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解密:植物的巴克斯特感情效應——植物能與人的思維產生共鳴

  • 生活

dracaena surculosa 3070936 1280

龍血樹Surculosa :植物是有感情的 (pixabay)

植物也有喜怒哀樂?巴克斯特又是代表什麼呢?

植物的巴克斯特感情效應

「人是有感情的」,言下之意,其他物種是不會有感情的。但是,事實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呢?我們經常在迪斯尼的動畫片里看到自然界的生物比人還有靈氣。一旦危險來臨,樹木就會把枝丫折回,灌木會蜷縮,花朵會合攏,野草會用葉子向遠方的同伴傳遞信息。以前,人們只是把這些現象看成是植物的本能,或是一種對外部刺激的無條件反射而已。可是,最近的研究卻使人們對這種結論產生了懷疑,並提出了「植物有感情」的說法。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還要從巴克斯特的離奇實驗說起。

1009251031171944 450x668

測出「植物有感情」的科學家巴克斯特。(網路圖片)

1966年,有位叫巴克斯特的美國情報專家在給庭院的龍血樹澆水時,他腦子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古怪的念頭,竟然把測謊器的電極綁到了一株龍血樹的葉片上,想測試一下龍血樹的反應。

green plants 2637613 960 720

龍血樹 葉片 (pixabay)

結果,他驚奇地發現,當植物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后,測謊器上顯示出的曲線圖居然與人在激動時的情況很相似。巴克斯特的這一發現引起了植物學界的巨大反響,並由此在植物學界掀起了探索植物心理奧秘的浪潮。人們稱巴克斯特關於「植物有意識」 的發現為「巴克斯特效應」,這表明植物和人一樣,都具有某種感情色彩。

此後,巴克斯特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經過反覆的實驗后,他指出植物能與人的思維產生共鳴。不久之後,就連以前不相信植物有「感情」的弗格博士在一次實驗中也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時,它會有明顯的反應。此後,印度的生物學家拉辛又發現一定的音樂熏陶能促進植物生長。他經常在花園裡拉小提琴,結果發現園中的花木長得格外旺盛。後來他就有意識地讓水稻每天聽25分鐘的音樂,結果他發現,聽了音樂的水稻比沒有聽音樂的平均高出許多。後來,他又對黑藻、含羞草、煙草、鳳仙花等植物做了實驗,也發現它們對音樂有靈感。幾乎在同一時期,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在探索植物「感情」的研究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先用催眠術控制一個人的感情,將處於睡眠狀態的試驗者的右手,通過腦電儀,與附近植物的葉子相連。隨後,他對試驗者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這時,從腦電儀的記錄儀看到,植物和試驗者居然產生類似的反應。

這一連串神奇的新發現,使得科學家們越來越迷惑,如果植物真的有豐富的「感情」,那麼,它豈不是也會像人類那樣產生活躍的「精神生活」?人們對這項研究的興趣日趨濃厚。1973年,加拿大的生物學家瓦因勃格,每天對一種叫萵苣的蔬菜做10分鐘的超聲波處理,結果長勢比沒受處理的萵苣要好。後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研究員史密斯,有意對大豆播放《藍色狂想曲》音樂,大約20天後,聽音樂的大豆秧苗的重量高出未聽音樂的1/4。顯然,植物喜歡聽輕鬆愉快的音樂,也許正是這類音樂激發起了植物的某種「感情」,從而促使它們加快生長。

rhapsody in blue cover

《藍色狂想曲》的雙鋼琴原譜封面 (維基百科)

可就算植物有「感情」,那它們又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1983年,美國生態學家奧律斯和羅茲,在研究受害蟲襲擊的樹木時發現,植物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會產生「恐懼感」,而且還會往空中傳播化學物質,對周圍鄰近的樹木傳遞警告信息。

所有的這些發現,使我們對植物「感情」的認識大大加深了。最近,英國科學家羅德和日本學者岩尾憲三為了能徹底地了解植物是如何表達「感情」的奧秘,特意製造了一種儀器——植物活性翻譯機,只要連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

可是,儘管有以上眾多的實驗證據,但關於植物有沒有「感情」的探討和研究,依然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肯定。不過在今天,不管是有人支持還是有人反對,這項研究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植物心理學。也正因為這樣,裡面才有無數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之謎。

(本欄目文章選自各大新聞媒體與中文網站,內容不代表希望之聲的觀點或立場。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記者/主持人:轉載

來源:火星四號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