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朝趣事之一:太武帝父子的佛緣

來源: 博談網

作者: 李小粒

Clipboard01 1930

太武帝繼位之初一心圖志,他??「銳志武功,每以平定禍亂為先。??」並沒有廢佛的打算,但自天師道寇謙之獻道書於朝廷,太武帝的信仰開始發生變化。

此時還有一件讓太武帝大傷腦筋的事,就是太子拓跋晃信奉佛法,而太子又是自己皇位的繼承人,太子信佛與自己滅佛是尖銳對立的,太武帝不得不考慮這個頭等重大的問題。太武帝不能讓太子一直信佛,他要用自己的皇權改變太子的信仰,這也許是太武帝對沙門大開殺戒的最直接原因。

Clipboard02(694)

太子篤信佛教,奉玄高為師。也在??「私養沙門??」之列。還沒等到太子將玄高??「獻出??」,太武帝便將玄高抓起來殺掉了。這是太武帝滅佛關鍵的一步,太武帝想借滅佛詔和殺玄高這種高壓政策迫使太子放棄佛教。逼迫太子放棄佛教的另一點證明是在這個滅佛詔下達前七天,太武帝下詔以??「皇太子始總百挨??」,以穆壽、崔浩等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皇太子。崔浩是毀佛的極力鼓吹者,以崔浩輔政可明顯看出太武帝迫使太子放棄佛教的意圖。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太武帝想得這樣簡單,太子依舊信佛,似乎比以前更加堅決,這從太子對太武帝第二次下達滅佛詔的態度可以看出。

另外,佛教與道教儒教的矛盾,而佛教自身也在墮落腐敗。本來,太子受寇謙之和崔浩的影響已經對佛教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曾斥之為??「西戎虛誕,生致妖孽??」而加以限制,但卻沒有滅佛的想法。真正促使太武帝下定滅佛的決心的是一次偶然發生的事件所反映出來的佛教自身的流弊所致。

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率軍前往杏城欲平定蓋吳叛亂,途徑長安之時,其從官在一大佛寺內發現有大批兵器,太武帝震怒,懷疑該寺僧人與蓋吳通謀,於是下令誅殺闔寺沙門。在抄其財產的過程中,又從寺中搜出專門釀酒的器具若干,以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奇藏的珍寶、財物數以萬計。後來甚至發現僧人與婦女淫樂的??「窟室??」。太武帝忿沙門非法,崔浩恰好隨行,在旁趁機挑撥,勸帝滅佛,太武帝遂下令,誅殺天下沙門。

Clipboard03(700)

太武帝對沙門大開殺戒,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太武帝要同太子進行針鋒相對地較量,因為太子的信仰如不改變,將與崔浩等輔政大臣格格不人,國政將無法治理。這場較量的結果會是兩敗俱傷,太武帝沒有能夠令太子改變信仰,太子也從此鬱鬱寡歡,導致太武帝反思自己的過往行為。

太武帝把對太子的憐愛和對滅佛事件的悔恨變成對崔浩的憤怒,終於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借崔浩寫??「國史??」暴露國惡之罪名誅殺崔浩,??「清河崔氏無遠近,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皆浩之姻親,盡夷其族。??」可見太武帝痛恨崔浩已極,因為崔浩是滅佛的極力鼓動者,只有將其斬草除根,方解心頭之恨。事實上,崔浩寫??「國史??」根本不是他被殺的主要原因。然而殺死崔浩也沒能挽救太子的性命,在滅佛事件的沉重打擊下,正值青年的太子拓跋晃不幸在崔浩死後第二年六月病死,年僅24歲。太子之死令太武帝痛心疾首,對自己當年殘酷毀佛追悔莫及,曾對大臣說:??「業已行,難中修復??」,川太子死後第二年,帶著無限的遺憾,太武帝離開了人世,終年45歲。

太武帝從開始崇佛,中間滅佛,到最後似有悔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猶疑不定,做出的決定也可稱之為輕率。

Clipboard0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