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7旬翁心房顫動一次做兩種手術 術後2個月騎單車上大雪山

4268372 1

陳科維為陳先生進行左心耳封堵術,將封堵器塞住左心耳的開口,避免血液滯留左心耳形成血栓。(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70歲的陳先生6年前發現罹患心房顫動,服用抗凝血劑避免中風,去年摔車骨折出血加上復原,有好幾個月無法服藥,因此同步進行「心房顫動電燒術」及「左心耳封堵術」,心臟恢復原有功能,不再心悸、運動喘,術後2個月就騎單車上大雪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系醫師陳科維指出,台灣栓塞性腦中風最常見是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引發,心房顫動會造成心臟不規則跳動,容易血栓,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5到20倍,而9成血栓都發生在左心耳。而左心耳是胚胎時期左心房生長的痕跡,如囊袋狀、沒有功能,卻易在心臟亂跳時,血液淤積成小血栓。

4268372 2

左心耳封堵術,將封堵器塞住左心耳的開口,避免血液滯留左心耳形成血栓。(記者蔡淑媛翻攝)

4268372 3

陳科維指左心耳封堵術,將封堵器塞住左心耳的開口,避免血液滯留左心耳形成血栓。(記者蔡淑媛翻攝)

陳科維說,心房顫動可評估接受心房顫動電燒術、左心耳封堵術,2種手術雖然心導管路徑相同,但因醫療器材及技術限制,要分開進行,兩種手術各要花上4小時,現在有術前電腦斷層影像3D重組技術,及AI導航系統,輔助判斷手術路線及封堵器大小等,一站式手術能同步完成兩種術式,僅花上3、4小時,出血量也減少。

陳科維表示,老化、菸、酒和慢性病會造成左心房病變纖維化,引起不正常放電,罹患心房顫動,70歲以上有10%罹患、65歲以上也有1%,由於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顯,如果出現心悸、胸悶、運動喘、血壓忽高忽低或一時量不到,就要警覺,也提醒一旦罹患心房顫動,就會影響20%的心臟功能,應提早就醫檢查治療。

陳科維補充說,左心耳封堵術將封堵器塞住左心耳的開口,避免血液滯留左心耳形成血栓,適合不能服用抗凝血劑或吃了以後還中風的患者,另外心房顫動電燒術已在國際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有效減少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改善症狀,幫助心衰竭病人提升心臟功能,兩都均有健保給付。

4268372 4

陳先生同步進行心房顫動電燒術、左心耳封堵術。(記者蔡淑媛翻攝)

4268372 5

左心耳封堵術,將封堵器塞住左心耳的開口,避免血液滯留左心耳形成血栓。(記者蔡淑媛翻攝)

4268372 6

陳科維指陳先生心房顫動接受「心房顫動電燒術」及「左心耳封堵術」,心臟恢復原有功能,不再心悸、運動喘,術後2個月就騎單車上大雪山。(記者蔡淑媛攝)

4268372 7

陳先生術後不再心悸、運動喘,術後2個月就騎單車上大雪山。(記者蔡淑媛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