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家在哪裡 胃最清楚

作者:仲念念

家在哪裡 胃最清楚

1

小時候特別貪玩,每天都要玩到很晚,鄰居家的阿姨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了。”我不聽,繼續玩,直到餓得不行才往家走。長大以後,阿姨再沒有這樣叫過我,我也很少再回家了。

2013年9月,我剛過完18歲生日,便踩著夏天的尾巴一人來到廣州。習慣了北方的秋高氣爽,在南方的艷陽天里,一度失了方向。不習慣飲食,一連吃了一周泡麵,最後導致食物中毒,住進了醫院,軍訓時三番兩次暈倒,整個人虛弱到懷疑人生。

想家,特別想,從沒有像當時那樣強烈的想家。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他的歸屬感,家在哪裡,胃最清楚。生你養你的土地,永遠都是你的根,而根的附近纏繞著的藤蔓,就是我們永生的親人,忘不掉,也逃不了。

2

“如果我們沒有離開家,就不會懂得鄉音有多親切,如果我們不曾失去,就永遠學不會珍惜。”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朋友正在國外,她滿腔熱血地去學服裝設計,但幾個月下來才發現她高估了自己對孤獨的承受能力。

留學的日子,是對家鄉蝕骨思念的日子。她一邊上課,一邊打兩份工,有時候忙到完全忘了時間,但即便如此,依舊會每天到唐人街去走一走,坐一坐,聽一聽國人的聲音,再吃一碗熱騰騰的面,這是對自己最高的獎勵了。

那段時間,她不敢往家裡打電話,因為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忍不住哭出聲來,畢竟她最怕的就是家人的挂念。好在現在她已經漸漸適應了那裡的生活,但每每回國,都要流連很久,吃遍家鄉的大街小巷,記住那個味道,以便日後長久回味。

有多愛國,多愛家,這種感受只有離開過才會懂。

每一個離家的孩子,都是在風中漂泊的風箏,無論飛多高,走多遠,無論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多光鮮,都無法忘懷媽媽煮的那碗面。因為那是風箏的線,寫滿了牽掛和思念的線。

3

曾有位讀者在後台留言說:自己曾經就是因為一碗面而痛哭失聲。

那是一個冬天,下著很大的雪,她加班到很晚,又累又餓,於是沿街走著,想隨便吃點東西回家休息。在街道的拐角處新開了一家麵館,她進去叫了一份家鄉的面,但吃著吃著,眼睛就濕了。那個味道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原來老闆娘和她是同鄉。老闆娘的女兒嫁到了外地,老闆娘很想女兒,不知道女兒吃不到媽媽做的飯,是不是會習慣……她們用家鄉話聊了很久,回去以後,她哭了很久。那天是她媽媽的忌日,自從沒了媽媽,再也沒有人問過她在外面是否吃得飽,穿得暖。

記得剛來北京打拚的時候,窮到連泡麵都捨不得吃,她又有胃病,有一次生病住院,媽媽千里迢迢坐硬座20多個小時從家鄉趕來,只是為了看她一眼,為她做一頓飯。

對她來說,外面的世界無論多熱鬧,多新鮮,都永遠比不上媽媽做的任何一頓飯,不只是因為那個味道養她長大,更是因為媽媽的愛,始終無可替代。

畢竟我們吃飯不只是為了活著,更是為了感受人世間的那抹煙火味,每一頓飯的背後,都凝聚著一個家庭的愛,以及期待。

哪裡的飯最好吃?答案永遠是:家裡的。而家在哪裡,胃最知道。

4

家是一隻船,在漂流中有了親愛。初次讀到這句詩的時候,年紀尚小不懂得漂流的意義,等到長大以後懂得了,卻很難再回去了。

每一個家都是一條小小的船,卻要承載著我們無比漫長的歲月。歲月無論如何不會倒流,而我們要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前面是陌生的水域,但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破濤洶湧,都沒有關係,因為這條船我們熟悉。只要熟悉,就永遠不怕,無論是險灘還是暗堤。

因為家就是底氣,有了家,無論怎樣風雨怎樣漂泊,總會歸舟。因為他們不只是我們的親人,還是我們的根。

就像有本書上寫的:“讀書的時候,總想著離家越遠越好,覺得那才是獨立。工作多年之後,卻恨不得每個周末都回家,因為除了家似乎哪裡都沒有踏實落腳的感覺。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都有不同的追求,只有儘力追逐過,才能果斷地選擇回頭。回家的路一直都在,只要心裡有愛,家也一直都在。”

所以不要害怕,儘管牟足了力氣往前沖吧,因為家就在那裡啊。知道你不怕苦,只是別忘了回家的路,我們的家人不會再喊我們回家吃飯了,我們長大了,他們也老了。但他們一直在等我們啊。

來源:文章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