b57b43fd19e24bf3d196863420747

圖片來源:微博@喀什都市網

然而這些自由奔放的招牌翻譯,令平平無奇的店家故事闖進了遊客們西域之行的本土文化深刻教育。

劉總來喀什的第一天就對滿大街的烤肉店產生了選擇困難,但最終卻選擇了“迪亞尼爾特坑烤肉店”。

小店外觀簡陋,不過敢坦言自己“特坑”,仍隱隱透露出不凡。

2cad9498a9f2594bd90ece964c12f1e4

e9ecae437d696ca2159718a5802c1ad2

圖片來源:豆瓣@福大山人

包括迪亞尼爾特在內的維族老漢們都沒趕上漢語普及教育。他們對中文的粗獷理解與熱情隨和的性格,化合出了全城開花的美妙誤解。

八年前,老漢買買提換下用了十年的手繪招牌,找了開打印店的老友艾孜買提,要做個符合統一規劃的雙語招牌。

798e6ebbde10d5b9ea091d8b2d157517

買買提家的舊照牌大概這樣。

圖片來源:公眾號“我從新疆來”

老友的漢語也隻是愛好者水平。老買買提不知道自己的“闊少爺童裝店”,被翻譯成了“老板孩子”,連主營業務都說不明白。

就算翻譯不夠精致,喀什老爺子們吐一口莫合煙一笑置之。

——一座飽經風霜的古城怎可能連一丁點失誤都容不下呢。

偶有讀內高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回來過暑假的巴郎,和迪亞尼爾特解釋他的招牌在自黑,老漢卻鬧不懂。他露出的上了年紀的大牙,像極了對街口腔科大門的傳統old
school招牌——他在那鑲的牙仍然金得晃眼。

b5e2d96a564887ca749096f78bad8ad2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隨機的翻譯結合隨和的性格,最終把喀什的漢語變成了薛定諤的漢語,印務店打印出來之前,沒有人會知道它有多野。

奇妙漢語不止出現在喀什。將鏡頭拉遠,你會發現整個新疆都加入了這場行為藝術。甚至在首府烏魯木齊點個菜都逃不出它的能量場。

”鬼肉拉麵”是餐盤上的魔幻主義,而“等等炒麵”則急不得,得慢火小炒;“幹煸自己肉”則是粉身碎骨混不吝的戈壁灘意誌。

824999ae192eac12c6c3a80eb10d1c06

1131d2df555a9eaef1fb703f79075131

圖片來源:微博@秦鵬P的話

甚至伊寧汽車站附近名聲大震的“太難吃川菜”,實則是要說“太難吃到的川菜”。

這些諱莫如深的西域中文故事在新疆流傳了幾十年,隨著互聯網發展和地域間人口流動,成了內陸網民常看常新的段子。

可對於出門在外的新疆巴朗們,這些“疆式漢語”依然是他們突然觸景生情,懷念起家鄉來的摩斯電碼。

8442adc9c0614f71e3ce4f709edadb55

至於“男士任性沙拉”為什麽能讓男士任性,

每個巴朗都有自己的解釋。

這些新疆巴朗就算在普通話等級考試中拿了一級甲等,卻仍任由家鄉的別扭漢字刻進了自己的語言體係。和長發的瑪依拉一起,沉澱進了少年時的回憶。

在外求學多年後卻一心返疆的巴圖爾告訴我:

“或許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

347b47ccf701aa10088f1bae71e24218

因為,“瑪依拉,我愛你”;

由庫爾班買買提攝於喀什老城區

華客網:文化的衝擊:一起看看喀什街頭的店鋪招牌有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