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中國龍”到“印度虎” 矽穀的巨大地緣政治轉變

中美冷戰誰得利?法國《世界報》記者菲利普-埃斯坎德(Philippe
Escande)7月15日撰文指出,被剝奪了中國,矽穀把野心轉向印度。穀歌決定未來5年向印度投入100億美元,象征從“中國龍”到“印度虎”的巨大地緣政治轉變。

虧與贏

該文說,地緣政治和技術總是在一塊兒的好夥伴。從默克爾到馬克龍,從習近平到特朗普,他們都夢想通過降服電子,原子,或病毒,掌握自己的命運。北京接管香港加速了這個現象。最近的一次體現是英國宣布從現在到2027年,將華為排除出英國的通信設備係統。這一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歸於美國的壓力,是美國的壓力迫使歐洲人放棄了這個中國電信集團。而香港事件最終讓穀歌(Google),臉書(Facebook)和其他的公司相信:在中國地麵上,再沒希望了。

於是,他們將野心轉向印度。印度人口很快將超過中國。印度擁有5億互聯網用戶。在數字的采納和使用方麵,印度緊隨中央王國之後。這就是為什麽穀歌在7月13日宣布,在未來5年打算在印度投資近100億美元。然後,7月15日,全球煉油石化領軍企業之一,印度信實工業集團(Reliance)宣布,穀歌以45億美元收購了其電話運營商Jio的7.7%的資本。

希望巨大

信實工業集團創始人的繼承人,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用了幾年的時間,將Jio打造成印度頭號電信運營商。它擁有近4億用戶。Jio圍繞產品(電話)平台開發數字服務,包括視頻,購物,企業商務業務。它本身就是一個矽穀。其重量相當於中國的阿裏巴巴或微信。所以,難怪,需要亞洲的美國數字明星們,爭先恐後趕印度這趟車。臉書,英特爾,銀湖,高通和現在的穀歌都不請自來,紛紛加入印度資本。

這篇文章說,印度這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肯定不及中國,但數字化普及程度卻同樣很高。希望是巨大的。

最後,還有一個因素對這個“印度之夏”有利。這個因素也讓美國人著迷:IBM, 穀歌, 微軟, Adobe
的老板都是印度裔。他們通常都來自該國相同的技術機構。
他們對數字的興趣和在複雜喧爭環境下遊刃有餘的發展,將他們推到了這些高科技殿堂的頂端。世界報記者菲利普-埃斯坎德在文末指出:這是他們參與從“中國龍”到“印度虎”的巨大地緣政治轉變的理想場所。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從“中國龍”到“印度虎” 矽穀的巨大地緣政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