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種族運動波及美國學術圈 芝加哥大學教授成靶子

過去兩周多來,反對警察過度暴力執法和種族主義的抗議活動席卷全美各大城市。如今這一浪潮也蔓延至了美國學術圈。

59歲的芝加哥大學知名經濟學教授哈拉爾德·厄裏格(Harald
Uhlig)因發表有關種族主義的言論,而成為批評人士和其他經濟學家的“靶子”,甚至連他六年前在課堂上的言論也被翻出來。頂尖經濟學期刊《政治經濟學期刊》解除了他的編輯職位,芝加哥聯儲表示不再聘請他擔任顧問。

但也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厄裏格的言論根本夠不上種族歧視,而且如果學術圈不再擁有言論空間,開始“因言廢人”,那隻會讓學者們噤若寒蟬,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種族運動容不容討論?

上周,厄裏格在推特上稱,“黑人命也是命”(簡稱BLM)運動發展成要求“撤資警察”,是自毀長城,“是時候讓理智的成年人進來,就此展開嚴肅、真誠和值得尊重的討論了”。

厄裏格認為,BLM運動是在傷害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喬治·弗洛伊德和他的家人不應被那些相信‘地平說’和‘神創論’的人利用。”

上個月,明尼阿波利斯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不當執法致死,在美國各地引發大規模示威遊行,部分和平示威演變成暴力騷亂,要求撤資警察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所謂撤資指的是削減部分或全部警方開支,縮小警察對公共安全的責任範圍。耶魯大學社會學學者麥克哈裏斯(Philip
McHarris)表示,這意味著打破警察是社區“公共管家”的觀念,目前許多美國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感受不到警察的保護。

明尼阿波利斯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裏,警方對非裔使用武力的頻率至少是對白人使用武力的7倍。

厄裏格還呼籲抗議者不要破壞他人財物,或違反宵禁。“我理解一些人依然想要抗議,支持‘撤資警察’等,當你們還年輕時,根本不懂責任為何物”,他在推特上寫道,“享受吧!隻是不要破壞任何東西,好嗎?然後在晚上8點前回家。”

他的上述言論很快招致了評論人士和經濟學家的批評。明德學院(Middlebury College)經濟學教授Jonathan
Isham在推特上譴責稱,這是白人男性經濟學家在教育大家,BLM的領導者和支持者都不是理智的成年人,沒法進行嚴肅、真誠和值得尊敬的對話。

數據顯示,非裔美國人在經濟學教授和學生中占比都非常少,最知名的幾份經濟學期刊中也沒有非裔編輯。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去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14%的黑人經濟學家同意,“我所屬族裔的人在經濟學領域受到了尊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則把厄裏格稱作是享有特權的白人男性。“言論自由意味著你可以說任何想說的話,”他在推特上寫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表達的觀點不會對你擔任重要期刊的編輯造成任何影響,尤其是如果你的言論讓人對你的客觀性產生懷疑的話。”

厄裏格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係的終身教授,同時還擔任芝加哥聯儲和歐洲央行的顧問,以及《政治經濟學期刊》的編輯。該期刊的影響力因子為6.342,屬於1.3%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刊物。推特上有近5400人關注了厄裏格。

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也加入了批評厄裏格的陣營,稱後者的推特和博客讓人感到極為不安,並支持芝加哥大學對他的行為以及是否適合繼續擔任編輯進行審查。芝加哥大學是《政治經濟學期刊》的出版方。

與此同時,包括密歇根大學教授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aximilian
Auffhammer在內的多名經濟學家聯合發起了請願書,要求厄裏格辭去《政治經濟學期刊》編輯一職。

隨著事件發酵,厄裏格曾經的學生、現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研究員Bocar A.
Ba也站出來,指稱厄裏格曾在2014年冬季的一次課上嘲笑已故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以及紀念他的人,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諷刺地問他是不是感覺遭到了冒犯。

厄裏格表示自己並不記得這起事件,並且聯係了這名非洲裔學生表示道歉。但他同時也提出了疑問:這名學生為什麽當時沒有向學校投訴,而是在時隔六年後提起?

到目前為止,《政治經濟學期刊》谘詢委員會已解除厄裏格的編輯職位。芝加哥聯儲也站出來表明立場,宣布終止與厄裏格的合同關係,稱其觀點與芝加哥聯儲的價值觀不符。芝加哥大學則發布聲明稱,將對某教職人員是否在課堂上有歧視行為進行調查。

沉默的大多數?

但是也有部分經濟學家和評論人士認為,“封殺”厄裏格的行為可能導致學術圈無人敢言。

經濟學家布魯內特(Christopher
Brunet)指出,雖然推特上有許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在發言,但是經濟學教授中沉默的大多數並不怎麽上推特,他們雖默然不語,但卻是支持厄裏格和言論自由的。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賈德(Kenneth
Judd)也站出來表示,雖然他強烈反對厄裏格推特的內容,但他支持後者的言論自由,不論是學術的還是非學術的。

同時他還提出質疑,如果厄裏格因為發推而職業遇阻,這能帶來什麽重大改進嗎?不會,它不但不會改變經濟學界的任何態度,反而隻會讓其他人閉口不言。“我的態度是,讓人們說愚蠢的事,利用你的言論自由來反對他們,然後做真正能帶來改革的事情。”

美國學術圈極為重視學術自由,從其實行的終身教授製度就可見一斑。終身教授是美國少見的“鐵飯碗”,一經聘任後,隻要不違反法律和職業操守,聘期就自動延續到退休,沒有被解聘的壓力,而且不受學校各種階段性教學、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從製度上提供了很大保障。

胡佛研究院另一名高級研究員科克倫(John
Cochrane)則在自己的博客中聲援厄裏格,並提出疑問:厄裏格的觀點已經如此過分,以致於必須立刻對他避而遠之、免其職位嗎?難道現在“撤資警察”一事都已經不容再討論了嗎?

科克倫還表示,他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一直小心翼翼,害怕說了什麽話遭到誤解,從而冒犯了他人。“很高興現在我不必教課了。我建議那些教課的老師,錄下和每一個學生每一次交流的每一秒,”他在博客上寫道。

他還呼籲捐贈者“撤資芝加哥大學”,停止對其進行捐贈,直到該校真的像它所說的那樣支持言論自由,有勇氣站出來抵製推特暴徒。科克倫的博客上顯示,他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教授。

美國的種族問題由來已久,早在幾百年前非洲人被販賣到美洲大陸當奴隸起就埋下了種子,並逐漸成為美國社會最敏感、複雜的一個矛盾,而且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掀起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但是當人們走上街頭表達不滿情緒,或者在社交媒體上表述自己的立場和看法,便是對話的開始。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種族運動波及美國學術圈 芝加哥大學教授成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