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草民太草會引起錯覺

  • 歷史

來源: 張鳴

作者: 張鳴

nlhlhryyr66

自古以來,小百姓自稱草民,但皇帝和官員,卻喜歡說百姓是他們的子民,皇帝是大父,而官員則是父母官。但是,在另外的場合,官員又說自己是牧者,皇帝則說地方官是牧民之官。在這樣矛盾的稱謂中,要想理出頭緒,的確也難。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小百姓肯定不是人家的「子」,就算是子,也是后媽生的。鑒於自稱草民從來沒有被駁回過,所以,草民就是草民。

草民就是草,滋養權力大象的野草,無需耕耘,也無需灌溉和打理,但被收割卻是天經地義的。凡是放過牧的人都知道,如果過度放牧,或者割得太狠,肯定會影響下一季野草的生長,但是,只要牧人需要,該過度,就得過度。如果草沒有丁點反應,一任牧者沒完沒了地割,那麼,就讓牧者,尤其是皇帝,產生某些錯覺。

唐太宗李世民認為百姓不是草,而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個道理,是他親身從隋末大亂中體會到的。天下豪傑並起,草民里在裡面起鬨,到處都是狼煙烽火,做皇帝的,如果知道誰能砍他的頭,那還是好的,糟就糟在,在這樣的情形下,你知道你的腦袋早晚會被砍,但不知道誰來砍。打死隋煬帝他都沒有想到,最後砍他腦袋的,居然是他忠誠的衛戍部隊。暴民是浪涌,最後嗆死皇帝的,不知道是那口水。暴民嗆不死你,你的自己人由於喪失了信心,也會趁亂打劫。

但是,能意識到百姓是水的皇帝,不是很多。李世民的後代,就不一定門清。或者嘴上說知道,但心裡並不那麼想。最大原因,是草民實在是太草,太平盛世,割了一茬又一茬,無論怎樣過分,草民都能忍了,只要還能湊合活著。

原本,草民就不是牧民之官的草民,而是皇帝的草民,官員,不過是拿了俸祿,替皇帝辦事的人。如果皇帝都覺得過分地割草,無所謂,草民太好了,那麼,牧民之官,就會變本加厲,不僅替皇帝收割,而是順便為自己弄好處。最後,可以把草根都挖出來,也毫不顧惜。到了這個時候,草民就活不下去了,不死的話,就會變成流民。這樣的話,權力的大象,若要再享用這些草民,就有點麻煩。皇帝和這些牧民之官忘了,草地上的草,不僅僅只有那些可口的苜蓿,還有帶刺的蒺藜,或者說叫刁民。一旦流民多了,刁民就有了機會,天下就可能要亂了。

天下亂了,也說不好是哪些亂民能成事,能把皇帝拉下馬。但是,對皇帝而言,最危險的事兒,還不是亂民造反。一般來講,即使在古代,政府軍還是訓練有素,戰鬥力比較強的。怕就怕總是有人鬧事,按住葫蘆起來瓢,沒完沒了。這樣的話,時間一長,鎮壓的力量自己就沒有信心了,對王朝沒有信心了。到了這步田地,統治層內部,就會自己生出來野心家,野心家一搞事兒,那皇帝可就要真的玩完。

這一切,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出在草民太草上。是啊,王朝時代的草民,無論怎麼被視為統治之本,但由於沒有任何反制機制和手段,就算欺負你欺負到家了,你又能怎麼樣呢?逆來順受多了,會引起皇帝的錯覺。權力的傲慢,在每一個朝代,都會重演,但每每在王朝末期最甚,就是這個道理。就這樣一茬一茬欺負下來,誰能想到,最後的結局,竟然是這樣,玉石俱焚。然而,每次改超換代,能吸取教訓的,也就是幾個人,大難一過,太下太平,就又成了收割草民的大好季節。前面的事兒,都被忘乾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