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韜光養晦”已結束 中國外交開始有步驟的還擊

  麵對隱瞞疫情的指責,中國毫不猶豫地反擊。歐盟安全研究學院(EUISS)亞洲負責人Alice
EKMAN夫人認為,外交上韜光養晦時代已結束。她也是Rouge vif – lidal communiste chinois
一書的作者。Alice EKMAN夫人接受了RFI法廣前駐北京法語記者Heike SCHMIDT的專訪。

  RFI
Heike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他握有病毒出自武漢實驗室的證據,要求開展國際調查。在世界衛生組織(OMS)和越來越多國家的懇請下,中國最終能否接受邀請國際學者?

  Mme
EKMAN:
中國迅速接受不太可能,中美當前因病毒起源的緊張關係已十分嚴峻。這是國際定位問題。中國有關病毒的正式聲明十分激烈,並已迅速轉移到政治製度競爭的領域,毫不遲疑地強調中國製度的優勢推論,與歐美製度的弱勢推論相比較。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種定位將變化,中國將改變其宣傳戰略。相反,我看到,在Covid-19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與美國原有的緊張在加劇,中國與部分歐洲國家則在較小程度上也是如此。以眼還眼
ˎ 以牙還牙的反擊還會繼續,北京進入反省階段不太可能。

  RFI
Heike
:每當遭遇批評,北京就反應咄咄逼人一些專家已在談論一種戰狼外交。是否存在低調的外交呢?

  Mme
EKMAN:
是,多年前就已存在。中國現任主席習近平投入到一種被我定性為是有步驟的還擊道路上。在Covid-19危機前就已如此,但在最近幾個月,遭到更廣泛的曝光。需要提醒的是,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黨內存在西方敵對力量這種感知。這種感知有時參合了陰謀論,西方長期想要改變中國政體。尤其想要操控地方因素,傳播與中共不同的思想。習近平認為,對此不僅要阻止,還要有係統的反擊,一絲不漏,甚至扭轉批評。這種方法來自最高層的決定,並受到鼓勵。這是一種大趨勢。得到眾多中國部委與官方機構的執行,並非由於個人或孤立外交官員,或是局限在外交部的舉止。

  RFI
Heike
:中國認為已經贏得了抗疫戰役,誇耀其應對Covid-19的成效,甚至自譽為全球表率,到處提供醫療援助。中國在走出危機後,是否會更加強大?或引來更多煩惱?

  Mme
EKMAN:
有件事是肯定的。中國建議提供的衛生 ˎ 後勤 ˎ
醫療和技術被一些國家接受。這些供應得到了正麵的反應,不論是在巴基斯坦 ˎ 在柬埔寨 ˎ
在塞爾維亞或在一些馬格裏布國家。相反,同時這些協助或更確切地說,是與之相關的正式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感到不快。一定程度上的極化形式,麵對一個新興的中國。嚴格的說,那不是一種冷戰式的兩極格局,而是產生至少兩極,其中之一是由被中國認為的其朋友圈國家所構成。中國外交界多年來表明的目標是向盡可能多的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推薦他們的倡議:從絲綢之路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AIIB)。在當前Covid-19危機的背景下,它(中國)可能無法成功擴大其朋友圈國家,但中國並未因此而遭孤立。這個朋友圈可能因此縮小,但它將可能更加牢固,由無條件支持中國的國家組成,在北京與華盛頓對抗加深與延長的背景下。

  RFI
Heike
:中國民眾知道當局最初隱瞞了疫情規模,鉗製吹哨人李文亮的言論自由。中國共產黨是否已失去了部分民眾的信任?

  Mme
EKMAN:
中國的輿論一向很難把握,由於宣傳以及圍繞政治問題的不透明性。總之,中共似乎沒有因本次衛生危機而明顯削弱。習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來,在社會各階層中鞏固黨的參與。這個密集網絡沒有因疫情而被打破。相反,附屬於黨的居委會處於街區治理和監督的第一線,並且在最近幾周繼續招人,尤其是在醫務人員中,甚至在臨時的方艙醫院也成立了黨小組。有關李文亮醫生,官方聲明嚐試予以糾正:在提醒了他要循規遵矩之後,麵對其死訊所引發的舉國悲痛,當局於幾周後將其豎立為國家英雄。中共在整體上依然是一個十分穩固的機構,更何況其擁有與之相應的科技能力,加上傳統的人工監督方式。

  RFI
Heike
:能否期待中國比其它國家更早地從本次衛生災難中重新振作起來?

  Mme
EKMAN:
中國大量宣傳其所謂的黨的抗疫勝利,從時間表上來看,將會繼續依此順勢而行。2021年中共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大慶。在這一天,中國將如同宣傳其經濟勝利那樣,大力宣傳其抗疫勝利。中國將重申經濟恢複正軌,中國在各領域都最終度過本次危機,就算實際情況更複雜。目前,距離複蘇還很遠,因為,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出口,尤其是歐洲和美國的需求。有件事可以肯定:中國前所未有地致力於科技發展。三月底,中央政府宣布了一個以新基建
為主導的重振方案,包含5G ˎ 數據中心 ˎ 智慧城市 ˎ
物聯網,還有其它。在北京與華盛頓前所未有的科技競爭環境下,中國將嚐試著去實現自主,尋求讓科技100%國產的辦法。中國希望這一方案成為經濟的動力,加強業內企業的國外發展。在此領域的競爭將前所未有的激烈,科技進步將迅速轉換為地緣戰略上的挑戰。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韜光養晦”已結束 中國外交開始有步驟的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