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古代繪畫中所描繪的宋代殿試場景(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轉折點,考得好,不必驕傲;考得差,也不必氣餒!不要瞧不起笨人和落榜生,他們往往會成為最有出息的人。

高考,是現代才有的名詞,而古代的“高考”,就是科舉制度,曾經在歷史上興盛了1300多年。京博國學分享了古代的11大「高考」故事,讓我們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了解一些盡人事、聽天命、善始善終的奧義。

1.翻臉認人

唐朝時的趙悰,他的妻子是當地守軍的一個軍官的女兒。趙悰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又窮困潦倒。他的岳父一家都瞧不起他,甚至厭惡他們兩口子。

有一天,當地守軍舉行春季聚會,每家都在現場搭棚子觀看錶演。趙妻也不得不去,因為穿着破舊,娘家人就讓她坐在棚子的角落裡,用帳子擋着。正看得熱鬧的時候,趙悰的岳父被上司喊去,從上司那裡得知趙悰考中進士,又急忙回去告訴大家。岳父一家立刻撤掉帳子,紛紛拉着趙妻祝賀,爭着給她打扮,送她衣物,然後一起吃飯。

點評:

代的科舉制度,還兼有“國考公務員”的功能。從古到今,考場都是人生轉折的一個縮影,有時候,一場考試真的決定了人的命運!

2.出人意料

唐朝末年,有一個名叫包誼的考生,他學問很好,但是得罪了主考官劉太真。劉太真發誓不讓包誼考中。包誼也認為自己完了,不過他還是堅持完成了三場考試。

劉太真確實沒有錄取包誼,他拿著錄取名單去找宰相。當時正趕上“朱泚之亂”,宰相看名單中有個姓朱的,很不高興,讓劉太真立刻換人。這時,劉太真已經想不起其他考生的名字,只記得包誼,結果包誼高中。

點評:

考試,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考一個人面對挑戰的心態和意志,所以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只要你努力,好運氣就會光顧你!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考試不僅是考知識,更多的是考一個人面對挑戰的心態和意志(圖片:wikimedia commons)

3.事有反常

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是殿試,主考官是皇帝,狀元(第一名)的最後決定權也在皇帝。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的殿試,原先確定的第一名是孫曰恭。皇上朱棣一看名單就說,不行不行,孫暴怎能做狀元。主持閱卷的大學士楊士奇急忙解釋,不是孫暴,是孫曰恭。古代是豎行書寫,“曰”與“恭”上下相連,像個“暴”字。不管怎麼解釋,還是按皇上的意思,將第三名的邢寬點為狀元,朱棣說:“邢寬好,刑政寬和嘛!”這是因為朱棣通過陰謀和武力奪取了皇位,特別害怕別人說他殘暴,對“暴”字非常敏感,特別在意樹立寬厚仁慈的形象。

點評:

世間事,都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考試並不能充分反映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所以要努力爭取分數,卻不必因為分數而失去自信。

4.百名怪題

明朝成化年間,浙江學政李賢,在考試前幾天微服私訪,看到有兩名考生正在下棋。一個考生大言不慚地說:“用不着複習,上榜沒問題。他李賢總不能出一道含有一百個人名的怪題來刁難我們吧?”

李賢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結果真出了一個含有一百個人名的怪題:“孔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雲台二十八將,將將何功?”自然沒有人能全部說清楚,李賢因此一個都不錄取。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李賢(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點評:

考試,本質上是由出題人與答題人合作完成的遊戲。今日之高考,也有考試專家的猜題、押題。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會考試的人,這是要反思的。

5.命由己造

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舉考試,王陽明考中二甲第六名(總第九十五名),名次實在一般,但是不擅長考試的他卻成了心學大師、儒家聖人。狀元倫文敘在後世的名氣不如王陽明,但是在家庭教育上成果輝煌,創造了“父子三元四進士”的神話: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王陽明(圖片:wikimedia commons)

他有五個兒子,長子倫以諒,鄉試名列第一(解元),后中進士;次子倫以訓,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二(榜眼);三子倫以詵,17歲中舉人,后中進士,所以被稱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中原第一家”。

本來應該是狀元的豐熙,因為腿腳有殘疾,成了第二名,但是皇帝又破例賜他同狀元及第,也就是說,這科有兩個狀元,一個是倫文敘,另一個是同狀元豐熙,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本來有希望成為狀元的唐伯虎,因為牽涉了科場舞弊案,不但入了監獄,還被終身禁止參加科考,雖然悲劇,卻也使這個“風流才子”成為偉大的書畫家。

點評: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肯定不同,但是都可以獲得圓滿、活出自我,無所謂成敗,盡人事,聽天命,善始善終!

6.一世狂名

明朝末年,有一個狂生,名叫邢昉。他考試時寫的文章,指點江山,批評古人,目空天下。考官讀了文章的開頭,在試卷上批“太狂”,又讀了中間部分,越看越憤怒,又批道“更狂”,然後乾脆把邢昉的試卷扔了。邢昉毫不在乎,說:“當官有什麼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夠了。”

點評:

考試只是答卷,快樂才是人生!

7.女鬼撿卷

有一位考官,夜晚在燈下看考卷,他把覺得好的,可以取中的放在書案上,不好的就直接扔到地上。看到半夜,差不多看完了,這時來了一個女鬼,樣子很是凄慘嚇人。這女鬼也不說什麼,直接從地上的一大堆廢卷子里撿起一張,放回書案上。這考官也膽大,拿起來又扔到地上,女鬼再撿,他再扔……反覆幾次之後女鬼不撿了,跪在地上哭。考官有點於心不忍,就把卷子撿起來放到書案上取中的那一摞里,女鬼站起來向他行了個禮就走了。考官暗中記下了考卷上的名字,後來給那個考生說了這事。考生哭着說,根據所描述的女鬼的樣子,應該是自己去世的母親。

點評:

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今並無不同!

8.因名被廢

清朝同治七年的科舉考試,江蘇考生王國鈞本來名次在前面。殿試的時候,慈禧太后一聽這名字,諧音是“亡國君”,頓時不悅,把他貶到第三等級里去了,另選了洪鈞做狀元。學問、人品都很好的王國鈞因為名字,只做了個知縣,一生潦倒,而洪鈞官至內閣學士、兵部侍郎。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洪鈞(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點評:

品德、能力最重要,顏值也重要,名字更不可忽視。起名字也是一種學問,一個人的名字要響亮,有美好的含義,千萬不要有難聽的諧音。

9.名臣“高考”

清末的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作為湘軍三巨頭,都是功高蓋世,但是他們的“高考”故事大大不同。

曾國藩生於1811年,左宗棠和胡林翼生於1812年,三人年紀相仿。曾國藩小的時候很笨,而左宗棠是神童。和曾、左出身草根不一樣,胡林翼是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公子哥,小的時候聰明伶俐。

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考上秀才就開了竅,又過一年,就中了舉人,再過四年,他27歲,中進士,點翰林,從此飛黃騰達。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曾國藩(圖片:wikimedia commons/CC BY-SA3.0)

左宗棠因為給去世的父母守孝,一直沒能去考取秀才,20歲時乾脆眾籌108兩銀子,買了個秀才資格,接着就考取了舉人,是三人中最先考上舉人的,但是後來三次考進士都失敗,一怒之下就不再考了。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左宗棠(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胡林翼雖然家庭條件好,人又聰明,但是他少年風流,不願花心思讀書,直到經過岳父的勸說,以及父親的棒責,才開始發奮,他是三人中最後一個考上舉人的,卻是最早一個考上進士的。

從古代11大「高考」故事體驗以平常心對待高考

胡林翼(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點評:

三人起點不同,卻都能功成名就,最初的笨孩子曾國藩成就最大,而左宗棠大器晚成。這啟示我們: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轉折點,考得好,不必驕傲;考得差,也不必氣餒!不要瞧不起笨人和落榜生,他們往往會成為最有出息的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