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獨立日、獨立宣言和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

20200705080051318

這幅古老的畫作,描繪了《獨立宣言》的簽署。

每年的7月4日「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是美國的國慶日,這也是紀念1776年7月4日在第二屆美國大陸議會上通過的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而起草《獨立宣言》的傑弗遜總統,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總統。

美國的《獨立宣言》不僅宣布了與英國的徹底決裂,同時也表達了美國的建國理想:「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都被平等地創造,造物主賦予了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

美國的《獨立宣言》不是法律,也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功能強大,一直激勵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爭取自由和平等。美國的《獨立宣言》同時也闡明了美國政府以及美國人民所依據的行事原則。

美國的《獨立宣言》、《美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和《人權法案》(Bill of Rights)這三份文件統稱為《自由憲章》( Charters of Freedom)。

《自由憲章》的原始文件,被永久的保存在美國的國家檔案博物館中。《人權法案》和《美國憲法》的五個部份,以及平攤地在它們上方的《獨立宣​​言》,這三份歷史文件令人印象深刻地保存在由防彈玻璃和塑料層壓板製成的立式箱子中。

《獨立宣言》的誕生

據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 Museum)資料,1776年6月7日,弗吉尼亞的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在大陸會議上陳述了《弗吉尼亞公約》的決議,意在宣布聯合殖民地成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在1776年6月11日的表決中,有7個殖民地同意,5個希望能與英國和解,紐約棄權。當時的美國有13個州。

因在1760年代與1770年代間,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大不列顛王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升高,終在1775年爆發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來剋星頓槍聲),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之先聲。一開始大多數人仍然希望與英國和解,直到強力壓制殖民地自治的《不可容忍法案》通過後,視不列顛母國為壓迫者的觀點方日益廣布。麻省1774年之沙福克決議、與托馬斯·潘恩於1776年出版的小冊子《常識》等文告的流傳,更加掀起了反不列顛的風潮。

1776年6月11日,大陸議會表決同意獨立的當天,大陸議會便指定了由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賓夕法尼亞)、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馬薩諸塞)、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弗吉尼亞)、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康涅狄格)和羅伯特·利文斯頓(Robert R. Livingston)(紐約)組成5人委員會起草聲明,申明殖民地應獨立的理由。

傑斐遜曾於同年5月,已起草過弗吉尼亞憲法,歷史學家說,傑斐遜較早的著作也影響了《獨立宣言》。

傑佛遜是美國獨立宣言之主要撰稿人。大陸議會為撰寫該宣言所委任的五人小組全體一致同意,由傑佛遜單獨起草宣言全文。

所以傑斐遜被指派起草文件,而富蘭克林和亞當斯做了修改,隨後在會議上宣讀並做最後的修改。

《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五個不同部份組成:介紹、序言、正文(兩個部份)和結論。序言陳述了導致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的原因;指出脫離是不可避免的。正文敘述了喬治國王對殖民地的虐待和掠奪;殖民者的忍受和不滿。最後得出結論,聯合殖民地有權成為獨立自由的國家。

獨立宣言的初稿,於1776年6月28日提交給美國大陸議會,於7月2日獲得批准,並於7月4日宣布成立,所以7月4日被稱為美國獨立日。

獨立宣言中,最主要的便是闡述了造物主所給予人的平等,與政府的權力與義務。部份重要原文譯文如下: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據的原則和組織其權利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有可能使他們獲得安全和幸福。若真要審慎的來說,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應當由於無關緊要的和一時的原因而予以更換的。過去的一切經驗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尚能忍受,人類還是情願忍受,也不想為申冤而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形式。然而,當始終追求同一目標的一系列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的行為表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暴政之下時,人民就有權也有義務去推翻這樣的政府,並為其未來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忍受苦難的經過,也是他們現在不得不改變政府制度的原因。當今大不列顛王國的歷史,就是屢屢傷害和掠奪這些殖民地的歷史,其直接目標就是要在各州之上,建立一個獨裁暴政。為了證明上述句句屬實,現將事實公諸於世,讓公正的世人作出評判。』

這個《獨立宣言》的正本被送到官方印刷商約翰·鄧拉普(John Dunlap)商店印刷,7月5日,印刷副本被分發給各個議會、大會、安全委員會、以及大陸部隊的指揮官。現存的還有26份「鄧拉普寬邊」版,其中21份歸美國機構所有,2份由英國機構擁有,3份在私人業主處。

7月9日,全部13個州批准了《獨立宣言》,賓夕法尼亞的蒂莫西·馬特勒克(Timothy Matlack)可能是宣言文本的製作者,他用筆和墨水,在24¼ x29¾英寸的羊皮紙上手寫了《獨立宣言》全文。

8月2日,大會主席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第一個在宣言上簽字,最後有56位代表簽署了宣言,有些是後來幾天簽的。

20200705080051474

美國國家檔案博物館網站提供的《獨立宣言》原始文件與石刻版圖片。(www.archives.gov)

托馬斯·傑斐遜總統

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勛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1779,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傑弗遜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國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國副總統(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國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在1824年分裂為止。

他於1774年寫下的《英屬美洲民權概觀》(A Summary View of the Rights of British America),曾引領維吉尼亞地方議會走向國會。這本小冊子成為美國人對英國殖民者們辯駁時的有力論據,促進美國人走向獨立自主,標示著傑佛遜為愛國者中思想最深刻的辯士之一。

1776年9月,傑佛遜回到維吉尼亞,並獲選入新成立的維吉尼亞州代表議會(Virginia House of Delegates)。傑佛遜於其任期中銳意改革州內法制體系,以使維吉尼亞成為民主的一州。他於三年間起草了126條法案,包括廢除長子繼承權、建立宗教自由、並使司法體系現代化。1778年,傑佛遜的「知識大幅普及散播法案」(”Bill for the More General Diffusion of Knowledge”)促成其母校的連串學術改革,包括美國各大學中,第一個成立的選修制度。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他也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智慧最高者。

傑佛遜於1801年至1809年間擔任總統,為首位於白宮任職並離任的總統。這也是民主共和黨黨員首次選上總統。截至目前為止,傑佛遜為唯一擔任過美國副總統後又當選總統,且做完兩個任期的總統。

華夏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國獨立日、獨立宣言和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