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強迫他做這4件事

  • 生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才貌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為了使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父母有時候會打著「為你好」的口號,強迫孩子做一些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20211207094652675

比如,「在眾人面前背一首唐詩」,或者「覺得天氣冷,讓孩子多穿一些衣服」,亦或是「這個培訓班好,一定要讓孩子學」……

強迫孩子成為我們心中的樣子,只會毀掉他原有的稜角,毀掉他的生長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這4件事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做。

20211207094654886

強迫孩子分享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把分享掛在嘴邊,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娃的時候。

走在路上,哪怕倆娃互不相識,只要多看一眼彼此手中的零食或玩具,都要提醒自己娃及時進行「分享」。

20211207094656406

讓孩子分享,這件事情本身沒有錯,通過分享可以讓孩子有更融洽的社交圈,認識到更多的好夥伴,但這要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

如果孩子不願意呢?

尤其是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對自己的物品占有欲特別強,不願意跟他人分享,更不允許外人侵犯。

當孩子不分享的時候,甚至以哭鬧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長,就會給孩子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孩子2歲後會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能夠區分「我的」和「別人的」含義,擁有了物權意識。

對2、3歲的孩子來說,分享是很困難的,大人眼中無關緊要的玩具、零食,對孩子而言,就是他們安全感的寄託。

而強迫孩子分享,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可解讀,有的成人是在用孩子的東西,去換取自己的社交利益罷了。

比如,親戚家的小孩來家裡玩,喜歡孩子的某個玩具,而為了讓親戚家的孩子高興,不顧自家孩子感受,自作主張把玩具送出去。

20211207094658505

這種強迫式的分享行為,無疑剝奪了孩子的物品,孩子也會從心底里牴觸分享。

家長應該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進行分享,分享應該是快樂的,建立在自願基礎之上。

20211207094659657

強迫孩子表演節目

周末朋友聚餐,朋友的女兒今年5歲,從小學習舞蹈,個子高挑又有氣質,朋友們見了都輪番誇獎。

20211207094702913

家長們說著說著起了興致,讓孩子表演一個舞蹈,但朋友的女兒卻表現得沒有什麼興致,也不願意當眾表演。

在朋友的幾番催促和眾人的「吹捧」之下,小女孩不得已做了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表演完之後小女孩一臉委屈,嘴裡輕聲嘟囔著「幹嘛非要讓我做不喜歡的事」。

「邀請」小孩表演節目,看上去是好心,而事實上卻不一定好。

現在的父母仍舊保留著這樣的「愛好」,不管孩子是否願意,都要拉出來「秀」一下。

對於那些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被強迫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節目,可以稱作童年陰影之一。

這簡直就是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噩夢。

孩子2歲之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有了羞恥心,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不願意當眾場合表演。

而父母沒有徵求孩子的同意,一味強迫孩子表演節目,不停地催促,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對於培養孩子的性格沒有好處。

家長應當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表演是處於孩子的自願。

若孩子不願意當眾表演,不能用命令式的語氣去強迫孩子,更不能對孩子冷嘲熱諷。

20211207094704989

強迫孩子安靜下來

0-6歲的孩子天性好動、精力旺盛,正因為如此,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太吵鬧了,從而強迫安靜下來。

20211207094706360

蒙台梭利博士說過,「孩子出生後的三年,其發展程度和重要性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孩子發展自我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和手的活動才能實現。」

孩子動作發展也有敏感期,而且主要集中在0-4歲,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大肢體動作發展和手部精細動作發展

大肢體動作如頭部、手和臂、腿部等,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靈活性。

當孩子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會從日常生活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鍛鍊自己的手部精細動作。

如日常生活中的三指捏、五指抓、夾、穿、縫、舀、編織等工作,旨在發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所有這些運動,都依靠孩子自由活動、主動探索來實現。

蒙台梭利說,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這個探索的高峰期就在0-6歲。

強迫孩子安靜,無疑是阻止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處於探索認知的關鍵期,他們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總想著看一看、摸一摸、放嘴裡嘗嘗,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節奏擺弄一番。

只有當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感受「時間」、感受按時做事情的規律,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20211207094707707

強迫孩子打招呼

「快叫阿姨,問一下阿姨好!」

提到讓孩子打招呼,不少人都曾經強迫孩子打招呼。

20211207094708367

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都到了,家長更是逢人就強迫孩子打招呼。

而這些長輩平時很少來往,更何況對親戚輩分沒有什麼意識。

面對這麼多陌生人,孩子會越發焦慮,有的孩子會跑到一邊,或者躲到爸爸媽媽身後,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父母頓時會覺得沒面子,其實,孩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怕生」行為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夠區分熟人和生人,才會在生人面前有距離感。

孩子在0-6歲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心理,是他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通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許多長輩偏愛開朗活潑的孩子,看見「怕生」的孩子,就會用消極或否定的語氣說:「這個孩子不會講話」、「這個孩子太內向了」……

這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逼著孩子打招呼,迎合長輩的心態,在大人看來,打招呼不過就是動動嘴皮子而已。

但是對孩子而言,陌生的場合,需要留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適應。

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這一邊,用正面的態度去保護孩子,當他人暗示孩子不打招呼的時候。

你可以友好地回應他人:「孩子不是不愛打招呼,他只是現在不想講話,等他準備好了就打招呼了。」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開放季節,每一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快也有慢,而快和慢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節奏不同而已。

作為父母,不必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也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總在父母強迫下成長的孩子,是走不遠的。

孩子不需要成為任何人,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他最應該成為他自己!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強迫他做這4件事