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芬蘭憑着“它”抵抗了絕對優勢的前蘇聯軍隊

芬蘭憑着“它”抵抗了絕對優勢的前蘇聯軍隊

“西蘇”是芬蘭人的一種文化精神概念,代表着一種面臨嚴峻挑戰而堅忍不拔的勇氣

“西蘇”(Sisu)是芬蘭人的一種文化精神概念,代表着一種面臨嚴峻挑戰而堅忍不拔的勇氣。也正是憑藉著這種“西蘇”精神,芬蘭人抵擋住了前蘇聯軍隊的進攻,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獨立。

據英國BBC新聞報導,在芬蘭語中,“西蘇”代表着力量,以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去完成一項看似瘋狂而又幾乎無法達成的任務。赫爾辛基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西蘇研究學者艾米莉亞・拉赫蒂(Emilia Lahti)認為:"這是特指一種準備迎接極具挑戰性時刻的精神,是我們覺得必須破釜沉舟的氣概。你可以說西蘇是面對更需要勇氣的逆境時的能量和決心。"

拉赫蒂說:“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時刻,需要超越自身能力,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達到肉體、情感和心理上的極限時,然後我們又有了某種力量讓我們能夠繼續前進,即使我們以為我們做不到。”

在體育運動中有一個術語叫“第二次呼吸”,是指人在長跑中或馬拉松運動中,會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胸悶、四肢無力以及難以繼續的感覺,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後,這些癥狀都會消失。芬蘭人認為,催生"第二次呼吸"內在的力量就是“西蘇”。

因此,有些年紀大的芬蘭人認為,”西蘇精神甚至會帶你穿透花崗岩。”而自從冰河時代開始,芬蘭的花崗岩就已經遍布鄉村、森林了。漫長的歲月尚不能風化、粉碎花崗岩,人要穿透它,其難度可想而知。

1917年,芬蘭擺脫了俄羅斯的統治,再次成為獨立國家。“西蘇”精神理念被視為芬蘭民族的一種特別品質,並幫助定義了芬蘭的國家概念。

芬蘭圖爾庫大學(Turku University)文化歷史學家勞諾・拉蒂寧(Rauno Lahtinen)指出,"上世紀20年代,他們需要為芬蘭找到一些作為獨立國家的特徵。所以西蘇是一個很好的正面進取的東西。它給我們的感覺是,我們芬蘭人有一種積極的精神。它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可以在寒冷中得以倖存。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在尋找積極的自我形象。所有這些都強化了一點:芬蘭人有一種特別的品質。"

對於“西蘇”精神,最現實的歷史事例就是發生在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戰爭”(Winter War)。芬蘭軍隊以絕對劣勢的兵力成功地抵抗了前蘇聯軍隊的進攻,保護了獨立國家的地位,從而贏得了國際聲譽和尊敬。在冬季戰爭中,佔有絕對優勢的前蘇聯投入了巨大兵力卻遭受慘重的損失,沒有完成征服整個芬蘭的計劃,其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損害。

當然,“西蘇”精神也有其缺點,它也體現出了芬蘭一種固執己見的元素。此外,“西蘇”會令人很難去承認自己本身的弱點,因為這樣一來就可能會有失顏面。過分堅持和強調“西蘇”,也可能會傷害其他人。

拉赫蒂認為,將“西蘇”精神和同情心結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隨着外來文化輸入和影響,以及芬蘭人生活方式的變化,“西蘇”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現在已經呈現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