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崔天凱答問實錄:美國疫情不一定有媒體報道那麽嚴重

中國論壇:首先想請問,您在美國的工作狀態怎麽樣?因為美國已經是疫區了。據您了解,在美華人、華僑、留學生等的工作、學習、生活狀態怎麽樣?

崔天凱:感謝“中國論壇”還有國內各位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很榮幸能來到這裏跟大家交流。

美國的疫情現在確實比較嚴重,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都在上升。應該說,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各個地方政府,包括我們所在的華盛頓特區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我們使館一方麵要了解當地管控疫情的具體措施,盡量照著做。另一方麵,我們自己也采取了很多防控措施,包括很多交往現在都是通過線上進行,其實現在每天都在做(線上交往)這個事情,好像比原來出去麵對麵見的(時候)還要多。當然我們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關心和幫助當地的僑胞,特別是留學生。
崔天凱:有人說中美關係回不去了 我看也沒必要回去

駐美大使崔天凱(圖自新華網)

中國在美留學生總數超過40萬,這麽大一個數目,是在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比不上的。現在馬上就要到5月份了,美國學校到5月份就開始放暑假,暑假以後學生們怎麽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最近國內特別照顧到一些未成年的、沒有家長陪伴的小留學生,想了各種辦法讓他們中一些人回去了。但是(已回去的這部分人數)跟總數相比,還有很大距離。這也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國論壇:我朋友的孩子經過使館安排,乘坐包機回來,家長們都非常感激。現在美國的疫情和抗疫情況,中國人民非常關注。《金融時報》日前報道說,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恩·利普金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到中國來,他正在跟中國科學家一起尋找病毒的源頭。抗疫將轉向長期,中美抗疫合作您認為應該如何推進?需要解開哪些結?美方和中方可以分別做出哪些努力?

崔天凱:我們身在美國,可能會有點“不識廬山真麵目”,不一定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我感覺,美國特別是華盛頓(特區)的疫情不一定有媒體上報道得那麽嚴重。當然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過美國跟我們中國還是有文化上的不同。比如說戴口罩,他們也是最近剛剛開始重視,剛剛開始習慣。他們如果能早一點戴,可能情況就會不一樣。但是對不一樣的文化總有一個慢慢了解的過程。從我們自身而言,首先還是做好防範,保護好自己。

至於中美兩國之間的抗疫合作,其實雙方的科技人員、公共衛生工作者一直保持著聯係。你剛才提到哥大的利普金教授,他從非典的時候就跟中方有很好的合作,也給我們提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建議。這次疫情一開始,他就到中國去了,我們很感謝這樣的人士。這樣的人在美國應該說還不少,包括科學界、企業界、還有一些團體和個人,在疫情剛發生的時候,就給予了我們很多理解和支持。而美國企業界對我們的物質支持大概是全世界企業界裏麵最多的了。

兩國一些官方機構包括雙方的CDC(疾控中心),從1月4號開始就保持著聯係。現在有些政客出來,毫無根據地說我們沒有及時告訴他們,隱瞞了什麽。其實1月4號他們就全都知道,而且我們1月3號就告訴世衛組織,再加上1月23號,武漢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應該說最晚到那個時候,地球人都知道了。他(美國政客)說他不知道,那隻可能是裝聾作啞,是他不想知道,還是出於什麽考慮。

我覺得兩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進一步加強防疫合作,因為這是全人類共同麵對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沒做好,全世界都不會安寧。要堅決防止一些人把防疫當作政治遊戲來玩,利用現在的疫情實現他們自己的一己私利,推進他們狹隘的政治議程。我覺得這是在中美抗疫合作、甚至國際合作上麵臨的一個最大障礙,也是必須要克服的障礙。

中國論壇:抗疫其實還是需要團結,需要合力,但是現在美國政府又宣布暫停對抗疫最重要的一個多邊機構——世界衛生組織的捐款,特朗普政府對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眾多多邊機構的態度,您如何評價?中國會不會來填補美國在多邊機構留下的空白?

崔天凱:我覺得任何客觀公正的人都可以看到,在抗疫當中,世界衛生組織發揮了非常有效的協調和溝通作用,動員全世界力量來進行抗疫。世衛組織對各國都一視同仁,它得到信息會立即跟大家分享,有什麽好的建議都會公開發布。

下一步,世衛組織也正在關注公共衛生能力不是那麽強的國家,像非洲一些國家,怎麽來管控這場疫情。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協助世衛組織來做好這方麵的工作。

但是,這幾年大家也看到,美國對多邊合作、對一些多邊機構,采取了一種跟很多國家不一樣的態度。包括現在暫停對世衛組織的資助,之前還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等,甚至還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這樣一個麵臨全球挑戰、最需要多邊合作的時候,我認為美國這樣做首先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第二也不符合它自己的利益。美國再怎麽強大,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來應對所有這些全球挑戰,它必須跟國際社會合作,跟所有其他國家合作。放棄合作,其實是個損人不利己的辦法。

中國論壇:您在前幾天也說過,對中美關係應該有更高的期待。在您心目當中,更高的期待是指哪些方麵呢?

崔天凱:我說的更高的期待,不是指中美關係要達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程度,或者說隻有好消息,沒有壞消息。現在很多人在議論,這場全球疫情以後,世界會不會完全不一樣,國際關係會不會不一樣,中美關係會不會不一樣,也有人說回不到過去了。我始終認為,不管是中美關係還是整個世界,都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應該把回到過去作為我們的目標,因為曆史是向前走的,我們要共同去開創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不是老想要回到過去。所以我認為對中美關係應該有更高的期待。

中美關係經過這幾年反反複複,有一些起伏,也有一些折騰。那麽,通過這場疫情,能不能大家都麵對21世紀世界的現實,把中美關係真正放在一個健康穩定、能夠持續發展的軌道上?放在這個軌道上,並不意味著中美之間以後就沒有矛盾分歧了,因為中美這兩個國家很不相同,國家曆史、文化、社會製度、經濟發展水平等等都有很多不同。所以中美兩國之間的差異會長期存在,兩國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也會長期存在。有些分歧解決了,可能新的分歧又出來了,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爭議,我覺得這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麽在一個真正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避免衝突和對抗,盡量擴大互利合作,管控好我們之間的分歧,爭取取得一個合作共贏的結果。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高的期待,但也是必須的。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老說“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之間盡管有分歧甚至有時有爭議,但是要能夠建設性地、務實地管控分歧,同時進一步擴大我們之間的合作。(把中美關係)建立在這樣一個穩定的軌道上,才是兩國真正利益所在,也是國際社會對我們的期待。這個期待應該說是很高的,但是我們必須達到。

中國論壇:您任駐美大使是中國外交史上時間最長的,已經7年多了。您對美國的社會製度、文化也有深刻的了解。您之前在《紐約時報》上專門撰寫評論,提到了紐約的活力、包容。疫情對人類的影響不分種族、國家製度和價值觀。但是4月21日,我們注意到,皮尤中心發布了一個民調顯示,2/3的受訪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麵的態度,當然這個標準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評價是皮尤中心自2005年開始以來,調查中美關係以來的一個最負麵的評價。您覺得原因是什麽?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與美國人民溝通?

崔天凱:民調數字是經常起起伏伏的,且很多民調結果跟問題的設置也有很大關係。但是皮尤中心的民調,還是具有很高可信度的。我記得前幾年它也做過一個調查,如果按照年齡來劃分,美國相對年輕的人群對中國的好感是最高的。當然情況在不斷變化,因為世界總是在變化,兩國關係也在變化。如果說當前美國社會上對中國有什麽誤解,有什麽不好的看法,我認為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美國一些政客的惡意炒作。他們散布了很多謠言,很多不實之詞,毫無根據地攻擊、指責、謾罵中國,有的甚至突破了底線。我跟有些美國朋友說過,美方有些人恐怕應該有better
sense of decency(稍微講點體麵)。他們很多人現在連這個都沒有,他們拋棄了曾經引以為豪的一些觀念、一些東西。

你提到的民調情況,跟他們(一些美政客)的所作所為有很大關係。因為說實話,大多數美國民眾最關心的並不是中美關係,他們對中國也不一定很了解,也沒有與生俱來的對中國的惡意。其實全世界老百姓都一樣,最關心的首先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有沒有穩定的工作、比較好的收入。這次疫情帶來很大影響,使很多人工作受到影響,生計難以維持,這是各國政府應該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對美國人來說,他們還有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生活環境問題等等。當然他們也關心安全問題,美國社會上那麽多槍,這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我覺得老百姓真正關心的是影響到他們日常生活習慣(的事情)。

但是一些人一定要炒作,非要在世界上找出一個國家來作為美國的敵人,然後恨不得把民意(不滿情緒)都引向這個國家。好像美國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都是因為這個國家。其實哪有這樣的事情?對於一些大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其實主要取決於各自的(國家)治理。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揭穿這些謠言,打破這些不實之詞造成的消極氛圍。當然這不能光靠我們使館、外交官來做,兩國人民之間要有更多的交往,包括媒體之間。

實際上,地方上的交往還是不錯的。不管是我們防控疫情,還是美國防控疫情,雙方很多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之間互相幫助,來往很多。我們也有一些省長給美國友好州的州長寫支持信。有一個最顯著的例子:不久以前,美國猶他州一所小學的學生給習主席寄了賀年卡。習主席親自給他們回了信,小學生們收到這封信非常高興、很興奮。他們又做了個視頻,唱了一首歌《你笑起來真好看》送給武漢。這才代表了真正的民意,應該得到廣泛的報道。

中國論壇:您剛剛講到媒體,在政客的這些遊戲中,媒體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您的同事中國駐法國大使近日也表示,現在中國的外交官衝在前麵對外溝通,一個原因是中國媒體太弱了,不如西方媒體有話語權。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崔天凱:這個事情我覺得是曆史形成的,也不能怪中國媒體,中國媒體很努力,包括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媒體。但它們(在美國)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壓,美國很多做法對中國媒體是極其不公正的,我們也在盡力幫助他們。

談到話語權,這是曆史形成的。你看好多事情都得要用英語來講,什麽時候很多話可以用中文來講,話語權就不一樣了。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媒體包括國際關係,這些都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現在經濟基礎已經發生變化了,遲早會反映到上層建築的變化上來。我們也在努力推動話語權的提升,會盡我們的力量,把公共外交做好。

當然中國有句老話“有理不在聲高”,你是不是講得符合事實、符合科學,是不是講真話,是不是有與人為善的態度,這都是有客觀衡量標準的,不是說誰的話語權大,誰就可以一手遮天。這是做不到的。

中國論壇:疫情加上抗疫,加上各自的不同的治理,被一些媒體評價為中美領導力轉換的一個轉折點,您怎麽看?中國在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方麵,包括像您這樣的外交家在不斷地做好公共外交,應該怎樣發揮更大作用?

崔天凱:首先我想說說關於領導力的問題,比如美國中斷了給世衛組織捐助,中國會不會填補這些東西?我認為中國在國際上做的事情,包括對聯合國係統、對多邊組織的支持,目的不是要去替代誰的領導力,或者填補誰留下來的空白,我們是要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中國應該對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而且貢獻實際上在不斷增加。我們並不是要說,我的領導力要比你強,或者我要取代你。我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就不應該有一個所謂“領導國家”,始終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世界上的事應該大家商量著來辦。

當然,中國隨著自己的發展、更有能力,也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現在是聯合國會費的第二大繳納國,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二大出資國,在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裏我們是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我們還願意做得更多,但目的是為了給世界、給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並不在於其他國家做多做少。我們沒有願望也沒有興趣去取代它的所謂領導力,或者填補它的空白,我們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中國論壇:而且在做的時候,還是春風化雨,就像您剛剛講的有理不在聲高。您麵對美國媒體可能是世界上最尖銳、最挑釁性的問題,但您接受采訪的時候,回答總是那麽有理有節,而且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甚至還非常幽默,金句不斷,展現了中國新時代的外交氣質。您在國內也有很多的粉絲。我想請教您是怎麽做到的?

崔天凱:謝謝你的鼓勵,但是我確實不敢當,過獎了。說實話,我們在這裏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很多是很友好的,有比較客觀理性的認識,也有一些是不那麽友好甚至懷著惡意,或者完全不講道理的。麵對後者不生氣是不太可能的,甚至有的時候也想,誰怕誰,我跟你吵一架就行了。但是我不能這麽想,更不能這麽做,因為我在這裏不是代表我自己,代表的是國家,我做的事情不能由我自己的情緒來主導。

我記得去年習近平主席到意大利訪問的時候,意大利眾議長問習主席,當選中國這麽大國家的領導人時是什麽心情?習主席當時跟他說了八個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覺得習主席是我們的榜樣,這(八個字)就是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當然我現在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應該時刻把這個八個字放在心上。我在這兒做任何事情不代表我個人,不能由個人的喜好、我生氣還是高興來決定,必須把國家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繼續努力。

(“中國論壇”是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在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支持下創立的常設項目)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崔天凱答問實錄:美國疫情不一定有媒體報道那麽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