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蔣委員長向國軍發表抗戰講話。

1945年8月,蔣介石領導中華民國政府歷經八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贏得了抗日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抗戰勝利60年後,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二戰中的言論也被公開,裕仁在1942年就已經後悔對中國開戰,他抱怨日軍主帥低估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導致日軍長期久攻不下中國,最終告以失敗,說“‘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令人飽嘗痛苦”。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參謀長小林茂三郎在南京向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上將遞交投降書。(油畫)

2005年,日本月刊《文藝春秋》曝出“昭和史上超級史料”——昭和天皇裕仁侍從小倉庫次的日記,清晰記載了昭和天皇從1939年5月日蘇“諾門坎事變”到德意日三國結盟直到1945年戰敗期間的真實發言及其對戰爭的觀感。小倉日記的部分內容透露昭和天皇後悔發動日中戰爭:“我不想發動支那(中國)事變”,“支那比想像的要強大”。

據小倉日記記載,1937年7月5日,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拜見天皇裕仁,對給予推動“滿洲事變”的少將石原莞爾等晉職一事,進行說明。事後,昭和天皇對這種先斬後奏型的人事安排表示了強烈不滿。此外,昭和天皇還對日本與德、意結成三國聯盟也表示出不快。

昭和天皇裕仁後悔發動日中戰爭(“滿洲事變”),他在1942年10月12日發言稱,“支那比想象的要強大,大家都對事變的情勢出現誤判,尤其是作為專業部門的陸軍也判斷失誤”。1943年1月9日,昭和天皇說,“日本太小看支那了,應儘快終止戰爭,然後利用十年時間來增強國力才是上策”。

最能表現裕仁天皇戰爭觀的是其1942年12月11日在京都的發言:“我並不想發動支那事變。那是因為害怕蘇聯。根據我得到的情報,支那並非是那麼容易(被佔領)的。滿洲事變時便是如此。外務省的情報和海軍的意見都是如此。但是參謀本部和陸軍大臣杉山的意見則認為佔領支那不費吹灰之力。這是錯誤的看法。但因為陸軍一致認同且意見強硬,我就沒再說什麼。”不過,昭和天皇還表示說:“戰爭之前應該慎重,但一旦開始就必須打到底。”

據有關資料,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己故意將南滿鐵路柳條溝鐵橋炸毀,誣指為中國軍隊所為,日軍以此為借口侵佔中國東北三省。1932年,日軍入侵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遭到以廣西士兵為主力的粵系第十九路軍的頑強抵抗,隨後蔣介石派遣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海作戰。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1932年1月,以廣西士兵為主的粵系十九路軍在上海與日軍血戰33天。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揭開了八年全面抗戰的序幕。蔣委員長號召全國軍民:“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採用白崇禧上將提出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的持久戰戰略,發動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等10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至少22次,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張自忠等8名上將,73名中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迎來近代歷史上最偉大與榮耀的時刻。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1937年,國軍在淞滬會戰抗擊日軍。(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蔣介石領導中國抗戰 日本天皇後悔對華開戰

1943年,常德會戰中的國軍。(圖片來源:)

蔣介石領導中國軍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巨大貢獻,據有關資料記錄:1937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總兵力三分之二以上。從1931年到1945年,在中國戰場上與日軍進行的大小戰鬥16.5萬餘次,殲敵150萬。

日寇侵華期間,中共消極抗日,其主力躲在敵後,游而不擊,沒有一個將軍戰死在抗日戰場,八路軍和新四軍屢次勾結日軍,偷襲抗日國軍。

蔣介石和他領導的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才是中國抗戰的真正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