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細說德國的戰後賠償

細說德國的戰後賠償

挑起戰爭者,要為此付出代價。這是德國二戰後的親身經歷。不過戰後並沒有簽署任何涉及德國賠償金額的條約。

1945年5月,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英國和前蘇聯軍隊佔領德國。數百萬人成為無家可歸者,難民們從東部湧向西部地區。盟軍開始確立德國政治與地理的新秩序。同年7月17日至8月2日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上,與會者就戰後秩序建立、戰爭賠償等問題進行了商討。美國的主張得到了貫徹:賠償由每個佔領國從自己的佔領區徵收。但是這次會議並未規定德國賠償的具體數額。

在前蘇聯佔領區的土地和工業改革中,大地主的土地被徵收,所有大型工業企業都被國有化。東德大量的工業設備被拆除並運走,這波行動的規模遠大於西德地區。到1953年,東德工業產能大約縮減了30%。波茨坦大學近代史學教授戈特馬克(Manfred Görtemaker)表示:“德國讓前蘇聯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後者希望從德國索取廣泛的賠償。”

反觀西德,在冷戰的背景下,西方列強們需要這個盟友。政治和經濟上,西德是一個抵抗共產主義陣營的重要堡壘。在波茨坦會議之後,一個事實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戰勝國的聯盟很快演變成一場東西方陣營間的對抗。

債務大山變小山

1946年,西方盟國在《巴黎賠償條約》中規定了從西德獲取賠償的方式以及分配份額。另外,他們也確定了德國彌補納粹受害者和難民的賠償義務。不過條約並未涉及具體的數額。戈特馬克表示:“經歷了一戰的美國在賠償問題方面已有過經驗。”一戰後,德國花了很長的時間都沒能復蘇——最後希特勒得以快速崛起。“美國和英國主張大規模放棄賠償,這樣德國經濟才有機會恢復元氣。”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當時美國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1947年提出了一項歐洲復興計劃。至1952年,美國給西歐國家提供124億美元援助資金,西德從馬歇爾計劃中獲得了這筆資金的約10%。

1953年,西德簽署了《倫敦債務協議》,根據協議,西德無需賠償二戰時期造成的損失費用,只需支付戰前遺債和戰後債務。西德政府以此成功地減免債務,把賠償金額從290億馬克降為145億馬克。德國經濟的恢復由此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此外債權國也對德國的商品敞開大門,促進了德國的出口業。戰時索賠事務被推遲,將會由一份和平協議來規定。

在《倫敦債務協定》簽訂不久,聯邦德國議會就簽署了向以色列的賠償協定。以色列獲得價值30億馬克物資的賠償,“猶太人向德國索賠大會”獲得了4.5億美元。此外,至2000年,德國總共支付給強征勞工和集中營囚犯大約830億馬克。

通過簽署《倫敦債務協議》以及與以色列簽訂賠償協議,時任總理阿登納有一個首要的政治目標:促進德國與西方的融合,並把德國塑造成一個可靠的債務人的形象。

“代替和平協定”

二戰結束后的初期沒有簽訂一項關於賠償的和平協議。德國一分為二,由戰勝國管制。1989年後,德國實現統一。總理科爾(Helmut Kohl)擔心舊事重提、所有62個曾和德國敵對的國家會索要賠償。在所謂的《2加4條約》中,科爾不但確保了德國的統一和主權,也成功地貫徹了自己的主張——這份文件中沒有涉及賠償。為了避免向單一國家支付賠償,德國避免簽署“和平條約”,而是提出“2加4條約”(兩德以及英法美蘇四個戰勝國)的說法。

關於賠償的問題就此沉寂,直到今年,深陷危機的希臘再次“激活”了這個話題:希臘副財長馬達斯(Dimitris Mardas)要求德國為納粹時期的罪行賠償近2800億歐元。德國政府對此表示拒絕。“如果希臘要求3000億歐元的賠償,俄羅斯會提出什麼樣的要求?100萬億歐元?”歷史學家赫伯特(Ulrich Herbert)發出這樣的疑問。畢竟蘇聯受到納粹的創傷更為嚴重。如果正式向希臘支付賠償,那麼這個舉動會引發其他受害團體索要更高額的,德國完全支付不起的賠償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