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記者/主持人:文逸飛

主持人:文逸飛

這句成語出自於《左傳?宣公十二年》

篳路,就是用荊竹編的柴車;藍縷,就是破衣服。「篳路藍縷」就是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荒地。形容創業的艱苦。

春秋時代,鄭國是一個小國家,夾在晉楚兩大國之間掙扎著生存。有一年,楚國出兵攻打鄭國,鄭國眼看抵擋不住,便向楚國求和。同一時間晉國得到消息,派大軍前來抵抗楚國,也想把鄭國爭取過來,讓它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有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向楚國屈服了,楚軍也得勝正準備班師回朝。晉軍的將領為了是否繼續前進,或是停止這場戰爭而爭執起剌。

晉軍暫時按兵不動,這時鄭國卻派人來到晉軍的營中,告訴晉國將軍說:「我們鄭國會向楚國求和,只是因為不想亡國,並不是真的想背叛晉國呀。現在楚軍非常容易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起來了,部隊也放鬆戒備。如果你們趁機去追擊楚軍,再加上我們從旁助戰,一定可以把楚軍打得大敗。」

晉國將領先縠高興地說:「對呀,就趁這個時候把楚軍打敗,把鄭國奪回來!」

然而下軍副將欒書卻說:「不行的,楚國常年都在教育它的軍民們,即使在戰爭中也都時常告誡不能忘了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初駕著柴車,穿著破衣,開闢荒地的這種刻苦精神。現在有什麼理由認為他們已經放鬆戒備了呢?何況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也不是真心的為我們好。只是想要看看,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就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再向楚國投降嗎?怎麼能夠輕易相信鄭國的話呢?」。

後來,楚國也派人前來向晉國求和,只可惜兩方都沒有誠意,最後還是打了起來、結果晉軍大敗,被打得潰不成軍。

「篳路藍縷」這句成語現在用來形容創業的艱苦,和奮鬥的精神。

例如

這間水牛廟的建立,是為了紀念祖先帶了牛來台耕地的歷史,緬懷先民篳路藍縷的辛勞。

他放棄了都市繁華的生活回歸鄉野,篳路藍縷開闢了一大片果園。
這就是「篳路藍縷」這句成語的典故及用法。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