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後浪”一年比一年少 全國人大代表再提徹底取消生育限製

黃細花認為,現在國家已經全麵實行二孩政策,但是仍然會處罰三孩以上(含三孩)。“這樣就給社會發出一個錯誤信號,認為現在的生育率還不夠低,仍然要限製生育,這不符合現在的人口形勢”。

1000
前段時間有關“後浪”的話題火爆網絡,新生代的年輕人備受關注。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後浪”們越來越少了。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人口比2018年少了58萬人,這是全麵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國內出生人口數已連續三年下降。”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80後、90後、00後的數量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2000年之後出生的人比90後少了4100萬,比80後少了7200萬。

怎麽辦?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總經理黃細花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給出了解決方法:建議取消生育限製。

“放開二孩還要處罰三孩,不合理”

黃細花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於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議》。該建議共五條,分別是:取消生育限製;轉變生育觀念;減輕育兒成本;補助托幼服務;加強對妊娠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促進婦女持續就業。

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取消生育限製。黃細花認為,現在國家已經全麵實行二孩政策,但是仍然會處罰三孩以上(含三孩)。“這樣就給社會發出一個錯誤信號,認為現在的生育率還不夠低,仍然要限製生育,這不符合現在的人口形勢”。

人口形勢已經變了,這是她提出這個建議的論點,“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放開二孩還要處罰三孩,不合理”。

“我本身就是學生態學的,對於生態平衡尤其是人口平衡格外關注。”黃細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人口領域的建議她已連續提了十年。

提出上述建議,她給出了三個論據:二孩生育堆積效應越來越弱;未來幾年育齡婦女數量持續減少;生育意願走低。

黃細花表示,所謂二孩生育堆積,是指許多非獨夫婦過去雖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許。後來政策放開,以前被壓抑的二孩生育意願被釋放出來。

公開報道顯示,全麵開放二孩政策實施於2015年10月,官方宣布此政策後,此前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也隨之正式終結。2016年至2019年二孩生育比例較高,這也被認為二孩政策的堆積效應得到了顯現。

不過,黃細花掌握的情況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比2018年減少58萬人,這是全麵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三年下降”。“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80後、90後、00後的數量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

由此可以看到,2000年之後出生的人比90後少了4100萬,比80後少了7200萬。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生育率過高時,政府要采取措施降低生育率是比較容易的;相反生育率過低時,政府鼓勵生育卻收效甚微。”

黃細花補充說,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韓國和新加坡,“近年他們都大力鼓勵生育,但生育率沒有明顯提高”。

學者何亞福的觀點也與黃細花類似,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現在的人生育意願並沒有那麽強,更何況很多家庭並沒有生育二孩的意願”。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博士後,全球化智庫地方人才政策研究總監董慶前也同意取消生育限製。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計劃生育政策製定之初,中央就提到“30年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而該政策到今天已超40年。此外,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我國未來人口生育率還會持續走低;從人類社會發展曆史來看,人口是一種戰略資源,不是負資產。

“要保持一個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

事實上對於放開生育限製,社會上也不是沒有擔心的聲音,主要在兩個方麵:

一是我們的人口基數非常龐大,已有14億人口,那麽我們的自然環境承載力,以及社會方方麵麵的資源能否容納,是否會加劇資源緊張形勢;

二是人口會不會兩級分化,民眾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想生多個孩子的畢竟是少數,那麽富裕階層和農村條件不好的人都有可能多生孩子。

黃細花認為,人口基數大是事實,但所謂的“環境承載力則是一個偽命題”,人口問題的核心其實是一個結構的問題,要保持一個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

第一財經日報曾報道,“根據國家統計局曆年的人口抽樣調查,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就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4左右”。

黃細花建議“比如說提高到2或2.1、2.2的水平,這是正常的。即每個家庭平均有兩個孩子”。

她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對自然資源承載力問題進行了解釋。縱向看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口隻有4億多,很多人還吃不飽飯,但科技發展讓14億人也沒有挨餓。

橫向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他們都在鼓勵生育。如果說中國沒有資源,那他們豈不是更沒有資源?

而對於“人口生育分化”的擔心,黃細花表示,生育孩子數量是由家庭決定的,這是個人選擇。

她指出,放開生育限製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生孩子,而是給民眾以選擇的權利,“如果你覺得幸福生五六個也是可以的,如果你選擇不生孩子,那也是可以的”。

“這樣的生活才是豐富的多彩的,人口結構也會達到平衡”,至於農村會生育更多的孩子,黃細花稱這由他們自己選擇,“不能因為生活水平不好就不讓生”。

長期呼籲鼓勵生育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近日也發文指,日本經濟之所以會進入長期衰落,根本原因還是生育率乃至人口結構出現了嚴重問題。他認為人口數量減少將影響中國創新力提升,無論是人口素質提升,還是人工智能,都無法替代人口規模的優勢。

對於中國而言,梁建章認為“僅僅放開生育遠遠不夠,還必須推出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才能扭轉低生育率的頹勢”。

不可否認的是,人口問題至關重要,具有長遠性、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特點,出生人口的減少必然對中國未來的方方麵麵產生深遠影響。

黃細花提到,人口問題涉及國家的到方方麵麵,同樣會影響到我們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後,珠三角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那是因為有著豐富的勞動力,全國的人都往這裏匯聚,到這裏去努力創造,創造價值”。

“但如果沒有人,這一切無從談起,我們經常會用人均GDP來表示經濟發展,殊不知人是分母,GDP是分子,分子是分母創造出來的”。

在她看來,“要把人看成一種資源,人群聚集就會拉動消費,相關部門批項目也是會看人口規模的,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也是不會修機場修地鐵”。

“現在到了轉變觀念的時候了”

在采訪中,黃細花非常強調“規律”一詞,“人口也有它的自然規律的,就像我們經濟規律一樣,它有一個平衡。我覺得人口的結構平衡要比數量更重要”。

何亞福認為,僅僅調整生育政策還不夠,還需要加大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出台配套措施。

關於配套措施,黃細花也有提到,比如轉變生育觀念,減輕育兒成本等。

她在建議中直言,近四十年來,從報紙、雜誌、電台、電視台,到居委會的宣傳欄,都充斥了計劃生育的宣傳。許多中國人也接受了“少生快富”、“人是負擔”等錯誤的生育觀念,現在到了轉變觀念的時候了。

減輕育兒成本方麵,可考慮由財政部統籌發放生育補貼。黃細花建議,每個孩子從出生一直到滿6周歲時為止,國家財政每月發給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具體金額可參考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另外,許多雙職工家庭不敢生育小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無人看護小孩。

為此,她還建議各級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統籌各類資源,興建能滿足當地需求的托兒所和幼兒園,入園費用由家長和政府財政各承擔一半。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妊娠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促進婦女持續就業。黃細花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製定對妊娠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政策,確保女職工享受全額帶薪產假,且重返工作崗位時累計工齡。

同時,為了緩解女職工生育給企業所帶來的壓力,建議國家稅務局實施對雇用女職工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減免企業所得稅措施。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後浪”一年比一年少 全國人大代表再提徹底取消生育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