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孤獨就是《挪威的森林》

來源: 簡書 作者: 狐八妹 孤獨就是《挪威的森林》

當你孤獨的時候你就看挪威的森林,當你想不開的時候看挪威的森林,當你失去生的希望的時候你更要看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日本著名作家,曾獲得日本國內外多項著作大獎,本書自發行以來銷量千萬冊,一時風靡日本。

很多人看到這本書是因為名字叫挪威的森林,奇怪既然講的是人生的孤獨和享受孤獨的過程為何會起這樣一個名字呢,其實他要表明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樣一個概念。也是因為坐飛機上聽到這樣一首歌才在旅行中寫的這樣一個故事。

本書講述了渡邊直子和綠子之間的三角戀愛關係,最終直子因為心理疾病自殺後,渡邊找回了綠子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終是映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個主旨。

書中涉及到的人物不多,也不複雜,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會覺得每個人都有一些病態,後來我發現這8個人當中,只有綠子是一個正常人。

《挪威的森林》整本書中瀰漫著孤獨的感覺。人是不容易被理解的,正因此,渡邊和永澤都覺得被不被人理解都無所謂。

其實,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很難相互理解的,因此孤獨也是常態。我們要習慣與孤獨相伴。

蔣勛說:人跟人之間只有好奇,沒有了解。即使親如丈夫、妻子、母女,一個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當你仔細觀察時,你也會覺得陌生。你會發現原來有一些地方,是你完全不了解的。我想,人跟人的相處是不能相互理解的,每個人都是在了解與陌生之間遊離,不可能有絕對的看破。

無論是村上還是蔣勛,他們都習慣與孤獨相伴,他們也享受孤獨的生活。人有很多的矛盾和傷心,是由於固執地認為對方應該理解自己,而對方卻沒有理解,因此而心生怨氣和裂痕。其實,只要心中明白彼此是很難互相理解的,也就容易釋懷,不容易產生困擾。

其實村上作品中最能讓我動心或引起自己共鳴的,是一種生活模式,一種人生態度,即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大凡讀者都讀出村上文學的基調就是孤獨與無奈。但較之孤獨與無奈本身,他更著重訴求的是對待孤獨與無奈的態度。

人與人生在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真的可能嗎?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我們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

那麼,何苦非要努力呢?既然再怎麼努力爭取理解都枉費心機,那麼不再努力就是,這樣或許會活的更好。換言之,與其勉強通過與人交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不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

村上的小說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但凡讀者打開任何一頁都可快速沉迷其中,沒有一頁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他的小說就像一座沒有圍牆的大觀園,從任意一角即可進入,或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或茂林修竹,庭院深深。無處不是亮點,任何一處即是出口亦是入口。

為何會有這種寫法與讀法呢,或許這就是村上小說的出彩之處。他的小說是對情調,韻味,和氣氛的一種出神入化的經營。他不擅天衣無縫的情節設計,更不是深刻重大的主題發掘。他的作品既沾染了歐洲文學的腔調,又詮釋東方文學的內涵與古老的禪意。

村上在小說中體現出他有非常出眾的演繹,發揮和引申的才能。也因此他寫出的場景充滿詩情畫意和象徵性。筆法具有歐學痕迹,但其中蘊含的情緒十分古典和浪漫。

對這本書我總結出如下幾個結論

1.孤獨和自戀是書中所有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點

開始看的時候我只感覺到永澤是一個很自戀的人,因為不贊同,所以一開始就戴著有色眼鏡看,後來覺得他似乎只是在用他的方式生活,雖然孤獨,對現實滿是失望,卻用一種遊戲人生的方式在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這是一種現實的寫照。我覺得這也是整本書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關於性的描述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在尋求溫暖,不再孤獨。

2.當你無條件的相信一個人的時候,他離開之後,你的信念會崩塌,需要溫暖。

這個是全書中圍繞死亡給我感受最深刻的。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這些都讓直子信念崩塌。綠子是給予直子溫暖的人,也是全書最正常的人。

3.人不能被某種東西所束縛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卻遲遲不能改變,這種現狀,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束縛,也來源於內心的矛盾,不想安於現狀,卻很難跨出改變的那一步。

4.過於優秀的人很難存活下去?

很多人發現那些過於優秀的人鬱鬱寡歡,多愁善感,有心理疾病,越到事情,也更容易想不開,甚至選擇死亡,比如直子的死。

其實,有一種語言,叫村上春樹。有一本小說,叫《挪威的森林》。我們應該趁我們還在愛,還想多愛的時候,去讀掉它。在我們愛完,回憶的愛情時候,偶爾想起它。

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們最真的感受。去讀它吧,會讓你發現孤獨是一場享受,一場相遇,一場邂逅。你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孤獨是常有的。享受孤獨,把玩孤獨,才是我們該有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