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網》孩子又便秘! 憋便是最大魔王 醫授擺脫惡性循環秘訣

phpLS8QYA

醫師表示,小孩憋便可能是戒尿布、出遊、生病等原因造成不正常排便,而解便不舒服,導致惡性循環,所以針對害怕、排斥、厭惡大便的孩子,唯有讓他反覆體驗解便舒服感,才能改善憋便狀況;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兒童便秘是門診常客,家長常疑惑孩子為何便秘、一直不好,越來越嚴重。台南新樓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賴馥蘋表示,其中跟飲食習慣有關以外,憋便是最大魔王,從一開始體會到解便不舒服,然後害怕忍耐,不停重複「好痛─憋住─好久沒大便─大便粗硬─好痛」,因而排斥、厭惡甚至演變成慢性便秘。唯有讓孩子反覆體驗「解便舒服」,才有可能漸漸改善,建議天天適量攝取蔬果、水分,必要時使用軟便藥,加上父母的支持,陪伴跨越心裡的高山。

賴馥蘋於臉書粉專「小肚肚-小兒腸胃科 賴馥蘋醫師」發文指出,想了解兒童慢性便秘的成因與歷程,得先知道兒童便秘的惡性循環,除了纖維質、水分攝取不足等飲食習慣問題,「我覺得最大的魔王是憋便行為!」起初可能是戒尿布、出遊、生病等造成不正常排便,而解便不舒服,但忍過1天又1天,糞便停留在大腸變得又乾、又大、又硬,等到真的忍不住要大便時,不適感加劇,「心裡對大便的排斥與恐懼就越長越大、越長越大」。

一旦陷入惡性循環,孩子便走不出來。針對害怕、排斥、厭惡大便的孩子,賴馥蘋建議,唯有讓小朋友反覆體驗「解便舒服」感,才有可能漸漸改善憋便與便祕的狀況,當然每天適量蔬果與水分很重要,但有時很難馬上達到理想攝取量,因此軟便藥是重要解方,只要選擇適合的藥物與劑量,依照指示服用,通常可以很快達到舒適解便的效果,「這是擺脫便秘成功的第一步!」

她提醒,只有解便不痛了,孩子才能慢慢卸下心防,以平常心面對大便這件最大的小事,過程中父母的陪伴、鼓勵與耐心,絕對是孩子在跨越心理障礙期間的最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