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滕縣保衛戰王銘章將軍戰死 湯恩伯見死不救?

滕縣保衛戰王銘章將軍戰死 湯恩伯見死不救?

王銘章將軍

九十年代初的那部《血戰台兒莊》的電影,讓慘烈的台兒莊戰役為國人所熟知。隨著這部電影的播出,卻出現了一個謠傳。電影中根據李宗仁回憶錄,描述了湯恩伯坐視雜牌部隊消耗,裹足不前。甚至電影暗示湯恩伯隔岸觀火,讓滕縣川軍王銘章師血戰到死,不與救援。那麼,真實的歷史又是如何呢?這次要聽璿同學來說一說了。

這期,我們來說說救援滕縣的湯恩伯第20軍團行動。現在很多人都指責湯恩伯救援滕縣緩慢,坐視王銘章將軍的部隊全軍覆沒,其中以李宗仁罵的最厲害。自然,對民國歷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李宗仁和湯恩伯是死敵。當年就是擁有兵權的湯恩伯釜底抽薪,守上海不守南京,導致南京的李宗仁這個代總統徹底垮台。李宗仁對湯恩伯切齒痛恨,各種不爽也可以理解。筆者根據中日雙方各個部隊的戰鬥詳報,簡單描述各支部隊的行動和表現,就可以完全澄清這種荒謬的言論。

第一,滕縣保衛戰打響時,湯恩伯兵團先頭部隊甚至沒有趕到戰場。

川軍打響滕縣保衛戰,是1938年3月15日。

戰後川軍第22集團軍的戰鬥詳報描述,可以證實這一點:1938年3月15日「集團軍奉委座及長官李(李宗仁)電令,以滕縣為津浦北段要點,關係全局,務應竭力死守,支持時間,以待增援。」

因川軍戰鬥力差,兵力少,一開始就難以阻擋日軍銳利攻勢,節節敗退。15日當天午時,滕縣外圍陣地界河、龍山等重要陣地均告失守。第122師童旅長所率王振文團增援滕縣,卻遭遇日軍第63聯隊襲擊,被衝散撤退至官橋收容整理。

至15日夜,日軍第10聯隊所部完全包圍了滕縣周邊,王銘章師長只能孤軍死守了。同時,瀨谷支隊的第63聯隊已經越過滕縣,向縣城以南的臨城棗莊前進,以阻擋增援滕縣的國軍。

那麼,此時湯恩伯的第20軍團在哪裡?

根據第20軍團戰鬥詳報,3月14日下午14時14分李宗仁來電,要求調湯部第85軍至滕縣附近,作為川軍第22集團軍之預備隊。同日夜21時,蔣介石電話通知湯恩伯軍團長,調其第85軍至徐州戰場,務必於3月17日拂曉前在滕縣以南的臨城集結完畢。

從這一系列的來電可以看出,湯恩伯的部隊是被臨時拉進的台兒莊戰場。而且,他們是在戰事開始後,才被通知加入,是相當被動的。蔣要他們從河南商丘緊急乘車經過徐州,然後北上救援滕縣。誰都知道,商丘距離徐州就有200公里,徐州距離滕縣又有100多公里,總長度為300多公里。

根據當時的交通和運輸情況而言,湯恩伯兵團主力能夠在17日趕到滕縣以南就是奇蹟,更別說15日和16日了。

在15日滕縣被團團包圍之時,湯恩伯軍團的部隊壓根就沒有進入滕縣附近,那就談不上增援。

第二,滕縣保衛戰激烈進行期間,湯恩伯軍團主力根本沒有趕到戰場。

湯恩伯第20軍團下轄的3個軍,13、85、52軍。此次增援的85軍,下轄第4師和第89師,都是湯部最精銳的主力部隊,也是中央軍第一流部隊。

不過,徐州一帶地形很不適合防禦作戰,都是一些低矮丘陵,非常適合日軍發揮火力的優勢。此次參戰的日軍最為精銳的甲種第10師團,戰鬥力驚人(第10師團在菲律賓呂宋島和美軍激戰到日本投降半個多月後,才放下武器)。國軍最頂尖的中央軍部隊,就火力上也遠遠無法和第10師團抗衡。那麼,即便是防禦作戰都不見得擋得住日軍,更別說主動進攻救援滕縣了。

16日,湯恩伯軍團第4師先頭部隊,不顧一切趕到臨城以北的虎山一帶,與日軍第63聯隊尖兵中隊遭遇。面對強大敵人,戰鬥經驗豐富的該營官兵沉著應戰,將日軍擊退並占據虎山一線陣地固守。此時第89師先頭部隊舒榮旅一部,才剛剛趕到臨城,就得知日軍已經繞過滕縣向南移動的狀況。第89師先頭部隊立即派出一部,向官橋附近搜索前進。

就在湯恩伯先頭部隊,到達滕縣以南的臨城附近之時。16日,滕縣城外圍陣地川軍拼死抵抗,戰鬥激烈超出了日軍所預期。但川軍戰鬥力畢竟較弱,武器裝備奇差,加上兵力太少,很快就支持不住。16日滕縣的戰況非常危急,川軍萬萬不能再堅持1到2天了。

第三,滕縣保衛戰進行期間,趕來救援的湯恩伯軍團先頭部隊自身難保。

就在日軍第10聯隊,計劃17日對滕縣發起總攻的同時,瀨谷支隊的另一支精銳,第63聯隊與奮勇增援滕縣的第89師先頭部隊遭遇。

根據一般軍事常識,滕縣附近一定有日軍重兵,湯恩伯第85軍應該在全部集結完畢後,才能北上進攻救援滕縣。為什麼?因為日軍火力強大,即便是湯部中央軍也需要有兵力上至少一到二倍的優勢,才能實現火力的均衡。簡單就是一句話,兵力上沒有優勢,湯恩伯部隊擅自進攻就等於以卵擊石。

但此時滕縣戰況危機,湯部援軍焦急萬分,無法等待主力趕到再北上救援。於是,第89師先頭部隊緊急北上,兩軍在滕縣以南、臨城以北的附近的津浦線上發生遭遇戰。

日軍利用第89師立足未穩的機會,藉助坦克開路,向第89師發起猛攻。湯恩伯第89師沒有修築工事,陷入巨大被動中,浴血苦戰。先頭部隊第533團第3營營長侯克少校戰死,第1營營長李家埻重傷。剛趕到臨城一個營,在火車站就遭遇日軍突襲。營長嚴以重剛剛下車後,立即組織部隊反擊,不幸中彈犧牲。

第89師被日軍兇猛的攻勢打了個措手不及,傷亡很大,自身難保,哪裡還有能力去北上救援滕縣?

在第89師側翼的第4師先頭部隊,相對要好些。他們在16日與日軍尖兵部隊遭遇,立即搶占了山地。17日,他們雖遭遇日軍猛烈襲擊,仍能固守陣地阻止日軍南下。不過,他們也就只能勉強守住陣地而已,也根本不可能救援滕縣。

當天,湯恩伯將軍鑑於我軍兵力少且分散,為了避免被日軍各個擊破,不得不下令部隊放棄臨城,向臨城以東的山區撤退集結,準備下一階段戰鬥。

顯然,無論按照基本軍事常識,還是有正常智力人的理解能力,湯恩伯的部署都是完全正確的。

第四,滕縣城破之時,湯恩伯軍團主力根本沒有趕到戰場,談不上救援。

為避免陷入膠著的巷戰,在短時間內一舉攻克滕縣,日軍第10聯隊聯隊長赤柴八重藏決意等待重炮部隊到位,以重炮火力壓制並轟垮城牆。於是,日軍定於17日向滕縣城發起總攻。17日晨,日軍開始以重炮轟擊滕縣城,縣城東、南面城牆相繼被轟塌。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向滕縣發起總攻。經過短暫激烈的巷戰,日軍於當日占領滕縣城。41軍代軍長、122師師長王銘章將軍力戰殉國,最終未等來援軍。

3月17日,滕縣失守,王銘章將軍戰死,而救援滕縣的89師先頭部隊在16日剛剛趕到戰場,16日17日兩天以少量兵力和日軍血戰,自身難保,損失慘重,被迫暫時後撤。此時滕縣已經淪陷。可以說湯恩伯的部隊已經盡了全力,無奈敵人攻勢太猛,速度太快,實在無法救援。

滕縣城破的第二天18日,湯恩伯電文中提到「連日作戰,第4,89師陣亡營長3員,傷2員,傷團長1員,傷亡連排長20餘員,士兵2000餘,89師因倉促應戰,傷亡較大。」雖然第4師暫時將日軍阻擊在虎山一帶,也獨木難支,無法阻擋日軍南下的鐵蹄。

經過以上的梳理,大家可以看出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在救援滕縣上,湯恩伯已經盡了全力,根本沒有任何坐視雜牌部隊血戰而不救援的行為。

反而,倉促派上戰場的89師還未集結完畢,便遭遇日軍突襲,一天之內全師傷亡團營長高達6人。大家可以想想看,這一天的戰鬥有多麼慘烈。

救援滕縣的湯恩伯的第85軍,此戰總傷亡高達兩千餘人,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固守滕縣的川軍(第22集團軍滕縣附近作戰,傷亡失蹤總數為2415人)。

如果這都能說成是湯恩伯見死不救,那薩沙和璿兩個研究戰史的傻瓜,也只能啞口無言了。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滕縣保衛戰王銘章將軍戰死 湯恩伯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