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對烏政策無悔 梅克爾拒絕道歉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七日回顧十六年執政生涯,表示對於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及斡旋二○一五年明斯克協議「無悔無憾」,認為兩項舉措避免激怒俄國且為烏國爭取時間壯大軍力,有其效益,她不會為自己的外交政策道歉。

梅克爾於二○○五年就任德國總理,去年十二月卸任,她七日在一場電視直播受訪,是卸任後回顧施政的首次具體發言。

談到俄國「殘暴」攻擊烏克蘭,梅克爾認為俄國沒有任何藉口,而且「對俄國來說大錯特錯」。

她否認在任時和其他國家刻意討好俄國總統普亭,導致今日的俄烏戰爭。梅克爾說:「我嘗試避免災難發生,就算沒能成功,這項外交政策也沒有錯。我不認為我現在該說它是錯的,因此我也不會道歉。政策沒能成功固然令人傷心,但是我不會怪自己盡過力。」

二○一四年俄國併吞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西方國家發起制裁。梅克爾說,當初的制裁「就我看來,力道也許可以更大一些」,但強調當時的制裁措施沒有什麼異議。

二○一五年梅克爾和時任法國總統歐蘭德斡旋下,德法烏俄等國於白俄羅斯簽署「明斯克協議」,為烏克蘭政府軍和烏東親俄分離勢力之間的戰火降溫。梅克爾承認協議未滿足烏克蘭的全部利益,如今也形同具文,有些人也批評談判粗糙。

不過梅克爾認為:「當時協議帶來冷靜時期,給烏克蘭非常充裕的時間,具體來說是七年,進步成今日模樣。」她說,如果當初沒有介入,「普亭會對烏克蘭造成更大破壞」。

她補充:「我們並非什麼也沒做。」並舉俄國被踢出八大工業國(G8),以及北約為成員國設立「軍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二」的目標。

此外,梅克爾也強力捍衛德法二○○八年阻擋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的決定,之後北約僅表示五至十年內考慮讓兩國成為會員國。她說,「當時的烏克蘭和我們現在見到的不一樣」,當年烏克蘭國內非常分裂,且被多個寡頭把持,「內部並不是個穩定的民主國家」。

她表示,若當時北約同意烏克蘭加入,大開綠燈的決定可能加速俄國侵略行動,而烏克蘭不一定有能力抵抗。

長年和普亭打交道的梅克爾說:「我非常確定普亭不會讓它(烏國入北約)發生。對他來說,這如同開戰宣言,雖然我未曾提過此事,但我知道他怎麼想」。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對烏政策無悔 梅克爾拒絕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