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太極拳,改善微循環,為健康護航

什麼是微循環?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環。

如果把人體內的大血管比作大江大河的話,小血管就相當於支流,而微血管就是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而我們體內的組織和細胞如同秧田裡的秧苗。細胞所需要的養料以及排出的廢物都是靠上述各種血管循環系統共同完成運送,微血管的運送過程就是人體的微循環。

將血液送至各個組織和細胞,除了需要心臟的收縮力之外,還必須依靠血管自身的節律性的運動。而且微血管的自律性運動與心跳並不同步,它起著第二次調節供血的重要作用,被醫學界稱為人體「第二心臟」。

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能夠正常進行。如果微血管不通暢,就好比秧田之間的」水渠「受阻,禾苗得不到水分自然就會枯死一樣,人體臟器也會衰老和產生疾病。

現代醫學已證明:人體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著密切關係,人體的微血管微循環不通暢,會逐漸引起組織臟器的衰老。而微循環功能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其中尤以50~60歲最為突出,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險年齡。

綜上,微循環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誌。當人們長期缺乏體育鍛鍊或隨著年齡的增長,微血管的血流不通暢,產生微循環障礙,就逐漸引起許多疾病和機體的衰老。而體育鍛鍊對於改善微循環系統好處多多,尤其是太極拳。

人體微血管縱橫曲折遍布全身,微循環也隨之無微不至,而太極拳經典《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把人體的氣血通道比喻為「九曲珠」,「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相當貼切。《十三勢行功歌》中提出「氣遍全身不稍滯」,《太極拳論》中強調行氣要到達人體的「四梢」、「五臟」,都是講人體的氣血流動應當暢通無阻,無處不至。

練習太極拳時,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以及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流通無阻,都能激活遍布全身的微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循環。

太極拳理論中所說的”氣”,不是呼吸之氣,因為呼吸之氣只能在肺部活動,它指的是人體的「內氣」。只要練功得法,經過一定時期的練習,在行拳時就會產生出「氣」的感覺,如手指有脹、熱、飽滿感,這實際上就是人體氣血循環加快,經膜和微血管擴張,也就是微循環加速的外在表現。

針對太極拳運動對人體微循環的影響,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曾組織14位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專題研究,收集了85位太極拳愛好者人體微循環的相關資料,通過甲璧、指端溫度反映人體微循環狀態,最後得出結論:太極拳鍛鍊可以使甲襞綜合積分值有顯著性改善,能夠有效改善人體末端微循環狀態。

而且在研究中還發現,練拳方式不同對於人體微循環的改善效果也不同,如果練拳時,能夠做到心靜體松,動作協調,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正確掌握太極拳要領,就能提升太極拳促進微循環的效果。

因此,練習太極拳,儘量在明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學習,儘快掌握太極拳的要領,這樣能少走許多彎路,也能夠增強太極拳的健身作用,達到《十三勢行功歌》中所說的「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華客 | 新聞與歷史 :太極拳,改善微循環,為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