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

2017-12-20 07:03

來源: 
不止讀書

作者

作者: 
AbsoluteEgo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

【1】

《外婆的道歉信》

[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這是我讀到過的關於孩子的最完美的故事,沒有之一!

與他的第一本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一樣,巴克曼似乎尤為敏感於捕捉與描寫某一類性格特殊(或者說怪異也不為過)的人群,且入木三分。老男人歐維是這樣,小女孩愛莎的外婆亦是如此。

同時,巴克曼還極其擅長(很可能是痴迷)於構建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通過看似荒誕不羈的人物刻畫、搞笑生動的劇情鋪排以及荒腔走板的對話設定,將平凡生活的哲學不露聲色地傳遞出去。毋庸置疑,這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兒。要做到,很難。但若真做到了,便是難得。

更難得的是,巴克曼筆下的文字是極盡簡單、質樸的,通篇讀完竟沒有一處複雜、生僻的字眼,遣詞造句的手法亦儘可能地摒棄繁複、冗餘的修辭,是最樸實的小說語言。

然而,這樣的樸實卻絲毫不影響本書成為一部好的小說,因為它具備了好小說應該具備的所有標配——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生動性、貼合大眾生活的真實性,以及揭示生命意義與真諦的現實性。

而能夠將虛幻世界與真實社會如此巧妙而緊密地黏連在一起,所依靠的絕不是鬼斧神工的寫作技巧和文字創作的經驗主義,而是作者心中至深的溫柔與細膩。

真希望每個人都會去看。特別是大人們。特別是那些有孩子的大人們。

【2】

《步履不停》

[日]是枝裕和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小說圍繞湘南海邊‌‌“橫山一家‌‌”一年一度的團聚,以男主人公‌‌“良多‌‌”的視角展開。

主線描述了短暫一日的相聚時光,通過閑常相處與對話刻畫出不同家庭成員細膩而鮮明的人物性格。同時輔以多條分線,插敘了這個家庭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大哥‌‌“純平‌‌”的亡故事件,將平凡背後的濃情輕描淡寫地烘托出來。

全書通篇皆是簡單的白話,未加華麗辭藻修飾,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所謂‌‌“金句‌‌”,可以說是異常地質樸。但那些暗藏在平淡文字之下飽滿而真摯的深情,剝落矯飾、洗盡鉛華,卻是極為動人、深刻的。

這是是枝裕和的功力。有一些人,彷彿就是有這樣一道魔力,可以把日常敘述娓娓道進你的心裡。感覺也沒使什麼氣力,但就是被輕易推動了。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但是,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的來不及,我們的人生才完整了意義。

也正因為我們的人生有太多來不及,故而前路未遠,步履不停。

【3】

《鄉關何處》

野夫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有別於大多數流行市面的書籍,野夫的文字自帶定義明確的屬性,像匕首,一刀見血,見血而封喉,且是那麼地直截,直截而不婉轉。

與此同時,他的筆觸還有些許反骨——在所謂的和諧社會常被這樣那樣的主義人士稱之為‌‌“消極‌‌”——像野蜂,尾刺殺敵,殺敵而自損,卻是那麼地決絕,決絕而不踟躕。

讀野夫的文章,說實在話,過程感受是極壓抑的。那些好似用盡了氣力書寫下的文字,重如鉛塊,壓在心頭,像要摁出血來。

無疑,野夫是剛烈的,他的字也是剛烈的。那些不懼怕傷口疼痛淌血的反覆剝痂,粗糲而堅決。

同時,野夫又是孤獨的,他的字亦是孤獨的。在這個世間,他少有陪伴者,更惘提同行的人。

很高興,這個時代還有野夫這樣的吶喊者。

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成為野夫,也不是任何人都成得了野夫。

【4】

《孤獨,怎麼了》

[加]艾米莉·懷特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在書中,艾米莉從孤獨來襲談到孤獨的真相,繼而探討了適應孤獨的方式以及療愈孤獨的解藥,並最終接受了孤獨的陪伴,與之握手言和。

不可否認,它有一點心理類書籍共通而難免的枯燥感,不怎麼容易進入。但還是值得一讀的。

當然,如果你早已習慣了孤獨相伴,甚至萬分之享受孤獨所帶來的愉悅,那麼,也許你並不需要它。

只不過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發自內心地討厭孤獨吧。無論他們是否真正意識到並認清了它真實的面目。

而在此種情況下,或許這本書能夠派上用場。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

‌‌“即使逃不過孤獨的魔掌,至少我能認清它的模樣。‌‌”

【5】

《給青年詩人的信》

[奧]萊內·馬利亞·里爾克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讀里爾克寫給卡卜斯先生的十封信,與其說是在談論詩歌創作的心得,不如說是在探討關於人生價值、生活以及愛的真理。那些言辭懇切而真誠的話語,正如根之於樹木、氧氣之於生命,在任何一個時代、對任何一個人都理應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即便它晦澀、難啃,沒有所謂閃着光的金句,也無法阻止它成為一部經典。

這一點,真正熱愛文學或深切為自我存在負責的人,一定能夠懂得。

擠一點時間給詩吧,哪怕不會寫,那就認真地讀上幾首。只消片刻的須臾,或許你會發現,另一種不同正悄然發生,繼而欣然流動。卻也不是強求,更不會言之鑿鑿地危言聳聽,只不過覺得,錯過了遇見美好事物與真實自我的機緣,還是會有一點點可惜,以及一點點形而上的危險。

【6】

《巨流河》

齊邦媛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太多人推介邦媛先生這一冊。

滿腔熱忱,實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濃稠、滾燙的愛國情緒,只是如今漸漸瀕臨微縮成逡巡於文藝小資浪潮中極小眾且稀有的一尾洄魚,很有些特立獨行的反時代況味。

只是於我,史實荒盲,政見浮淺,做不及心懷天下,便更願意找尋別的通道進入。比如先生讀寫脈絡的生長,比如流亡途中無關戰亂的索事敘述,再比如筆墨寥寥卻珍貴無比的,年少的情與愛。

文如其人。先生質地樸素,所描所寫皆如蜉蝣、綠藻,初初探身無察無覺,卻是在某一個隱晦的時刻,莫名被包覆了周身。情緒頃刻炸開來,躲閃不得,猝不及防。

先生當年,關於青春懵懂情啊愛呀,鮮少字句。好像烽火狼煙的背景之下,一切皆應以家國天下為先,兒女情懷需得避嫌,且得在皮膚之下藏妥、掖好。偶爾不小心露出了頭來,便甚感不妥,羞惱萬分地要趕緊塞回去。然而就是那一丁點兒的羞與澀,對讀者而言,卻當真是如獲至寶了。

‌‌“我出去,看到他由梅林走過來,穿著一件很大的軍雨衣。他走了一半突然站住,說:‌‌邦媛,你怎麼一年就長這麼大,長這麼好看了呢。我跟著他往校門走,走了一半,驟雨落下,他拉著我跑到範孫樓,在一塊屋簷下站住,把我攏進他掩蓋全身戎裝的大雨衣裏,摟著我靠近他的胸膛。隔著軍裝和皮帶,我聽見他心跳如鼓聲。只有片刻,他鬆手叫我快回宿舍,說:‌‌我必須走了。

這一年夏天,我告別了一生最美好的生活,溯長江遠赴川西。一九四三春風遠矣。今生,我未再見他一面。‌‌”

正是這一段,那愛之初純粹飽滿得仿能擠捏出汁水的蔥嫩,是堅礪頑石,是黑夜焰火,是晴空機雲,在誕下的那剎,搏命迸射百萬伏特之光亮。直視過後,叫人瞬間失明。所有感慨追惜一應隨了那一句‌‌“春風遠矣‌‌”,陡然飄落去。

【7】

《送你一匹馬》

三毛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是再讀的舊書了。只不過因着是三毛寫的,就天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神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翻開,好像都絕無一星半點的不合時宜。

清明節后回程,帶了這本《送你一匹馬》在高鐵列車上斷續地看。讀到《夢裡不知身是客》這篇,有種萬分欣喜的相熟感油然而上心頭。好似久別重逢一位善歌的老友,聽她又一次吟唱起曾百般萬般觸動過我的旋律,滋味無與倫比,遂忍不住拿筆大段大段地劃上,當做第一次遇見一樣。

‌‌“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

多麼頑固的一記吶喊!當真是太對我這偏執狂的胃口!

也便是心生感慨:當真是居家旅行必備之良品!

【8】

《池莉詩集·69

池莉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潔癖人人都有染上

或輕或重

只不過有人不停地

擦洗自家地板

有人不停地

清洗他人‌‌”

整本詩集里最喜歡的一首(《潔癖》)里最為戳心的一段,也曾轉發在朋友圈,並做自省之警句。

聯想到很多,比如我們打小耳提面命的教育,又比如究竟是要求他人還是改變自己的話題。順便也想起,小孩子總是很喜歡問‌‌“為什麼?‌‌”,但大人們卻酷愛規避正面回答,往往顧左右而言他。

於是我猜想,很多時候吧,大人們其實不是不願意去解答的,而是他們也解答不了。因為他們也是打小被耳提面命過來的。而當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興許也一定是問過很多的‌‌“為什麼?‌‌”的,只不過被彼時的他們的大人給糊弄過去了,又或者是被大聲呵斥着嗆了回來,‌‌“不許再問!‌‌”。然後,久而久之,小孩子們也就習慣了,跟着慢慢變成了一模一樣的大人,轉頭再去照本宣科地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而這樣的死循環,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9】

《斯通納》

[美]約翰·威廉斯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碌碌無為的平凡人生究竟值不值得被一次次反覆經歷?

索然無味的寡淡生活除了堅持平庸到底還要期待什麼?

我想,這兩個問題,大抵就是作者通過斯納通的故事所要研究與探討的課題。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參透其中的奧義——或者說,是不曾思索過。

而這可能也是這本書為什麼在蒙塵半個世紀之久再度重回大眾視野后的今天依然不適合被廣泛閱讀的原因所在。

但我還是堅持要給它打一個響亮的高分。只因為它喚醒了我身體里沉睡的困獸,並讓我在面對勢不可擋的困難和勢不可擋的註定時,不再慣性本能地選擇繞道而行。

【10】

《我循着火光而來》

張悅然

我最喜歡的十本書因着少年時代讀青春文學的慣性,每一次悅然小姐出新書,還是會第一時間買下來。即便閱讀的口味已經改變,不再耽溺於有關情愛矛盾的文學作品,但這種類似於巴普洛夫定律的條件反射還是在身體某處霸佔着一席之地,伺機而動。

可我並不擔心什麼,也不羞赧於承認那僅剩一點的垂死掙扎的青春。何況,它只不過是很偶爾地才會偷跑出來一回,放肆在裸露的肚腩上撒一把野,很快又會鑽回心裡的那個角落去。

相較於去年夏天出版的《繭》,這本書顯然更‌‌“張悅然‌‌”。前者帶來的突破無疑是嶄新的刺激,我很喜歡,但對於喜歡她的大部分忠實書迷而言,可能還是更接受張悅然‌‌“招牌式‌‌”的情愛小說吧。

然而,這竟沒有什麼不好。要知道,形成並延續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字風格,同時還能為數量可觀的一部分人所喜愛與追逐,便已是莫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