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皇帝沒有恩人

來源: 張鳴

作者: 張鳴

QW%20%2827%29 0

人生在世,難免沒有個三災六難,如果趕上兵燹天災,就更是危險。所以,活下來的人,能有有恩於己者,也是大概率事件。有救命恩人的,也不算稀罕。知恩圖報,本是做人天然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知恩不報,在中國人看來,就是禽獸不如。但是,這個道理,放在皇帝身上,就不好使。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武夫,在做皇帝之前,就是皇帝親軍的首領,深受信任。這個地位,是他一槍一棒親冒矢石打出來的。做皇帝之後,也喜歡御駕親征。可是,但凡要打仗,風險都免不了。

趙匡胤帳下的牙兵,有位勇將,名叫張瓊,是神射手,每危難之時,張瓊出手,往往一箭就解決問題。周世宗柴榮,是個好征伐的皇帝,趙匡胤跟著他,仗沒少打。在南下進攻淮南,攻打壽春之役,趙匡胤帶領敢死隊,乘皮筏進入城外壕溝,不料城上安設了車弩,一種威力巨大的機械弩,弩矢特別大。對方發現了趙匡胤,連弩齊發,矢如雨下。張瓊一面以身遮蔽趙匡胤,一面奮力撥開矢雨,總算保住了主公一條性命。事後,發現他的腿上中了一箭,深入骨頭之中,軍醫拔都拔不出來。張瓊要了一杯酒,滿飲下去,自己用刀破開骨頭,把箭矢取出,神色自若。傷好之後,趙匡胤也做了皇帝,讓他做了禁軍的頭兒。

按說,這樣的救命之恩,皇帝總得高看一眼了吧?沒有。後來張瓊也不過做了一州的防禦使,官位並不高。在任上,由於脾氣不好,跟左鄰右舍,都搞不好關係。對皇帝的親信,也不假顏色,每每輕慢之。皇帝的左右,都憋著報復他。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終於,張瓊被人告了,說他擅騎官馬,搶人家的僕役,自己的家丁僕役,有上百人,橫行霸道,連禁軍都怕。更可氣的是,平時還吹當年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做軍頭時的事兒,非常不敬。那意思就是說,張瓊仗著救過皇帝的命,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皇帝的弟弟。

趙匡胤聞報,也沒說先調查一下,就派人把張瓊拿來,下了大牢,審訊之後,張瓊不服。趙匡胤居然大怒,下令用刑,這下子,仇人可有了機會,大刑伺候,把個張瓊整得九死一生。張瓊眼睜睜看著自己沒活路了,把御賜的一條金帶,給了母親,然後就真的被賜死了。

死後,抄家的時候,皇帝才發現,張瓊是個清官,家裡空空如也,哪裡來的百多僕役,只有三個僕人而已。皇帝良心發現,覺得自己有點過分。就問他的身邊人,你們說張瓊有百多僕役,在哪兒啊?左右對曰,張瓊的僕役,一個頂百個。

宋代是有丹書鐵券這種東西的,也就是所謂的免死劵。但是,即便是有丹書鐵券,碰上皇帝不高興了,也靠不住。對張瓊這種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皇帝要冤死他,也就冤死了。皇帝是不會有恩人的,也沒有什麼恩可以報。因為,普天之下,所有人為皇帝賣命,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有人真的以為對皇帝有救命之恩,以此自居,那麼,就離死不遠了。在歷史上,趙匡胤還算是個不錯的皇帝,不錯的皇帝尚且如此,別的,就更差了。

皇帝的薄情寡義,民間老百姓有點看不過眼。所以,好些民間傳說,民間的戲劇,提起這樣的皇帝,只有一個調子,就是諷刺挖苦。所有殺功臣的皇帝,在民間戲劇里,事實上都是挨罵的。

看來,皇帝的這份牛皮哄哄的勁兒,老百姓並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