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哪些教育方式能取代體罰?家長應學會做權威型父母

雖然很多人或許都意識到,體罰或是暴力並非正確處理教育孩子的方式,但很多時候,要麼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要麼認為沒有其他方式能起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因而還是選擇了對孩子動手,其後果往往是得不償失。面對這個中國傳統家庭常見的教育問題,心悅如海心理諮詢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宋涵靜醫生指出,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其次盡量做權威型的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找到正確懲罰孩子的方式。

哪些教育方式能取代體罰?家長應學會做權威型父母

宋涵靜醫生

不體罰還能教育好孩子嗎?專家:不妨試試計時隔離

孩子由於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經常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小錯誤家長可以用言語的方式予以斥責,但遇到孩子犯大錯時,除了動手體罰外,似乎就找不到讓孩子認錯長記性的方式了。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因孩子的錯誤而憤怒是正常的,但宋涵靜表示,由於孩子往往意識不到暴力和紀律懲罰的區別,因此體罰對孩子教育起到的其實是反效果,“暴力雖然能發泄家長的憤怒,但可能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要想正確懲罰孩子,不妨試試國外的一種計時隔離方式。家長可以讓犯錯的孩子到房間單獨呆一段時間,然後在房間門口等著。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孩子怎麼發火吵鬧,家長都不要服軟和退讓,就在一邊看著和陪著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犯了錯誤,如果下次再犯錯,則可能面臨被隔離或是不被家長關注的情況,這樣的教育方式效果要比狠狠揍孩子一頓要好得多。”

當然,如果實在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或是工作生活瑣事而生氣時,宋涵靜提醒家長應學會及時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才能避免孩子成為家長的“出氣筒”。

“首先,如果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好時,應盡量在回家之前表達出來。而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需要把自己的憤怒情緒向孩子呈現出來,在陳述的過程中,不僅負面情緒會逐步減弱,而孩子也能體驗到家長的感受。最後,家長應學習情緒管理,給自己的負面情緒找一個突破口,比如說游泳、拳擊、冥想等方式都是不錯的情緒釋放途徑。家長能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自然就能減少因為一時生氣而忍不住向孩子動手的幾率。”

怎樣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家長應學會做權威型父母

除了對孩子動手,在我國家庭當中,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度控制或是疏於管教也是家庭教育的常見問題,這在宋涵靜看來,其實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到底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宋涵靜指出,其實上面計時隔離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父母和孩子的理想關係:不溺愛、不控制,通過交流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這也是較為理想的親子關係:做權威型父母。

“心理學把父母分為控制型、冷漠型和權威型,其中權威型是比較理想的類型。做權威型的父母,一方面家長要成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教育孩子各種人生道理;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交流相處,同時保持一定的權威性,而不是一味地寵愛或是放任自流。”

宋涵靜坦言,這種模式的父母並不好做,需要父母淡化傳統的家長意識,並做到隨時隨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儘可能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專家介紹

宋涵靜,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成長教育專家,心悅如海心理諮詢創始人。

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完形治療師,團體心理治療師,中英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學員。2008年開始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先後在廈門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等專業機構擔任臨床心理諮詢師。

專註於解決3-18歲兒童期、青少年期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飲食睡眠及青春期逆反等常見問題。擅長兒童期的心理建設,人格培養,心智成長及學能提升。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