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作者下场悲惨(图)

李劫夫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曾为组织创作了几千首用于给洗脑的政治歌曲,包括大量的毛泽东诗词歌曲和毛泽东语录歌曲,最为著名的就是曾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文革期间,他与妻子被关入“学习班”审查了五年多,直到“四人帮”被打倒之后的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学习班”中。

南方周末曾发表一篇署名陈益南的文章《红色音乐家李劫夫在“文革”中》,详细的披露了李劫夫倾其一生为共产党服务的创作生涯和最后因为“政治错误”被迫害死的悲惨下场。

据文章报道,共产党员李劫夫,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创作家。从延安时期开始,一生中,他一个人就为共产党谱写了二千多首歌政治歌曲。比如在五六十年代非常有名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代一代往下传》、《蝶恋花》、《沁园春·雪》、《哈瓦拉的孩子》等等。

在文革中,他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让毛泽东的诗词成为了可歌可唱的流行作品;他还为那些散不成词、律不成韵的《毛泽东语录》,写下了大量的“语录歌”,并被广为传唱。

李劫夫的音乐创作,非常的政治化。但是他确是“诚心诚意”地以艺术的旋律和音乐的美感去为政治服务,而并不是生硬地将政治塞进歌曲。所以,他创作的歌曲,甚至连那些《语录歌》,都能让人传唱,流行多年。

文革前,李劫夫担任了沈阳音乐学院院长。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他奉命前往参加救灾活动遇到了周恩来。周对李劫夫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说罢还真唱了几句。受此鼓舞,李劫夫在灾区便创作了后来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一歌。

李劫夫一生中,担任的最后一个官职,是沈阳音乐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8月)。他的盖棺政治结论,辽宁省委在1979年11月对他下达的决定,则是:“犯有严重政治错误”。而他最后欲拟创作的一首歌、并亲笔写下了的歌题,竟是《紧跟林主席向前进》!李劫夫的“政治错误”,其罪名是“投靠林彪反革命集团”。

文章披露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1957年反右派运动时,李劫夫就已名列辽宁省文化局右派“侯选”的黑名单中。从延安时期开始就目睹过无数运动惨剧的李劫夫,害怕得精神有些失常。幸亏省委宣传部长是他在延安时期的老上级,所以最好没有抓他的右派。

1959年进行党内“反右倾”,作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李劫夫,却没能逃脱。沈阳市委给他定了一个“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结论,但是只需做检讨,没有正式戴帽子。

文革开始后,象成千上万的那些领导干部一样,李劫夫自然逃脱不了被音乐学院的红卫兵批斗、抄家的厄运。对此,李劫夫只好逆来顺受,等着挨批斗,等着被抄家。

然而,此时发生的一件好事,却可能在之后对他发生的灭顶之灾,预伏了危机。

沈阳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分为两派:一派为“红色造反团(红造团)”,是要打倒李劫夫的;另一派叫“井冈山”,却是想保李劫夫的。

“红造团”是激进造反派,势力不小,而“井冈山”虽是拥军派(拥护军区),但估计力量斗不过“红造团”。于是,他们为了不让“红造团”劫走李劫夫,1967年元月15日,便派专人将李劫夫送到北京,藏了起来,同时,向中央文革与周恩来送信反映。

结果,元月31日,中央文革的戚本禹真的派他的秘书刘汉,来李劫夫的住处了解,并将李劫夫转移安排住到了北京航空学院。因当时,北航已由“北航红旗”造反派红卫兵掌了权,没有中央文革的话,谁也不可能从北航将李劫夫弄走的。

2月9日下午,戚本禹出面接见了李劫夫与沈阳音乐学院各派红卫兵代表,并公开表示,中央文革江青、康生与他戚本禹,都是同意“保”李劫夫的,因为,他们认为,李劫夫所作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他们都熟悉,也都认为是符合毛泽东文艺路线的。

这一来,李劫夫总算脱了一次难,回沈阳安然无恙了。

因受到中央要人的保护,李劫夫便对去北京有了好感。因此,当他于3月8日回沈阳后,仅过一个多月,在沈阳发生了武斗,又据军区情报,有一派造反派仍想抓他去批斗之时,他便以要为《人民日报》写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25周年的文章之理由,在沈阳军区的安排下,于4月份,又到了北京,住到了《人民日报》招待所。

以后一年多中,京沈之间,来来往往,李劫夫便大多数时间留在了北京。

在京期间,一是受到中央文革领导人的重视,李劫夫零星非正式地参入了中央文革文艺组的一些活动,而重点则是大量为一段段的《毛主席语录》,作歌谱曲,同时写下了那首当时全国亿万人都会唱、至今在每个卡拉OK歌厅也都会有的《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一歌。这样,原本是从外省逃亡来京的李劫夫,反而在北京过起了充实而有滋有味的日子,甚至,还被邀出席了当年中央举行的“八一”宴会。

在北京的第二件事,便是加强了他与黄永胜一家的往来。而正是这事,导致让他李劫夫最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人生黑暗。

李劫夫1943年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时,任三分区下属的文艺机构“冲锋剧社”的副社长,当时,三分区的司令就是黄永胜。因此,从那时起,李劫夫与黄永胜便有了一种部属性关系。

1962年,有次李劫夫去广州开会,遇到了多年没见的老上级黄永胜(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当黄永胜的夫人项辉芳得知李劫夫是沈阳音乐学院的院长时,便让李劫夫将黄永胜的三儿子黄春跃,招到沈阳音乐学院去学音乐。结果,12岁的黄春跃到“沈音”后,李劫夫让他住到了自己家中,以从生活上能照顾这个小孩子。后来,项辉芳还让黄春跃做了李劫夫的干儿子。

有了这层关系,李劫夫在1967年的北京期间,便同当时也常住北京的黄永胜一家,有了较多的往来。李劫夫的夫人张洛与项辉芳的往来,则更是越来越密切,二人甚至以姐妹相称。

1968年3月后,黄永胜正式调往北京,任总参谋长。

1968年初一天,项辉芳告知张洛,叶群委托她帮林豆豆找一个非干部子弟做对象;可她项辉芳周边哪来合条件的工农子弟?因此,问张洛能否在文艺界找找,因张在沈阳文联工作。张洛还真给在文联找了一个小伙子,经带给项辉芳与叶群先后目测,均合格后,叶群便让项、张带给林彪看。可是,怎么让林彪看呀?叶群便安排了一个由林彪接见革命音乐家李劫夫的政治活动,让那小伙子冒充李劫夫的随行工作人员,一道参加接见。

这是李劫夫唯一的一次受到林彪接见。接见中,叶群将李劫夫介绍给林彪,为李劫夫吹了一顿,说他是八路军出来的音乐家,成就如何如何,煞有介事。而林彪自然也例行说了几句鼓励话,表扬了写语录歌的方式。接见后,林彪还送了李劫夫及其家人几样小礼物:二本《毛主席语录》,二套毛泽东像章,一些治心脏病的药等。

虽说事由“做媒”起,但当时受到“林副统帅”接见,毕竟是大事。回家后,李劫夫与张洛夫妇,便连忙给林彪写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表示要“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林副主席”等等。

这封信,日后便以向林彪表忠心的“效忠信”名目,成了李劫夫的一大罪行。

除此以外,李劫夫还有两个“投靠林彪集团”的问题。

其一,是1970年的一天,张洛在林彪的另一位爱将李作鹏家里,偶尔看到了林彪写的那首《重上井冈山》,当时是写在条幅上。张洛便将它抄下,回沈阳时,带给了李劫夫。

这位当时为毛泽东诗词谱曲谱上了瘾的作曲家,便情不自禁地又主动私下为林彪的这首《重上井冈山》给谱了曲。后来,6月底李劫夫因病去北京301医院治病时,黄永胜与吴法宪、叶群便特地又接见了他一回,并请吃了一餐饭。其间,李劫夫便向黄、吴、叶展示了他为林彪诗词所谱之曲,并当场演唱了一下。黄、吴、叶听后,都很满意,说曲子“很雄壮”。也不知是客套,还是真心。反正这事,李劫夫的罪已铸成。

其二,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李劫夫从偷听到的外蒙古电台所播的信息中得知,中国有一架飞机飞到外蒙时坠毁了,但飞机上有许多文件,是中国内部出了事,毛泽东病危了。而到十一那天,李劫夫又看到北京没有象往年那样举行庆祝,便愈来愈猜想高层出了事,但见报上报道了周恩来依然如旧,他便胡猜可能是毛泽东病重,已由林彪战胜了江青文人集团而接了班。

于是,他便又来了创作歌曲的瘾,想提前草作一首庆祝林彪接班的歌,因而,在一张纸上写出了《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曲题目,其他歌词尚未想好而正在思考时,他的夫人张洛进来看了,问他写什么,李劫夫就告诉她:主席病危,林彪就要接班了,现在写一首歌,一旦正式接了班就拿出去。

张洛却说:你现在写这个干什么?赶快别写了。李劫夫一听,也就停止了写作,并将那写了歌题的纸给烧了。

后来,这两口子之间说说话的事,却在“学习班”中被掏了出来。

据张洛后来回忆说:她被关进“学习班”后,1972年过年左右的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她突然觉得脑袋里轰的一下,随后,她便感到自己头盖骨变得象木头一样了。她便问“学习班”的人,是不是给她吃了什么药?反正,自那以后,她就控制不住了,什么都讲。后来,出“班”时,她收拾东西时发现,抽屉里有她莫名其妙写的东西,如交待她与基辛格(美国国务卿)的“关系”等等。

正是在这个时期,她把李劫夫创作《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事情说了出来,成了他们长期受审、并永无政治上翻身之日的关键。

文章最后说,李劫夫夫妻是1971年10月20日,从锦州押到沈阳,正式被军队战士予以分别逮走的,尔后,被关进了地处沈阳的“学习班”,进行审查。专案“学习班”一办五年多,直到“四人帮”都被打倒的1976年12月了,还没有“散班”的信息。

1976年12月17日,中午十二时多一点,因心脏病发作,李劫夫猝逝于“学习班”中。

1979年,辽宁省委的“纪委”于11月20日作出决定:“李劫夫积极投靠林彪反革命阴谋集团,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考虑其全部历史与全部工作,定为严重政治错误,并因其已死,对其处分不再提起。”

这是中共官方对李劫夫问题的最后正式结论。

川普对中国动手了,但被狠狠打了一个耳光!(组图)

  • 民生

(一)

墨西哥有句俗话:墨西哥最大的悲哀,就是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其实,很多国家,现在都有墨西哥类似的感觉,尤其是川普当上美国总统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不是说了嘛,现在的美国已经靠不住,欧洲只能靠欧洲人自己了……

前几天还各种寒暄笑脸,马上就翻脸不认人,这是川普典型的风格。所以,哪怕是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电话他说摔就摔;哪怕是日本首相安倍,川普想捉弄就捉弄……

上个月来中国,各种好话一顿夸,拿到了2000多亿美元的大单回了家;现在,他决定对中国动手了,各种狠话都放出来了。

在刚刚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川普公开列出了三大对美威胁:

1、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中国与俄罗斯

2、以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威胁其邻居的的“流氓政权“——伊朗和朝鲜

3、散布仇恨,企图对美国发动攻击的国际恐怖组织

后两个威胁,不奇怪,老生常谈;但公开这样点名中国和俄罗斯,非常不外交。

要知道,在奥巴马时期,尽管重返亚洲,矛头对准的就是中国,但公开场合,奥巴马还是要和中国进行战略合作。中国其实对美国也看不惯,但至少外交层面,必须倡导合作共赢。

但川普倒好,直言不讳,中国,你就是一种威胁。

在随后白宫发布的新闻稿里,中国和俄罗斯,更是被定位为“将世界塑造成对美国利益与价值观不利环境的其他‘强权国家’”。整整68页的报告,提到中国33次,很多都不是好话。

霸权国家说其他国家是强权国家,感觉很黑色幽默。

总之,一句话,中国对美国,不是朋友,不是伙伴,而是对手,是威胁。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北京调侃中国新闻自由(图/视)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北京期间在记者会上以特殊的婉转幽默的方式对中国的新闻自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特鲁多在记者会上在使用外交辞令的同时巧妙地用动作与幽默传达了他作为加拿大总理不能直接表达的看法。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这次访华,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遭遇麦克不灵的尴尬场面,不过特鲁多一句幽默的话不仅化解了尴尬场面,还让全场笑翻了。

特鲁多从3日起对中国进行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就任加拿大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大陆,他本希望能开启双方贸易谈判,但最终一无所获。不仅没有达成原本期待的贸易协定,访华过程中双方人员还产生了一些摩擦,两国媒体似乎也互不买账,互相“开战”。

加拿大《国家邮报》署名艾维森(John Ivison)的文章称,特鲁多这次访华的经验应该让所有想跟中共做生意的人提高警惕,那就是对中共一定要强硬,不要对中共抱有任何“天真”的幻想。

艾维森认为,中共表里不一,西方政治家不能轻信。西方人和中共打交道就会发现一些“潜规则”,如:不要以为中共会接受你的价值观;不要把他们在一个会议上所做的认可当成有约束力的协议;也不要假设参加会议的人有权达成协议,他们可能还有更大的幕后老板。

比如,这次特鲁多抵达北京时,以为中方已经同意了加方要求自由贸易协议包含劳工保护等条件。只有当他和李克强坐下来谈后,特鲁多总理才明白,中方并没打算承担加方要求的那些义务。加拿大一直坚持,这是加中自由贸易谈判的起点,但中方却在与特鲁多会谈时说做不到。

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特鲁多的麦克风突然“出现故障”,开始特鲁多在耐心等待,然后他面带微笑,略有尴尬地回头看了看,这时观众发出一阵笑声,他试着再讲一句话,但麦克风仍然不灵。

这时特鲁多用手指轻轻击打麦克风,似乎想借此调节一下故障,又轻轻吹一下麦克风,然后他俏皮地抬眼往上看了一下,说“是不是刚才(我)谈到了有关新闻自由的话题了?” ,一边说一边往上看着,好像那里藏有中共的监视镜头。他的幽默调侃引起满堂哄笑。

中国网民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特鲁多“太了解(中共)特色了”,也有人讽刺“真是一个有‘党性’的麦克风”。

还有网民说,红朝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臭名远扬、臭名昭著。

也有网民说, 古语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无论一人或一政府,若是正派坦荡的,则不应该害怕别人对它的妄议。如今在这个星球上有那么几个党及它们控制下的政府,建网军对内删帖封号抓人,建防火墙对外阻隔信息,常识告诉我们这样的党和政府就是邪恶的。

还有网民说,跟中共的一众老领导相比,加总理不仅年轻英俊潇洒,“更重要的人家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民选的领导人就是自信。因为他知道,已经有过授权,不怕人民造反。”网友回应。

中国神奇科技让“沙漠变良田”?这事争议很大(图)

原标题:神奇科技让”沙漠变良田”?治沙专家评议组组长提三点硬伤 | 科学加

“用胶水让沙漠变良田”技术又引发了一轮狂欢,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类似于“水变油”的骗局。沙漠治理领域的业内专家怎么看?

记者| 白竟楠

近日,一篇“让沙漠变良田”的新成果在网上广为传播,并引起热议。这是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教授易志坚带领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经过7年的反复试验,研发出一种可以让沙漠变成土壤的黏合剂,点沙成土,并将这一发现运用到”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中,并取得成功,已经将4000亩实验沙漠成功改造成良田。该科研成果已在相关权威刊物上发表。

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神奇的科技:

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质差异,是力学差异:土壤微粒之间都有作用力,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而沙子之间是松散的,没有这种力。易志坚他们要做的,就是用一种粘合剂,赋予沙子颗粒这种力,这样就可以把沙漠变土壤。

只要添加这种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再加入水,沙子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力学属性。这种土壤颗粒间存在的特定约束,就是万向结合约束,简称ODI约束。它可以让土壤具备自修复和自调节能力。

只要将沙子混合黏合剂,再添加适量的水,只要两分钟,金黄色的沙子就变成了深褐色的土壤,用手抓起来也不会散掉,把水倒入围起来的凹坑里,水也没有流失。

来看看更详细的视频:

你没有看错,就是这神奇的科技,可以让沙漠瞬间变成良田。

据报道,目前,中国科研团队已将”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用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25亩试验地中,并取得成功。

经施工改造后的沙体当即固定,并表现出持久的抗风蚀能力。试验地种植了70多种植物,长势旺盛。

成果介绍中表示,这项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施工等特点,大规模改造成本约为每亩1500元至2700元。一次改造后即可持续耕种,且后续种植对土质具有提升作用。

然而,针对这项研究,网上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说这项技术其实就是“水变油”的骗局,也有说这项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沙漠治理问题的,等等。那么,这项能“点沙成土”的技术是否真正有那么神奇?是否是能挽救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手段?易志坚教授本人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不过记者采访到了包括专家评审组组长在内的多位沙漠治理领域业内专家,来听听他们对这项技术的评价。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风沙物理室主任屈建军:

沙漠缺的是水而不是土

屈建军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风沙物理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风沙物理室主任屈建军作为专家组组长,在力学治沙专家座谈会上听取了重庆交通大学项目组“沙漠土壤化的原理与实践”成果汇报,在他看来,这项技术还存在许多科学“硬伤”。在评审中,他也代表专家组给出了保留意见。

屈建军总结了技术的三点问题:

问题1:文章中提到通过粘结剂和保水剂快速让沙变土壤不科学。土壤不是土体,土壤是由有机质、微生物、团粒结构和总氮、磷、钾等组成的复合体,土壤形成往往需要上百年甚至千年。而沙漠里沙主要成分是石英(二氧化硅),各沙漠硅的含量在55%-60%范围,土壤硅含量要低得多,一招让沙漠硅元素变成了其它元素,明显误导公众了。要突破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统化学反应,目前学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问题2:原生沙漠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是荒漠生态系统,是一种一种生态系统,他和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一样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治沙不是消灭所有沙地,不能把全部沙漠都变绿洲,否则,地表下垫面均匀一致,反而无法形成气压差,不利于形成空气流动,进而影响水分的运移。从另一面可能恶化了区域气候,利弊需要权衡。

问题3:沙漠在土壤分类中也被称为风砂土。流动沙地在某种程度上自身具有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它们中也含有一定的灰分元素和氮素营养物质,并含有参加转变氮的全部主要微生物的细菌,而且,流动沙地乃是不同地表物质被风搬运、分选、堆积的结果,其肥力因素还有着外源性特点,因此,它们具备肥力特征。因此,从土壤肥力和支持植物生长的观点,国内外学者认为流动沙地也应该叫土壤。

“所以,沙漠也是一种土壤,沙漠缺的是水,而不是土。有水就有绿洲,无水就是沙漠。只要有水,以现代微灌(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技术为核心的沙漠农业技术,可以使沙漠马上就成为优质高产田。”屈建军说。

应该说,盲目的绿化沙漠是错误的,试图变大面积将沙漠为良田同样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杨文斌:

并非“水变油”式的骗局,但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杨文斌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的秘书长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的秘书长杨文斌认为,这项研究不是“水变油”这种空穴来风的科学成果,但是其研究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而且对于这项成果的宣传存在很大问题,沙漠是不可能变成绿洲的。沙漠是自然状态下存在的一种自然形式,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想要把天然的沙漠改成良田也是一种可笑的想法。

对于一项研究来说,需要有实验室的结果,还要有基础性成果,还需要实地的实验结果,也就是大面积的区域实验,区域实验完成之后才能开始推广,即使区域实验有了初步成果,也不能说这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技术。易教授团队所做的4000亩实验在普通人看来面积广阔,但是对于荒漠化研究来说,4000亩的面积太小了,根本不算什么。这项所谓的成果也到不了大面积推广的阶段。

“我们的一个实验项目累计实验412万公顷,相当于6180万亩,我们这才是一个初步的实验成果。”杨文斌说,“即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也不可能把大面积的沙漠变成良田,如果真的让我国大部分沙漠都变为良田和植被,会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这会造成很大问题的。”

我国塞罕坝是一个成功“变绿洲”的典型事例,但其中一个概念先要搞清楚:塞罕坝所在的半干旱地区是沙地,而不是沙漠,沙地和沙漠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塞罕坝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荒化土地,是因为人为原因而退化成沙地,所以,在人为的努力下可以恢复植被。

而且,沙漠如果有水的话,根本不用治理就会变成农田。杨文斌说:“沙漠是最好的土壤,就是缺水,只要有水就是好土壤。如果沙漠有水,就不用做任何工作,就可以直接种植了。在沙漠上安装上灌溉设备并保持植被一定密度生长,是现在科学家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1985年杨文斌从进入内蒙古林科院之前久已经开始研究“水”的问题,并提出了治沙的“两行一带”模式。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

项目有可行性,技术成熟之后可大面积应用

彭应登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让沙漠变良田”技术具有可行性。

彭应登说,沙漠要变成农田需要具备几个特点:首先,要改变沙漠的性状,使其能够保水、保肥。沙子在通过物理性状的改变后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第二,这项研究跟“水变油”不一样的是,其有科学理论的支撑。第三,和伪科学和民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实验支撑,至少有实验验证结论,不是像民科的“空穴来风”。因此,彭应登认为应该可以在技术成熟之后大面积应用。

因为易志坚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是从植物中提取出一种植物纤维黏合剂,将这种黏合剂倒入沙里,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就可以让沙子像土壤一样具有约束力。这个理论逻辑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土壤对保水保肥的要求,符合土壤的特性。

不过,要大批量的应用在沙漠改良中,先要解决改良后的土壤是否可以长期保持特性,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目前通过植物来提取成分制成粘合剂成本较高,如何能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成降低成本,才有大面积应用的可能。

我国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条件,而有的是人为因素,特别在靠近河套地区的一些沙漠地带确实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所以可以分门别类地对沙丘和沙地进行改造,对于人类过度开采造成的荒漠化地区可以优先修复,这些地区曾经也有绿植生长的基础。所以,沙漠的改造的关键在于应该分类分区,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行星地质研究专家郑永春:

作为一种探索未尝不可,但是推广成本太高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月球与行星地质研究专家

“研发者是交通院校教授,对土壤和种植等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了解的不够。在我看来,利用植物纤维黏合剂‘沙漠变农田’的技术,有点像混凝土的技术,就是用纤维锁住砂砾之间的联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月球与行星地质研究专家郑永春说。

沙漠治理最关键的因素是水,在沙子里加入水,其他什么都不用加就一定会长出作物,因此,研发者在沙子中加入纤维、有机质、水,是一定能够长出东西的,这并不稀奇。正因为有水在其中,才能长出作物,并不是因为其它物质,如果没有水,就算沙子变成土壤也没有用。

郑永春说,这些年,我国的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治理荒漠化,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麦草方格”固沙法;利用蒿属植物进行沙漠治理;建设穿沙公路;围栏封育,建设“草库仑”等等。在这诸多荒漠改良技术和防止土地沙化技术中,这位研发者的方式成本并不低,效率也不高,只是许多探索中的一次尝试,远远谈不上突破。

郑永春认为,作为一种探索未尝不可,如果按照现有媒体的报道——“中国科学家要发大招”、“中国的沙漠要变良田”就太夸张了,不客观,这种治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行不通。而且其中的植物纤维很可能几年之后被风化,被改造的沙漠可能还会再次退化。

而且,根据我国补贴治理沙漠的政策,国家林业局下拨的相应的财政支持大约在300-500元/亩,剩下的部分自筹。据现有报道,易教授试验区“沙改土”成本在2000元/亩至5000元/亩之间,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展到万亩级别,成本就更高了,或许不能排除利用项目获取不正当资金的可能。

一日本人中国街头用40元LV假钱包测出国人真面目(视)

相信在日本,总会听到一些让人添堵的话“在外要防国人”、“自己人坑自己人”这样的言论,听到的时候十分气愤,却无法反驳。

负面的消息听多了,其实有些怀疑人生,但其实,最近却听到的,更多的是:“中国现在很强呢!”、“日本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全球都离不开中国!”的言论。

但也有一些人也会说:“素质没有提上来,扯这些没用。”

只想说,如果你还在用几年前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你真的是太年轻了。

也会有一些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的国人,会到日本的街头测试人心,“在日本的街头弄丢了钱包会有怎样的后果。”结果都是“日本人没有捡”,“钱包没有丢”的清一色留言,也让日本冠以高素质的名号。

会有这样印象也是因为觉得在国内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天方夜谭。

今天要说的是一位日本小伙也在中国的街头做丢钱包的实验。

习近平与达赖接近和解,奥巴马调停人?(图)

    11月底至12月初,沉寂一年的美国卸任总统奥巴马,似乎重返国际舞台,他先后出访了中国、印度和法国。其中,尤其以中国和印度之行最引人瞩目。

11月29日,奥巴马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天后,12月1日,奥巴马在新德里会见了西藏最高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中国国内网站称,奥巴马可能充当了习近平与达赖喇嘛之间的“信使”。这一说法耐人寻味。

奥巴马任内,曾与达赖喇嘛四次会见,已经是交情匪浅的好朋友。作为美国前总统、且与达赖喇嘛拥有一个共同身份 — 都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担当习近平与达赖喇嘛之间的中间人或调停人,再合适不过。另一位美国前总统卡特,就以担当中间人、调停区域或世界冲突而着称,为此,还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卸任后的奥巴马,才56岁,还非常年轻,为世界和平而奔走,此其时也!

与习近平和解,在达赖喇嘛这边,完全不成问题。11月17日,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接见前来朝圣的40名境内藏人时,表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只要中国政府同意,我就马上回到西藏。”这三句话,都有特别的含义:“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意即,我永远不会忘记境内藏人,期待有生之年回到西藏。“只要中国政府同意”,意即,主动权在北京手上,我尊重他们的决定,表达了达赖喇嘛一贯的善意,心胸宽广,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我就马上回到西藏”,意即,结束流亡生涯,回归故土。

与达赖喇嘛和解,在习近平这边,条件已经成熟。如果说,十八大前后(2012年),习近平接任,面临复杂而危险的权力交接,如临深渊;如果说,习近平的第一个任期内,面对复杂而危险的权力斗争,如履薄冰;他无力解决西藏问题,情有可原。但今年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已经大权在握,不再受政治老人的羁绊、不再受党内其他势力的妨碍,内政与外交,完全可以自主定夺。改变中共错误的西藏政策,就像改变中共错误的朝鲜政策一样,习近平可以做到。

过去一、两年,藏人自焚事件有所下降,应该与达赖喇嘛的呼吁有关。部分藏区藏民重新挂起达赖喇嘛法像,中共当局没有强行阻止,而予以默认,应该与习近平的招呼有关。这都是彼此示好的部分迹象。

更重要的迹象是,据印度媒体报道,作为达赖喇嘛的使者,西藏流亡政府前总理桑东仁波切已经于上月中旬受邀前往中国,出现在云南省的昆明市,低调而谨慎地与中国官方接触。这一消息,尚未经证实,却为北京与达兰萨拉之间的谈判与和解增添了乐观的预期。

据传,习近平家族,与西藏和佛教,颇有渊源。习近平父亲习仲勋曾主政西北地区,与西藏第二号宗教领袖十世班禅喇嘛相交40年。在毛泽东时代,他们两人都曾蒙冤入狱,毛死后,又都获得平反而继续合作,可谓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老朋友。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据说是“虔诚的佛教徒”。

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信奉佛教,两年前还曾到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礼佛,轰动一时。作为着名歌唱家,彭丽媛还曾高歌西藏歌曲,诸如《青藏高原》和《洗衣歌》等,彭丽媛的演唱,激情澎湃而声情并茂,流传甚广。至于习近平本人,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时,受作家柯云路影响,曾学佛习法。2014年,习近平访问法国时,大篇幅阐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关系。公开表示:佛教可以在中国文化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考虑到达赖喇嘛主张的中间道路,和平、理性、非暴力,并不追求西藏的独立,而是西藏的真正自治,而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下”的真正自治。尊者的微薄心愿,仅仅在于,保护西藏的宗教、文化和语言传统。平心而论,达赖喇嘛的心愿、主张和道路,对中国有益,对中共也无害,并不会超过习近平当局的接受度。

考虑到达赖喇嘛年事已高,如不能在尊者生前妥善解决西藏问题,很难想象,一旦众望所归的达赖喇嘛尊者圆寂之后,境内外藏人将走上怎样的道路?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是否还能得到遵从?都是一个未知数。中共极左的涉藏官员如朱维群等辈企图把西藏问题拖到达赖喇嘛圆寂之后,出于私心而又极其短视,祸国殃民至深。

若习近平有意解决西藏问题,与达赖喇嘛和解、合作,就是最容易、最安全的捷径。以达赖喇嘛的崇隆地位,海内外藏人必然欣然服从,国际社会也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与认可。达赖喇嘛不仅是西藏精神领袖,也是世界精神领袖,而身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赖喇嘛更拥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习近平善待达赖喇嘛,必将极大地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若习近平与达赖喇嘛能够达成和解,妥善处理西藏问题,实现汉藏和睦,这对解决其他民族问题,如维吾尔族的问题,将是最良好的示范。达赖喇嘛以慈悲为怀、拥有巨大道德感召力而着称于世,他的回归,对当下中国的道德重建,扭转金钱至上、世风日下、道德沉沦的中国社会风气,将起到不可多得的拯救作用。

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48岁许晴为什么无人敢娶?看到这个大家都懂了(图)

娱乐圈里的单身贵族除了被众网友催婚的志玲姐姐,还有一位马上50岁却仍无人敢娶的许晴。要说许晴,她一直是很多男星心中的理想型,连高晓松,郭德纲,冯小刚,都视她为“梦中情人”。

不过这位大众女神丝毫没有结婚的意思,她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有结婚,但不代表我没有爱情。”这句话真的是很酷了。

许晴不止行为作风很酷,平时拍照更是大胆

40多岁这身材,你敢信?

锁骨实在太美了,真是迷人

她保养的也是极好,虽然很多人称她为“老公举”,觉得她作,但是从她的状态来看,她确实依旧有一颗少女心

此图有点小尴尬啊

身在娱乐圈许晴自然也少不了应酬,因为未婚常常也会面临一些“过分亲密”的接触。

像这种行为,女星已经司空见惯

私下聚会,画风是这样的。。

可能开心,已经喝得醉眼朦胧。。。

甚至和人喝交杯酒,不少网友表示许晴果然随性啊

在娱乐圈已婚与未婚还是差别很大的,许晴的“无婚论”相必让她在圈里的名声一直“独树一帜”,所以大家对她的态度也不太一样,你对她这种“无婚论”怎么看呢?

42岁金巧巧二胎得子满月宴晒照 这脸也尴尬了(图)

 

金巧巧,内地女演员、歌手。1993年首次触电林依轮《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MV女主角并进入演艺事业。1999年凭借《走过柳源》提名金鹰奖最佳女配角,2000年获得大众电视观众最喜爱电视剧女演员。

2011年金巧巧的与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相恋,婚后金巧巧在2013年8月9日于北京某医院诞下一位女宝宝。而金巧巧曾发布一条微博,内容为“2013年8月9日9点18分”,并附上爱心表情,被疑是在记录重要时刻。

2017年6月7日,金巧巧在香港顺利产下二胎。老公于冬也相当高兴,并发文感谢爱妻:“巧姐辛苦了!”生活中两人也是相当恩爱!

如今儿子已经满月了,金巧巧就和老公于冬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为儿子举办满月酒,画面温馨又幸福,现场众多大咖明星到场,场面颇大!

不过网友的眼光全在金巧巧身上,如今金巧巧也是42岁了,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是身材让众人羡慕,可是这面部表情有些僵硬,被网友吐槽:如果不动好似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