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患中風的風險 高居世界第一

20190128125331777

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于2018年12月發表了全球疾病負擔2016中風終生風險項目組(The GBD2016 Lifetime Risk of Stroke Collaborators)的一項報告。

該報告稱認為從全球來看,25歲及以上的人,一個人一生中患中風的風險為24.9%;而中國人的風險預計最高,達39.3%,區分性別的話,中國男性的風險同樣位居世界第一,達到41.1%,女性則為36.7%,在總體男女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中國兩性之間的中風風險差異在各國中也是最大的,不過,男女的風險率結論都遠高於以往類似研究。

中風,學名腦卒中,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前者是由於血管阻塞以至血液不能流入大腦,常稱做“腦梗”,而後者是指腦部血管破裂出血,也就是俗稱的“腦溢血”,由於發生在腦部這個敏感部位,發病後對身體影響較大,尤其是出血性中風,雖然發病率低於缺血性,但是致死率更高,倖存的話,也會留下偏癱等後遺症。

上述研究利用了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這一持續性的全球合作項目,包含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可用數據,總體上看,中風風險不僅與地理位置有關,也與反映各國收入、教育、生育等綜合情況的社會人口指數(SDI)有關。比如,除了中國大陸較高外,東亞、中歐、東歐,都相對較高,其他風險較高的國家保加利亞、拉脫維亞、馬其頓、羅馬尼亞、俄羅斯等,位置相對較集中。

這種風險的分佈與中風的主要誘因是高血壓有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非遺傳因素促成的高血壓很多可以歸結到飲食和生活習慣,肥胖、鹽攝入量大、飲酒等因素使得以前高血壓常被視為富貴病,再加上現在人生活、工作壓力大,節奏快,高血壓成為一個重要變數。但在低社會人口指數地區,空氣污染和水果攝入量少則是更主要的原因,高社會人口指數地區,高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高空腹血糖值則是很重要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18年《柳葉刀》雜誌的一項預期壽命研究,中風現在位列全球第二大造成生命損失的因素,預計到2040年仍然如此,而2018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牽頭髮布的《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更是指出,中風是造成中國人壽命減損的第一大病因,在因病死亡人群中,五分之一的人都死於中風,據測算每年死於中風的患者達到196萬。

中國人患中風的風險一度和日本相當,1995年的11月,《中風》雜誌(Stroke)的文章通過1986年至1990年中國部分地區中風發病率與日本的對比,認為中國和日本類似,均屬於世界上中風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但是,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中國人患中風的風險已超過了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那麼,中風的風險在中國為什麼高呢?有醫學專家認為,中國隨著經濟的增長,肥胖和高膽固醇的風險大幅升高,比如脂肪攝入量從1983年的每天88.1克,增加到了97.4克,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則從1984年到1999年增長了24%,農村和城市的肥胖情況從1994年到2002年,分別增長了85%和13%,加上大量的抽煙人群等,導致中國中風比例快速上升,當然,高血壓仍是最重要的風險因素。

從各類研究綜合來看,年齡也是中風的一個重要信號。雖然此次最新研究從25歲算起,但以往許多研究會以55、50或45歲為界,去分析中風的相關問題,而中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的“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則將篩查對象限定在40歲以上。一般認為,年輕人不易得中風,但有研究指出年輕人發病率在升高,吸煙通常是重要的因素。

考慮到中風一旦發病風險較大,以風險因素為依據,提早預防就顯得很重要。比如注意飲食,避免超重、肥胖或鹽攝入過量,多吃水果蔬菜,禁煙禁酒,鍛煉身體,不要熬夜,特別要注意血壓和血脂情況。

2018年2月,《國際中風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一項在紐西蘭開展的多人種參與的隨機對照研究中,在9個月時間里,有健康教練定期授課的干預組顯著地降低了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發延遲至少10年。

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