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延安日記(54)

來源: 延安日記

作者: 弗拉基米洛夫

1944年10月10日

溫斯頓·丘吉爾和安東尼·艾登現在在莫斯科。英國首相在機場發表講話說,是俄國軍隊首先瓦解了德軍的士氣,並摧毀了他們的軍事機構。

某電台報導,「甘地想要統一印度的嘗試遭到失敗,只能同他的一幫追隨者一起沉溺於祈禱之中。」這對一個獻身於祖國解放的人,真是莫大的諷刺!

唐納德·納爾遜訪問中國的主要目的,是來摸摸美國投資的前景如何。雖然日軍還未戰敗,商人們卻已經在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國的人力和廉價原料了。

湘豫戰爭失敗之前,林伯渠被派往重慶同蔣介石會談。那時,特區的反國民黨宣傳再次造成國民党進犯的危險。大家都以為延安註定要失敗了。

中央政府軍在湖南和河南的出乎意料的失敗,居然使中共在重慶的代表從一個乞討者的處境一變而為自信的、怒氣沖沖的讉責者了!

多麼驚人的變化!

1944年10月14日

中國的分裂是日軍獲勝的主要原因。這並不是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問題。毛澤東認為敵人的勝利是削弱蔣介石力量的一個因素。不論是軍事的失利,還是反法西斯鬥爭這樣的因素,都不能使中共主席放棄他的分裂政策。這種分裂是中國不祥的現實。而且這種分裂顯然有利於日本軍國主義者。毛澤東分裂民族統一抗日的政策無異於為日本增加了幾十個打中國的師。

毛澤東認為,只要蔣介石在前線打勝仗,他的政策就受到威脅。因此,無論如何也要削弱蔣介石,這就是中共領導所採取的政策的實質。讓日軍佔領中國土地、燒毀中國城市去吧!

毛澤東自稱共產黨員。可是,難道一個共產黨員能促使別人佔領自己的國土、劫掠自己國家的財富嗎?!他並不希望組成緊密團結的抗日統一戰線。他明知這是一支有生力量,但是寧願讓蔣介石一方去與日軍和偽軍作戰。他自己的抵抗不過就是打打游擊而已。

1944年10月20日

中央政府任命軍閥閻錫山為早就在他的實際控制下的那個戰區的司令長官。

蔣介石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閻錫山部隊倒向日軍。他常常接見閻,並把閻召到他的司令部去。

閻錫山並沒有投靠日本人,他只同他們秘密地做生意,使自己不受重慶政府控制。

特區的軍隊利用蔣介石在軍事上的失敗,打敗了閻錫山,惟一的目的是擴大地盤。閻錫山對特區來說,不是一個威脅,因為他力量薄弱,而且已經加入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共領導與觀察組之間不斷增進了解,重慶對此感到驚恐。

美國人認為,在中國登陸的時機已經成熟,因為這是遏制日軍順利推進的最有效的辦法。美國人深信,在一些沿海省份,中共部隊準備(或正在)為盟國的登陸部隊建立據點。

1944年10月22日

周恩來實際上在建立他自己的,不隸屬於情報局的情報機構。這個機構的主要成員有劉少文(化名張敏)和陳家康。它使用能夠與其他國家保持政治上的秘密交往而不受康的限制,這對毛澤東特別有用。

毛常常跟周商量問題,周幾乎對每個政治問題都有自己的情報,而且了解人們一般都不外傳的那些事情。周非常關心他的工作人員,無疑是高級幹部中的一個例外。他擁有一個龐大的工作機構,其中都是他的人,而且都是些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學專長的人。他同美國人和英國人之間的各種牢固聯繫特別重要。他對英國人甚至更有好感。我曾在毛澤東的住處度過無數個夜晚,人們暢飲酣談,笑語盈座。通過這些,我了解到了這方面的一些情況。

在某種意義上說,周在共產黨黨內和行政機構內,有他自己的組織,這個組織不僅靠公務、而且靠私人關係來聯繫。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

1944年10月24日

馬海德一直想成為給葉劍英看病的醫生。因為葉劍英參謀長知道中共領導的一切計劃。

當葉劍英外出打獵時,馬海德總是想方設法陪他一起去,而且往往達到目的。

晚上,馬海德跟他的美國同事混在一起。

1944年10月28日

美國人報導,在菲律賓同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日本海軍在菲律賓群島外海遭到一次毀滅性的失敗。

丘吉爾昨天在下院發表講話。史迪威擁有美軍最高的軍銜。他是上將。美軍現在只有六個上將。

四星上將結束了他的事務,回美國去了。幹得好,赫爾利!你現在可以當掮客了!

毛利用美國對特區政治上的承認,想使兩個大國相爭,他好從中漁利。這是他的明確的策略。

中共領導堅信,不解放華北就不能戰勝日本。華北布滿了中共的根據地。所以,延安相信,美國同中共部隊合作是勢在必行。

在我同美國人的很少幾次會晤中(我們避免談政治),我聽到了些有關威廉·布利特的事情(我忘不了他殺氣騰騰的反蘇講話)。他是一個富家子弟,羅斯福新政的一位相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任美國駐莫斯科和巴黎大使。他是羅斯福的摯友,據說是總統的外交事務助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界頭目中竟還有這種極端反蘇的狂人!

我認為,布利特講話的目的是要說服羅斯福去檢查一下他對蘇聯的政策。

戴維·巴雷特是個鎮靜而謹慎的政治家。即使他談得很多,也不會漏出重要的東西來。他愛開玩笑,脾氣好。從表面上看,他的工作原則之一就是交游越廣越好。中國同志說巴雷特給他們講了他的理想在佛羅里達州弄所大房子,搞個像樣的果園,做水果生意。

1944年11月1日

蘇聯和保加利亞在莫斯科簽訂了停戰協定。

10月27日,日本人發動了新的大規模攻勢。目的顯然是:佔領鐵路、摧毀陳納德將軍的空軍基地,阻止盟軍在中國沿海地區參戰,削弱中央政府的力量。

蔣介石任命美國少將艾伯特·C·魏德邁作他的參謀長。魏德邁少將原在緬甸指揮部隊。

畑俊六將軍是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司令部設在南京。

蔣介石決定派遣一個特別使團到莫斯科去,使團將由國家元首的兒子蔣經國率領。

蔣是個奸險的、老謀深算的政客。他很清楚,遠東問題的解決,並不單單位依賴於重慶、延安和華盛頓三方,因而要走這步很合邏輯的棋。

選擇年輕的蔣經國,不僅僅是出於父子的感情。早在1924年國共合作的時候,蔣介石的兒子曾赴蘇留學。他在莫斯科念完了中學,后又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

這次政變,標志著國民黨最終背離了孫中山的原則,並導致國共之間的長期鬥爭。

同年,1927年,將經國譴責了他父親的反革命活動,並同他決裂了。

1937年,內戰隨著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而結束(西安事變)。蔣經國開始與他父親通信。

蔣介石在給他兒子的回信中說,目前不值得去分析導致家庭糾紛的那些事件;當前重要的事情;是你決定回國,至於將來我們也不必去作推測,我們會明白我們所應該明白的事情,年輕人有其特有的幼稚病,那就是幻想。

蔣介石說對了。他的兒子逐漸背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了他父親的忠實助手。

蔣介石決定派遣以年輕的蔣經國為首的代表團去莫斯科,主要是考慮到他兒子對蘇聯社會情況很熟悉。據推測,蔣經國會帶去有關統一戰線現狀的有說服力的事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