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為什麼放假不回國 一位美高留學生的真實自白

我為什麼放假不回國 一位美高留學生的真實自白

我自以為自己算不上是沉默寡言,雖然從來不算外向,但若話匣子打開了就很難收得住,有時候甚至講到興頭的時候覺得傾聽都是一種苦痛。

但每次回國,無論是待兩周還是三個月,都會被父母罵“性格不好”,覺得我在親戚面前很冷漠,問及關於國外的情況時極少搭話;而我每次都是戰戰兢兢地聽著,心裡想著這是病得治,下定決心變成一朵人見人愛的小紅花,卻又在下一次見面時被打回原形。後來我總結了一下,一般來說對話是這樣進行的:

“呀,你又回來了啊?”

“放暑假了嘛。”

“什麼時候開始放啊?”

“六月初啊。”

“怎麼那麼早啊?唉我說,美國學習就是輕鬆啊,還是國內學生苦。早知道把我家娃也送出去,哪像現在一樣啊,高考、就業、結婚、買房,壓力那麼大……”

以上對話中的“暑假”可以改成“聖誕假”,“六月初”可以改成“十二月中旬”,要是放春假的話還能更有創意一點。這個模版絕對是百試不爽,而且每一次遇到這種問話,我好像除了沉默之外沒有什麼可以乾的了,把話都聽到心裡博自己一呵呵,然後把嘴縫得緊緊的以免說錯什麼話讓父上母上臉掛不住——雖然沉默也夠讓他們臉面掛不住的了。回到家裡必然又是一頓數落,有時候被罵委屈了我的淚腺甚至還會很入戲地灑幾滴眼淚,我就趁著東風向父母解釋說在美國並非他們所想的一樣,而我又不知道該怎樣回復。每次他們聽完我說都會嘆氣著表示理解,說他們也知道我辛苦,可就是不喜歡我的態度。

我的態度?

其實我不是沒有想過要表明我的態度,在山校這麼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各種人文課上自然是沒少練嘴皮子,平時大小事都必須和老師鬥智斗勇,而且學校這麼小的一點兒地方又沒什麼時間溜走,除了拌拌嘴之外好像也沒什麼減壓的課餘活動了。並不是語言上的貧乏,甚至和我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中文水平沒有什麼關係,而是愚笨如我,真的想不出來一種很機靈的回答,可以讓父母倍兒有面子,讓我不委屈,而且讓聽者一時還反應不過來自己被打了臉。我缺的並不是態度,而是和親戚們周旋的技巧,尤其是在他們的娃坐在旁邊聽的情況下,我並不想誤傷無辜。

我為什麼放假不回國 一位美高留學生的真實自白

我絕對不敢否認國內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尤其是中考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擱誰身上估計都會吃不好睡不香,而且能在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里熬出頭的人我是非常佩服的,努力、天分、運氣缺一不可,能出落得大大方方的人必然是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在美國,沒人逼著你會每天刷題學習,甚至在你上到了稍高級的課之後,老師根本就不會檢查作業了,更別說公布考試排名,在山校這種事情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自從這三年出來了之後,我慢慢懂得了一個很重要的、我之前知道但是並不理解的道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沒少出現過,很多人一邊重複著一邊不把它當回事兒看。只有放在自己身上、幫助自己抵禦別人攻擊的時候才有用,用在別人身上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看不慣別人散發負能量的時候殺出此招可以將同情心的方向轉換成自己,順便突出了對方的小心眼兒,有它再也不怕聽怨婦啰嗦啦!可是自己喋喋不休被別人扔這句話的時候卻忿忿不平起來,覺得別人沒素養不耐心,明明我受了天大的委屈你居然敢不聽我說,豈有此理啊!你還是人嗎?

這句話的原作者必然是個心懷寬廣的人,因為它實在是太精妙又太仁慈了。每個人的痛苦其實感覺起來都差不多,所謂的“貧賤夫妻百事哀”,難道富人就不“百事哀”了嗎?你要是真悲觀的話全世界都是哀的,甭管有錢沒錢,反之亦如是。要是你在國內能讀出一萬個苦逼來,出國你估計也扛不住,因為有陽光的地方都有陰影,就算你過著看似很美好的生活,但總會有那麼一點點東西不順你心。

我為什麼放假不回國 一位美高留學生的真實自白

突然想起來很久之前讀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擁有九十九頭牛的人想要湊夠一百頭牛,想要買走一個窮人手裡唯一的一頭牛。其實兩者都是不幸福的:只有一頭牛自然是艱辛,但是差那麼一頭牛的人天天也被自己的慾望和強迫症所折磨。

當時那本書的作者專註於譴責這個“有錢人”的貪婪之心,反而忽略了作為“有錢人”的痛苦,更不用說他們心靈上關於道德譴責的糾紛了。說到底誰更難受一些呢?誰都一樣不舒服,畢竟開心不開心這個東西很主觀,又沒有一個同一單位可以拿出來比。

對於大多數親戚的提問我的自然反應就是語塞,有種被人一句話說死的感覺,如果要反駁的話基本上就肯定是要撕破臉皮了,尤其是在這種讓我特別有倒苦水慾望的話題上面。其實我也有想過要來“比誰的經更難念”,甚至連台詞都想好了,讀起來還挺有節奏感的:

嗯,美國也有高考啊,你說哪種高考?我們有很多種哦,SAT ACT不是要二選一嗎,大多數人兩個都會試一下,但又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所以自然要刻苦學習啦。平時上課的內容和SAT ACT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這不代表你就不用準備了,題還是要刷的,只是佔用你的休息時間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考完了成績不能取消,很多學校在申請的時候可是要看你黑歷史的,刷分遭雷劈哦。

對啊,我們不是一考定終身,SAT、ACT每個能考最多三次。這個考試什麼時候考呢?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個周六我們是在萬人坑裡度過的,五六個小時中間就尿那麼兩三次,跟同學抱怨一句都會被誤以為作弊啊。不過沒關係啦,大不了Junior Year用掉了六個周末而已。

既然美國教育那麼繽紛,當然不能光看一門考試成績啦,多不全面多有損美國形象啊你說是不!你還得考SAT2,也就是分科目考試。這個還是小意思了,數理化也就國內高二高三難度而已,考個三門就行啦,很輕鬆的!不過,嗯,你還是得花幾個周六來考。Junior Year剩下的幾個周六又被用掉了好幾個……

國際生還是要考托福的啊!這個是小意思了,但是托福,它,也是周六考。讓我們再去掉一個周六……

當然了!平時成績怎麼能不算呢,績點可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方式啊!所以老師們勤勤懇懇,每周三個小考一個大考,全部計入成績冊,考砸了一個就和好成績好學校說拜拜吧!有些老師還把Class Participation也就是課堂參與算在成績內,英語不好的或者喜歡悶聲發大財的人(嗯,說的就是你們)都死得很慘哦。而且你因為這個事情去跟老師鬧不愉快的話,老師會覺得你這人怎麼只是為了分數而學習啊!一點都不喜歡我的課!扣分扣分!推薦信上再給你吐個槽,得,你丫就等著被大學拒吧……

很多人說美國的課輕鬆簡單易學,嗯,我不能昧著良心否認。你能夠全選最低等級的課,數學從四則運算學期,三角形面積、圓形面積、長方形面積,上完四年高中也就上到個初三難度,全拿滿分妥妥的。不過稍微有點兒腦子的人都會選稍難的課,比如說榮譽課程(Honors)啊,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啊甚至大學本科課程,你可以九年級進來就開始學微積分,總有幾個大牛是這樣乾的。其實光那幾個大牛就夠了,精英體制嘛,就是靠0.1%養剩下來的99.9%,分數不好拿也是其次,至少得對得起私立學校貴到變態的學費。對了,AP這個東西可是要考試的哦,每年五月都會抽出兩個星期全國統一考,美國老師不教刷題,所以考試前刷題過內容什麼的都是看你自己造化了。

以上只是學習部分哦。美國怎麼能只有學習呢!課外活動什麼的肯定得有啊。

數學社科學社機器人隊什麼都是標配了,申請大學的時候沒什麼亮點,雖然投入的時間也不少,但是還是要搞搞其他的活動,比如說社工啊,這個得花時間;再比如說體育啊,美國人很多都是練童子功的,每天放學後訓練兩小時,要把別人比下去還是得靠練,這個也得花時間;比如說樂器啊,一天幾小時,這個也得花時間;比如說學生會啊,別人說你個歪果仁英語都說不溜的湊什麼熱鬧去去去不投你你也沒辦法,要建立威信,也還是得花時間……

算筆賬吧,時間也都剩不了多少了,睡個幾小時勉強還能夠,但是這樣是不行的啊,老師會很擔心你為什麼不社交!然後你就必須得花時間社交!社交要不要花時間啊?

大家跟我說——葯!

這也就算了……

就算你以上全部都保質保量完成,大學還不一定要你呢!你文書還得寫得好,配得上你完美的考試分數和完美的課外活動和完美的推薦信和完美的平時成績,美國大學才不會想要什麼只會讀書的書獃子呢!他們想要全面發展的書獃子!聽見了嗎!全面發展的書獃子!

當然,你家裡要能給他們捐棟樓就更好了……

寫得我都忍不住抖腿。

能把以上內容全部Rap出來估計都能寫篇論文了,別人還不一定聽進去了呢,何苦來解釋呢。久而久之就慢慢練成了笑而不語之功,對於這些問題打個哈哈就過,不多想不堵心,也同樣是作為尊重他人痛苦的一種方式吧,畢竟以後總有一天覺得現在的這些所謂煎熬和歷練都算不上什麼鳥事,眼前的難題遲早都會慢慢淡化,就算無法解決也是如此。

但請原諒我的精神潔癖——我對虛情假意的好奇心並沒有太高的容忍度,而作為一個“天真”、“單純”又“嘴笨”的人來說,我並不願意在這種帶著陷阱的問題上多費心思。並非我惡意揣測他人心理或者放大人性中的惡,而是一次次看起來單純無害的問話都可以轉變成各種各樣的比較,說出來的話事後可能自己都忍不住嗤笑吧。

我自己也並非完人,很多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內心醜惡到無法面對自己,只是我並不喜歡去當那個自願吃黃蓮的蠢蛋啞巴罷了。這種對話重複頻率高了,父母在身邊的時候會站出來幫我擋上一箭,說一句“美國生活也沒有那麼輕鬆”,心裡就會忍不住顫抖好幾下;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把我送出去讀書,他們頂著的壓力並不單只是財政上的,也並不單只是單純地艷羨兒孫滿堂的家庭,最最傷人的不過是他人的不理解,也不願意理解。

我為什麼放假不回國 一位美高留學生的真實自白

曾經寫過很多關於父母的文章,很多時候都忍不住矯情,但是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傲氣。並不是居高臨下的傲氣,而是來自內心的強大給別人帶來的感覺,就像達西先生“一意孤行”時給鄉紳們帶來的壓迫感一樣,不說對錯,至少堅強。

而且他們還要對付一個像我這樣不圓滑不溫順不機靈的孩子,任性慣了,而且也不善良,從三四歲開始讀的哲理故事雖然可以倒背如流,但並沒有很上心。很多時候,面對無知和固執,我都會慌了陣腳,想要用冷暴力來掩蓋自己的自卑,實在是幼稚的可以。

自從第一次回國開始,就對很多人產生了厭惡和疏離感,並不單單只是“那些親戚”,甚至有時候是陳年老友,固執地想要你永遠像十幾年前一樣,像你離開之前一樣,在那個地方原地踏步,等著被超過,永遠不成長。他們就像不會生長的皮膚,容不下四處伸張的骨骼,終也逃不過被掙開、脫落、疏遠、遺忘的自然規律。

有時候我也想要很圓滑地生長,可是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知道,成長離不開傷疤;而我也無意為了保全一身完好的皮囊而放棄自己的骨骼,只能慢慢忍痛變強,擁有一顆可以披襟斬棘的強心臟吧。

來源:美國留學那點事

留學生 自白 放假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