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和法國大革命

中國人和法國大革命

周三(14日)是法國國慶。這個日子的來源是巴士底日(Bastille Day)。232年前,法國民眾攻入巴士底監獄,為法國大革命揭開序幕。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曾將其與同時期發生的工業革命視為「雙元革命」,並稱所有近代國家幾乎都是18世紀「雙元革命」的產物。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滿清皇朝刻意對法國大革命作出消息封鎖,幾乎在大革命發生一百年之後,中國才開始對此課題作出研究,單從這一點,也可以窺看當代中國為何跟普世價值有這麼遠的距離。

關於法國大革命消息最初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和途徑,由於人們所能見到的清朝官方文書隻字未予記載,故暫難確定。此前,曾有中國學者認為,最先告訴中國人法國大革命的是敵視法國革命的英國人,1793年英國派遣了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到中國談判通商,他朝見過乾隆皇帝,他很可能是把歐洲這件大新聞帶到中國來的第一個西方人。但目前中國學界一般認為,法國大革命的訊息在英國使節馬戛爾尼1793年8月抵達北京前的兩三年已傳到了清廷。此說的主要依據為使節團秘書兼特使缺席時的全權代理喬治.斯當東(George Staunton,1781–1859)所著《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的相關記載。例如,該書第九章《經過萬山群島,接近澳門,開往舟山》中寫道:「近兩三年的法國內亂消息在北京已有風聞,那裡所鼓吹的種種破壞秩序、顛覆政府的主張,迫使北京政府加以防範。」由相關記載可知,法國大革命的消息在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之前業已傳入中國,只是因為清廷嚴密封鎖消息,使得國人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至19世紀90年代,法國大革命的消息不僅早已在中國傳開,而且開始在中國思想界和政界都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更有甚者,在國勢日危、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背景下,法國大革命史還被捲入了中國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改良派的代表康有為和梁啓超在戊戌變法的過程中和失敗以後,曾利用法國大革命的經驗教訓來論證他們的政治主張。例如,1898年,康有為為推動維新變法,向光緒皇帝進呈《法蘭西革命記》,敬告光緒皇帝,若不及早變法,將會激起革命。

與此同時,革命派的章太炎、孫中山等人,亦曾利用法國大革命史為自己的政治主張辯護。如果說康、梁研究法國大革命,旨在以此為鑑,推動變法維新,在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上爭取實現有限的民主自由﹔那麼,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研究法國大革命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謳歌大革命的精神,對大革命的思想和學說進行有利於其「本土化」的加工改造,在此基礎上力倡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實行三民主義。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期,法國大革命史在中國是由政論家論述和傳播的。嚴格說來,直至此時,在中國只有法國大革命史的政論,還沒有法國大革命的史學。

這種狀況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到1949年的30年間,終於有所改觀。專門研究法國革命史的中國歷史學家開始出現,其突出代表為沈煉之和楊人楩。沈煉之1920年代後期赴法國留學,主修歷史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其間曾經友人介紹,專程赴第戎拜訪在第戎大學講學的法國大革命史大師馬迪厄(Albert Mathiez),並旁聽馬迪厄講授的關於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課程。學成回國之後,沈煉之教授在1941年9月出版了《法國革命史講話》。楊人楩在1930年代初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曾在牛津大學師從法國革命史名家湯普森教授(J. M. Thompson)研習法國大革命史。他於1945年出版了《聖鞠斯特》,此書的前身是他在湯普森教授指導下撰寫的學位論文《聖鞠斯特的政治思想》。此外,他還翻譯出版了馬迪厄的《法國革命史》等經典之作。至此,法國大革命研究不像過去那樣僅僅停留在比較膚淺的介紹、評議、政論層次,而是逐漸注意學術研究的專業性。

可惜,好景不常。在1949年之後的較長時間裡,中共政權又提倡一邊倒學習蘇聯,這一階段由中國學者自己撰寫的有關法國大革命的著作屈指可數,即使有翻譯蘇聯著作,亦是獨沽一味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寫法國革命史。在文革期間,學術研究更是全面停頓。至1978年12月中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之後,中國的法國史研究才再呈現生機。1979年8月,中國成立了專門研究法國歷史的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它的成立為有志於大革命研究的中國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改革開放階段,不少中國學者力圖擺脫教條主義、簡單化、庸俗化的影響,通過獨立研究,認識和理解法國革命時期主要人物、事件和18世紀末法國的獨特現象。可惜一到習近平時代,歷史研究又再陷入開倒車的厄運。

順帶一提,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曾大力推薦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Henri-Charles Clérel,comte de Tocqueville,1805-1859)的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令該書洛陽紙貴。在《舊制度與大革命》裡,托克維爾闡述了他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主要觀點:雖然法國人民試圖擺脫過去的制度和獨裁的影響,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之中。

一眾中國讀者今天再讀《舊制度與大革命》,能不唏噓感嘆?

華客 | 新聞與歷史 :中國人和法國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